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巴到流畅
(2010-02-07 12:22:40)
标签:
演讲沟通思考教育习惯普通尝试挖掘开放非同寻常 |
分类: 文化 |
转载于:袁岳的博客
在紧张的时候,很多人会抿嘴、咽口水、抱臂、脸部紧锁、四周张望甚至发挥失常,而自在的时候我们又会身体舒展、眉眼带动嘴巴微笑、脸部与身体的其他部分放松、更能把自己正常的面向他人展开。如果你对一位陌生的同学说“你可以做一个演讲家。”他通常会说“不行,不行,我不行。”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因为在我们的家庭到学校,都没有鼓励过或者要求过他进行如此的尝试,因为他们的家长与老师本人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行为,那么容易的尝试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巨大的不确定与不可知,这让他们倾向说自己不行。真的不行么,五分钟的实践就说明这些同学实际上是还行的;即使这一次说出话来了、但是不会做手势,指导一下,他们很快就证明自己是可以有手势的;下次会做手势了,还会更加轻松地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只要辅导者告诉他可以怎么做,并且真的这么去实践,就算第一次不怎么行,你试个20回看看,绝大多数人是行的,关键是这样去锻炼,而且不断知道怎么样可以提高。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行为实践中,他们成为了一些很老练与富有魅力的沟通者,他们的身体由紧张而绽放,他们的肌肉由僵硬而舒张。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流利讲话的能力,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潜力,有与别人自然沟通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把培养这样的能力当作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把这作为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让孩子去尝试。其实不一定要求大家以此为秀,而是让大家以此作为发挥与释放自己的一种渠道与机会,如果更多的人不是自己禁锢自己,而是变成自己挖掘自己、自己开放自己,那么我们将会看到非同寻常的自我。我们怎么能错失这样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