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维认知(九十三)

(2024-12-28 20:22:53)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维认知
大多数人的抑郁都是小时候形成的,成年以后突然抑郁概率极低,除非是遇到非常严重的事件。

抑郁的人,通常对应一个自恋的父母。父母自恋,就没办法给孩子情绪层面的照顾,反过来会让孩子围着自己的情绪转。这种情况下,很难不抑郁。

当然,抑郁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实就是长期的能量不够或负面情绪。通常可以通过比普通人多睡觉和不断的改变观念调整过来。

观念改变以后,能量状态和大脑的化学物质都会改变,因为观念直接影响情绪,情绪就是大脑的化学反应。只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或过程。

“凡是你所想的,就是你要的!凡是你所说的,就是你要的!凡是你所做的,就是你要的”

因自律而导致的高强度的那种自控力,对生活事业各方面的一种掌控力,然后导致了更高的自尊,把别人的事情看的很重,自己事情看的不重,这何尝又不是人生能量的失控?小小日常的自律会慢慢培养人生能量掌控感,有了高自尊和边界感,会把别人的能量和你的能量割离开来,课题分离

自律和自尊互为因果关系。

就是你自律,你就越信任自己,你的自尊心就越高。

而你的自尊心越高,你就容易自律。相反的,自尊心低的人,可能会把别人的事看得很重,不把自己的事当回事。

我们其实是没办法直接提升自尊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把时间和钱优先花在自己身上,尽可能管好身体,尽可能管好自己的财务。

你自律上成长一点点,你的自尊就会增加一点点,自尊又会让你的自律变得更加容易,彻底进入正循环。

孩子有什么要求,作为家长,理应开开心心尽量满足。

不能,或不愿满足时,心平气和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可以。比如这个太贵了,那个太多了,你还太小,暂时不需要……哪怕只是明确地告诉他,不行,爸爸妈妈不愿意,也是Ok的。

但是,拒绝的过程中,不可以贬低、攻击孩子的欲望,说你想要这个就是坏孩子,你想要那个就是没良心,你咋不和别人比学习……千万不要这样。不要把自己的“不愿/不能满足”,变成罪名扣到孩子头上。

在和父母的互动中,让孩子慢慢形成这种认知:这个世界很乐意满足我的愿望,其他人也会从我的开心里得到满足;假如我被拒绝,那也并不说明我不好、说明别人很恶毒,只是存在客观的原因,或仅仅是时间未到而已。

这有助于孩子在未来大大方方接受别人的好,也坦然面对拒绝。

同时,借助“拒绝”,我们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博弈能力。当我们不带贬低和羞辱地拒绝后,孩子往往会第二次、第三次提出同样的要求。家长不妨鼓励他们“讨价还价”,让他们通过自己想办法、自己提条件来谈判,让他们通过反复的沟通、耐心的等待、自主的付出,来了解和认识自身的欲望,以及锻炼和实践达成欲望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力、心理弹性和韧性。

不过要注意,一定把握好分寸,在博弈过程中更多地让孩子体会到乐趣,这样在拿到最终成果时,孩子才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千万不能有意“刁难”孩子,否则,最后的给予就不再是美味的胜利果实、对自我力量的信心,而变成了某种伤残补偿,再好的得到,尝起来也只剩怨恨和屈辱。

要求和拒绝是亲子关系里的重要课题,这一课教好了,孩子长大后会省掉很多挣扎内耗的时间,直接发展自我、享受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