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随笔(1)
今天看了1-4章,对其中一些东西做个笔记和摘录。
1,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不在演绎经济学中的一些东西,作为百姓的我们不要把它给神话,认为是庙堂之高的人所干的事情;作为百姓的我们要努力去根据一般规律独立的,创新的思考,不迷信专家也不迷信专家的观点。
2,生活中人们总是嫌弃“好东西”少,例如成绩低,健康不太好,房屋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人们的行为总是在干着与得到好东西偏离的行为,例如,该读书学习的时候去打球、聊天,该少吃垃圾食品却天天油条、汉堡,该给家里装个报警系统却用个简单插销。还如一些高血压患者也想健康多活几年,但是如果让他以不吃肉为代价的话,他宁愿吃肉而少活点时间。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好东西并不是多多益善”!说明人们的想法和做法总是自相矛盾,这种矛盾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用经济学的解释就是得到好东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是坏东西的代价,有时候是其他好东西的代价,生活中充满了交换!
3,生活就是寻找平衡点,应适可而止。在经济学中,一件好东西的适度量,叫做“最优量”或者“均衡量”。干任何的活动都伴随着收益和成本。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那个消费量就是均衡量。生活的常态就是重复那些你认为花费时间正合适的事物,增加那些你认为投入时间较少的活动,减少那些你认为已经花费太多时间的事情。
4,如果你周游了世界,并没有发现不是白色天鹅的天鹅,只能这样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能推翻你的“白色天鹅论”,而不能说“用所有证据支持你的理论”。因为你只是看了部分的天鹅,因此不能把话说四,要留有余地。要有让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5,在变化中思维一个变化往往会导致其它一系列的连锁变化,甚至是多系列的连锁变化。人们在生活中想当然的认为和断言,系安全带就安全,吃低脂东西就能减肥,价格便宜对消费者有好处,但是一个变化往往会引发另外的变化,后面的变化也可能反作用前面的变化。举个例子:当人们系安全带的时候就会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会放松警惕把速度加大,造成发生更多的交通事故,会造成更多的人身伤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