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筱非印象

虢筱非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姓。
三十六计中有假道伐虢,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虢这个字。
记不清是某个江湖人士教的还是自己胡诌的,竟然认为这个字是篪(chí)的兄弟,一直读成假道伐(chí)。至于这个虢到底是什么意思,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考究。
差不多十年前,我突然对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知道,虢原来是周朝的大诸侯之姓。如果说周朝的国姓是姬的话,那么,排名第一的诸侯之姓是周,排名第二的,就是虢。
周姓的起始,是因为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姬旦实际拥有摄政权,主持对天下的分封,他把周朝的发祥地周封给自己当食邑,因而史称周公旦。其后人,以周为姓。仅此可见,周公旦实际是个窃国者。
周文王有两个弟弟,史书记载,是两个同父异母弟,没有名,只有排序,大弟因为排行老二,叫仲,小弟排行第三,叫叔,因而可称为姬仲姬叔。
后来演绎的历史,将周文王的军师说成姜子牙,比如《封神榜》一类的小说,甚至包括《史记》这样被认定为史籍的书,其实都是把虢仲虢叔以及姜子牙三个人的故事,合在一个人身上,再加以神化。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小说家之言。周文王真正的军师,是他的这两个弟弟,姬仲和姬叔,按照现代军事建制,姜子牙顶多算个副参谋长,而姬仲和姬叔,横跨周文王时代和周武王时代,位列三公,属于副统帅。由此可见,姬仲和姬叔是异母弟的可能性小,相反,是同母弟的可能性大。
姬仲和姬叔,是周公旦的叔叔,周武王时,同为三公。周公旦主持分封,自然跳不过这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因此将他们分封在虢地,仲在西而叔在东,于是,史有东虢西虢之分,两人的名字,也就被史家称为虢仲和虢叔,其后人,便以虢为氏。
即使如此,我仍然将此字错读成篪而不是郭。
由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又派生出一个兴趣,研究姓氏的起源。才知道,平王东迁之后,东虢和西虢,变成了南虢和北虢。南虢没能撑到战国,在春秋时被晋国灭了,这就是假道伐虢的故事。北虢支撑的时间长一些,但整个春秋战国,也只是一个小国弱国,最终自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而其后人,嫡传仍用虢姓,其他子孙,开始使用虢的同音字,姓郭。
长房嫡传毕竟数小,虢姓因而成了小宗,郭姓却成了大宗。
虢筱非,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虢姓人士。当时,与其说对虢筱非这个人感兴趣,不如说,对虢姓所承载的这段历史感兴趣。

虢筱非作品:虢
初时,我对虢筱非的认识,也就是在《三湘都市报》当办公室主任,同在一个大院里,常常见面,偶尔说上几句话。后来,他先调到报社印刷厂,后调到报业集团,不再在同一个院子里上班,偶尔见到,也就是点个头,打声招呼。
前年起,我又开始捡起中断差不多二十年的书法练习,以为写作之余的休憩,没想到,竟然引来一帮熟人朋友向我索字。这实在给我出了大难题。第一,我对自己的字,始终没有自信,第二,我没有名章。
同事说,虢筱非潜习金石绘画,已经几十年,尤其是金石,在湖南省很有名气,你可以找他啊。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你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虢筱非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下子猛长了好几尺。
到了年底,报业集团的一次处级干部会上,终于见到他,当即以印事相托。虢兄极其细致,因为会前时间短,没有机会详谈,会后,多次致电,询问相关细节要求。
时近年末,大节将至。虢兄以为我会在春节期间写字送人,以增节庆,却不知我写字纯粹玩票,羞于示人。在集团办公室工作极其繁杂集中之时,他加班加点,为我刻印四枚。赶在假期的前一日,专程托人送到我的手里。
于金石印章,我实在外行。拿到虢兄精心刊刻的四方印,我心怀忐忑,不敢置评,不过,有一种感觉我是读出来了,如同我读虢字一般,有着从远古走来的一步一厚重,于虢兄用于篆刻的刀来说,是一刀一厚重。印中所承载的艺术追求,实如虢字一般,有着不深入探究,绝对难以触摸的朴拙与厚重。

有关细节,我不必一一道来,试举一例。四方印中的一方闲章:集意成林。
我不知道世上是否有集意成林之语,这个词,是我自造的,借鉴集腑成裘发挥而成,又呼应国内一本叫意林的杂志。
拿着这一方印仔细端详,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每一刀,都运用得极其精细,俨然虢兄就在面前,操刀运腕,刀柄不断变换角度,手法不断调整力度。空白处,大开大合,精细处,处处见真微。一方小石之上,手和刀,跳了一曲完美却又如秦俑般古拙的舞蹈。
更奇之处在于,醮上印泥,钤于纸上,刀工心力,全然不见,俨然如手撕纸贴,韵味镌永,朴拙天成。

玩味之余,想了解虢兄更多作品,于是叩问度娘。
在网上,虢兄有四个博客,分别是新浪的“虢筱非艺境”,腾讯的“潮平浪阔的空间”,华声精英博客的“虢筱非的艺术博客”和凤凰博报的“虢筱非的艺术博客”。
十余岁时,虢兄师从齐白石的弟子、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先生,成为齐白石的再传弟子。由于这一缘份,虢兄终成齐白石艺术研究学者,著名金石书画家。青年时,虢兄曾立志报考中央美院,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艺术,后经高人指点,决定以文立身,以绘画和金石养性,而后进入媒体,凡数十年,终成资深传媒人。
游弋虢兄的博客,第一感觉是,如果泛泛地了解,虢兄也就是在报业集团大院里不停忙碌,勤勉于俗务的那个永远谦恭地笑着的“二号首长”,在这陷入凡俗事务背后,却还藏着一个艺术的虢筱非,节假闲暇的辛苦耕耘,已然让一个梦想,长成了参天大树。离开虢兄的博客,又突然意识到,用大树仅能形容虢兄其人其形,无法代表虢兄所追求的艺术。相反,我的集意成林四个字,用在虢兄身上,再恰当不过,俨然他艺术生涯的写照。
文成之余,不免惊叹,湖南日报这种文渊之地,实在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走在院中,不经意间一人迎面而来,你知道他是同事,是兄长,是工蜂般勤勉辛劳忙于凡尘俗务的大好人,却不一定知道,他还是积淀,还是承载,还是创造和发展。
心修是一个历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这棵树的高度,才是人生成就的高度。
虢筱非,巍巍然一大家。

虢筱非作品:无涯

虢筱非作品:宁静致远


虢筱非作品:南山熏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