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残奥精神思索残奥会之伟大意义

(2008-09-14 16:58:54)
标签:

残奥会意义

残奥之精神

感动

思索

阿桐水

杂谈

分类: 随记随拍

    近几天观残奥会,感受残奥精神,思索人生。举办残疾人奥运会有何意义呢?

    吾以为,残奥之意义在于弘扬顽强拚搏、自信自强之精神,实现为国争光、展示自我风采之理想,倡导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之风尚,引导残疾人身残志坚、自信顽强、努力拚搏、勇敢生活。残奥会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举办残奥会,让我们的社会形成普遍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风气,让残疾人与健全人能够平等生活在一起。

残奥会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北京残奥会的圣火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凝聚着“超越、融合、共享”的北京残奥会理念,表达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向往。残奥会圣火熊熊燃起的火焰,点燃激情,奉献关爱。承载着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美好的无限向往,承载着全世界6.5亿残疾人对平等、融合的无限渴望带着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关爱,传递出激情与梦想,把健全人与残疾人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共同奏响北京残奥会的雄伟乐章

残奥展示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之美和意志品质之美。所有站在残奥赛场上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这些坚韧、顽强的生命之花,在令我们感动的同时,不能不为我们增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残疾人体育运动要求运动员超越生理的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生命的价值。当肢残跳高选手单腿完成助跑、起跳、腾越、落地这一连串的动作,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流畅的弧线时,不禁让人惊叹于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在这种美的背后,是残奥运动员所付出的倍于常人的艰辛与汗水。走进他们坚强不屈的心灵世界,人们会感悟到一种远高于运动美感的内在精彩。残奥之美尽在于此,生命之美尽在于此。几乎每个走上残奥会赛场的运动员,都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励志大片的主演。他们曾经在无边的黑暗中孤独徘徊,他们在痛苦中完成了精神重建,他们收获了对生命更透彻、更睿智的理解,他们终于战胜厄运、超越自我,重新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而实现他们人生大逆转的,就是体育。在北京残奥会上,不知道多少位残疾人运动员都说过同样的话:体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精神寓于运动”,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残疾人参与体育,更是给健全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残疾人,为之感动,进而接纳残疾人的舞台。让顽强的身有残疾的朋友在运动中收获新生,在奥运中收获价值,在社会找到自身的座标点。可以说:体育运动是改变人们对残疾人态度的最佳途径。

同时,残奥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推进社会观念大变革城市基础设施畅通化,旅游场所设施无碍化,残疾人价值公认化,残疾人就业公平化,残疾人活动社会化,残疾人进入社会自信化。

残疾人在每个楼里是否都能够不要人协助就可以随意上下楼,卫生间是否方便轮椅使用者使用,大城市的公交地铁是否方便残疾人上下车,公园里的水龙头有没有残疾人设施,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残奥会可以让整个社会认识到,让残疾人过上与健全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一面。残奥会的意义就在这里。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人的道德水准提升,国家建设得更加漂亮了。办一届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人看到一个明亮的世界,让残疾人过上充满阳光的生活,但如何引导社会认识到这一点呢?举办残奥会就是让残疾人通过体育形式,表现残疾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整个社会认识到残疾人也应享受与健全人一样的待遇,残奥会是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的大事。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即“创造一种能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必须获得胜利,而是奋力拼搏。”

如果说夏季奥运会上,健全运动员的卓越表现让人们欣赏到了生命的力与美。那么残奥会上,超越自身缺陷,挑战人类潜能的残疾运动员则更多地让人们感悟到生命的强与韧。两者的起点不同,能力不同,但都在各自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演绎着生命的张力,用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崇尚奋斗、挑战自我的主旨。能力不同,精神相通;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残奥运动员残缺的只是肢体,表达的却是生命中的终极感动。当人们看到那些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的运动员,带着无比的自信和热情,克服生理缺陷,挑战身体极限,像正常人一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纵横驰骋的时候,人们理应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