白雪印象
高 兴
子夜。静。读白雪。更静。比静更静。静呼应着静,融化着静。静中静。静,内在的,外在的,来自世界,更来自这些诗。
静得让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凝望并倾听。悠远而又生动的静。静得能看见“暖阳经过”,“一只蝴蝶飞起”。能看见“水摇晃着,一些影子”,能在空中看到满,在满中看到空,在无中看到有,在有中看到无,能看见蓝,天空的蓝,湖泊的蓝,佛教的蓝。静得能听见思想的步子,声音的步子,情绪的步子。那些步子,轻轻的,却饱满,却温润,却柔软,却丰富,却如梦如幻,却冲破常规:“鱼游动着水,/花结在果里。”就连伤痛也是轻轻的,仿佛失去了真实。轻,却有力,逆风而行,直抵根本,直抵心灵,直抵生命的深处。这是怎样的一种力。
还有雨声。白雪诗中的雨声,让我回到家乡,回到童年。雨的动静,也就是心的动静。“梅子黄时雨的季节”,这个说法,溢满了感觉。是湿润和诗意的季节,时刻都有雨声,挡不住的雨声:
到处都是雨声。
我走动的时候雨也走动,
我说话的时候雨就说话。
我醒着,
雨也在醒着。
这让我感到不安。
雨在走动。雨在说话。雨醒着。这世界就是你和雨。雨就是一切的一切。如此,你还能无动于衷吗?静,此时,转变成严重的时刻。
低头抬头,都能看到“银子样的水还在闪”。水,在生命和诗歌中间流淌。滋润着生命,也滋润着诗歌:
如果你的身体被水贮满。
如果你抚摸过水。
只有你知道,水是多么必须,多么渴。
树叶和星子上的水,是神的语言。
夜是光滑柔软的瓷器,石上覆着青苔,水里开出莲花。
透明,却并不简单。纤细,却不容忽视。柔软,却充满了安详、自信和悟性。白雪的诗,没有宏大,没有狂热,没有声嘶力竭,没有死去活来,却那么深入人心,那么难以忘怀。像葡萄,经过了多少路程,终于变成了酒。这是她的自觉,也是她的志向。像那雪,轻盈中有着最大的丰厚,最大的圣洁。那是天空的黄金,在诗歌中舞蹈,温暖着孤独,也温暖着村庄:
湿润已久,
雪花落下来。
这时候啊
孤独几乎是透明的。
冬天的翅膀收拢,
慢慢安静下来。
村庄温暖。
一个水一样的女子,
她发光,
携带着一筐火焰。
是的,火焰,我们几乎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火焰。从水,到火,多么奇妙的曲线。这是坚定而又优美的上升。是诗歌之花开在了心里。是词语和心灵共同完成的革命。是一个女人临窗而坐,淡定,从容,不动声色,仅仅几声喃喃,便唤来了风,唤来了雨,唤来了雪。而与此同时,温暖在空气中弥漫。
好的一切,其实无法言说。就像这些诗。这些“新鲜的水珠”。这些精致的“小蜜橘”。这些静谧却精细的词语。语调,色彩,节奏,都那么简练,适度,那么节制,在分寸之中。这是艺术。是境界。甚至还有点宗教的意味。好的一切,真的无法言说。我只能沉默。只能静。在沉默和静中祝贺徐红,或者白雪。
2008年3月21日深夜
文章转自:高兴的博克
高兴简介:外交官、翻译家、诗人。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原中国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总领事。现任《世界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汉诗协会会员。有著作和译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