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雪徐红
白雪徐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39
  • 关注人气:1,2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显评论徐红:静听花开、流水、瓷音,感受淡定美丽

(2008-01-05 00:00:01)
标签:

静听花开

流水

瓷音

徐红诗歌

文艺评论

分类: 诗人评论/访谈
 
 2008年来临此处柴扉半掩,炉子里燃着火,壶里有好茶,园子里结着新鲜的水果,欢迎朋友们品尝。并衷心祝福朋友们幸福!。。。年底曾在诗歌报看见素昧平生的李显为我写的文章,现亦转于此,深表感谢之意。“水不开,火不息。”——徐红
李显评论徐红:静听花开、流水、瓷音,感受淡定美丽


 
 
 
 

静听花开、流水、瓷音,感受淡定的美丽

--读徐红的诗

文/李显


 

    体味意象之美。如果你的身体被水贮满/如果你抚摸过水/只有你知道,水是多么必须,多么渴//树叶和星子上的水,是神的语言/夜是光滑柔软的瓷器/石上覆着青苔,水里开出莲花”。我如此安静的一遍又一遍读着这些花开、流水、青瓷,这些小情绪如滴水汇聚,似青瓷温润,像雪漫花舞,给人不仅是感官上的感觉,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炉子里的火/多么静/炉上的水/多么静/没有说话/黑夜就经过了我们/多么静”。读着这些我不能不静,不能不去审美,“对于美,我们不是思索出的,而是感觉到的。”(日本.今道友信)这就是我此时的感觉! 青瓷、莲花、水、麦苗、树叶和星子、即使是黑暗,“黑暗中总有什么流动/黑暗漂浮着/ 黑暗一点也不想沉下去/恬淡和安详漂浮着/仿佛多年前/我们曾涉水而过”,也是那么美。这些意象都显得从容淡定,似乎是在那里期待着什么,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但它们真的缺一不可。


    进入诗者给我们营造的意境之后,我们发现,美油然而生。我们知道客体在主体中的反映即为意象, 而主体认为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客体也就是美。在意象的安排上,徐红很节省、也很自然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她排斥了纷杂和浮躁,如此一来心灵的需要也就成就了诗意的美。


    这样例子还有:“果核在肉身里/从那里/还可以看见身上的薄雪/和一部分逐渐加重的阴影//降落下来了/一些不可抑制的忧伤”。果核、薄雪、阴影、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忧伤也不过如此了,它们超越不了我们的肉身,一天天堆积,就象薄雪在堆积,就象阴影在叠加。


    再来看这首《我这样慢慢地想你》:“我所期待的/要慢慢的开/黄的,粉的,丰润的,细碎的/菊花开在远处/一群鱼儿潜入了水底//我这样慢慢的想你/那些花儿/小的,美的,新生的,善良的/这一切都不是静止的/这让我感到安慰。”这里用了花、菊花、鱼儿、水。花开→菊花;鱼儿→水底这些意象的叠进,给人莫名的快感,去体味不断新生的、善良的、朴素的情感。
    主体意象其实是很不驾驭的,如这首《初相遇》“它割伤了我的手指。/嘘,要小声一点/要轻一点/要轻拿轻放”“割伤的手指”形成一个场景,而画外音就象是诗人在自言自语,我们不得不佩服女诗者的精致安排,我们很小心很小心地去体会这份初相遇的情窦。

    我们要读什么样的诗?“那一年秋天/我返乡/姐来看她十年未归的小妹/姐每天晚上都来/ 陪她因病哑了嗓子的小妹说话/姐很瘦弱/瘦得只剩一双大眼睛/姐一个人轻轻说着/姐的大眼睛一直看着妹/姐说话的时候/两个更小的影子掉在地上/呆呆的/静得听得见十年前的心跳。”一句“十年前的心跳”足以勾起我泉涌般的小资。让我想起远方的父母、兄弟、远去的岁月、童年。
    什么都可以成诗,什么都可以入诗,重要是你要表达什么,如何去成就你所要表达的。要写什么样的诗,写什么只有在“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语)以后方可。“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刘勰.文心雕龙),怎么样去写,也就是如何去表达要靠艺术感觉,而感觉这种东西太难把握了“一千个诗人会有一千种感觉,理性主义的感觉是走向一,而艺术思维上的感觉是走向多”(北大曹文轩语)。我认为感觉这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的艺术修养。如《麦田青青》里的麦子:“麦子已经长过了脚踝/相爱的人/在十二月/和麦苗一样青/微微起伏的波浪是青的/霜降在上面/也是青的青涩的爱多么率真。
    再如《这样的日子真好》“干草垛散发着稻香/灶火很暖,米粥正香浓/姐,我们从冒着火星的草木灰里掏出滚热的红薯/吃得一嘴一脸黑乎乎的/那时候我七岁/你十一岁”。干草垛,灶火;稻香,米粥;很暖,正香浓。象一幅工笔画,我们从冒着火星的草木灰里掏出滚热的红薯,这事我也做过(其实我不太喜欢吃),这样的日子不美吗?美得你想回到从前,“那时候我七岁/你十一岁”
    说了半天我也没说要读什么样的诗,而我已经选择了徐红的诗,而且试图用我半生不熟的艺术思维去解读它们,或许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倾斜,无法平衡时/很多人都这么写了/炉子里的火/多么静/炉上的水/多么静/没有说话/黑夜就经过了我们/多么静。
    水不开,火不息。

                             

                                                      2007-12-19于诗歌报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