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育儿教育阅读亲子 |
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及安全,受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及大学都延长了今年的寒假假期,开学时间待定。“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一大批教育机构都迅速推出了在线课程,缓解了家长们的对孩子学习上的焦虑。
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学科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孩子怎么才能多些课外知识?在线教育对着手机、pad和电脑,会不会伤眼睛?怎么才能让他们宅在家里收起一些无处发泄的精力,可以安静一会儿,不要每天跟在屁股后面喊数百遍“妈妈妈妈“呢?……
“我办公来你阅读”,这幅画面多美好,可现实却是“我办公来你在吵”,怎么办?不要急不要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案例
朋友的女儿非常聪明,上小学三年级了。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而且弹钢琴、下棋也是比较精通,但唯独不爱读书。朋友对女儿的培养非常上心,她很早就意识到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给孩子买了一堆图书,摆满了一个大书架子,甚至在家里专门开出一个阅读空间,但是女儿似乎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从来不去读书。为此,朋友很是发愁,每天把孩子关屋里,规定不看多少页书不许出去玩。结果适得其反,女儿在屋里玩就是不读书。
教育分析
现代父母几乎人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谁家的孩子爱看书,就会成为众多家长羡慕赞美的对象。看书的孩子比较乖,看书的孩子成绩好,看书的孩子成熟、聪明,不会变坏,也许是这样,也有很多专家从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探讨阅读对孩子的益处。就像每首歌都有属于它的基本节奏一样,阅读,也是思维的基本节奏,是一种思维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思维学习的原始方式。而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力。
如果阅读成为父母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像刷牙、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那么孩子跟着父母的生活节奏,就把拍子数到了自己的乐章里。现代父母都在乎孩子思维发展,总是竖起耳朵,注意别人家孩子在什么年龄学什么?做什么?于是阅读也被纳入学习计划里,视为学业的十全大补丸。认真的父母,还到处收集书单,只要孩子一放假,就催着孩子拿书补课。好书对孩子具有极大影响力,但父母们那种“这本书很好,孩子要好好读”的强制态度却会让孩子远离读书。
一个孩子如果不喜欢阅读,父母首先就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创设了适合阅读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果家里除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书很少或者种类很少,父母本人除了看手机以外,基本不看书,那么让孩子喜欢阅读也是不可能的。其次,如果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都具备了,还要看孩子的阅读力是否达标。
教育策略
让孩子喜欢阅读,有两点缺一不可,一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二是有一定的阅读力。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喜欢阅读和习惯阅读是不同的。父母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除了买书、到图书馆借书、泡书店等方式以外,还需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主动性,比如家里买了新的玩具或其他用品,让孩子自己读使用手册。平时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孩子自己阅读食物包装说明,自己看广告单、比较价钱和产品种类,出门旅游看地图,等等。这些都是阅读的脉搏,不断跳动在现实生活中,培养阅读的习惯,并不限于坐在那里读一本书。
年龄小的孩子的父母,帮助孩子把用眼睛阅读和用耳朵阅读的习惯都建立起来,就是培养孩子用眼看书、用耳听书的习惯。听书,是许多孩子的最大乐趣,让孩子自幼听书,培养孩子专注的听力,使他们在学习上尤其是在课堂上,成为非常专心的学生。
让孩子学会选书,进而体会美的滋味。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偏好的书籍,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尝试不同类型的书籍。稍大后,通常会进入一段时期,固执于自己偏好的类型,排斥其他类型。这时候,父母不需要因为听到许多非读不可的好书,就担心孩子阅读范围狭窄,甚至逼迫孩子只能读书单上的书籍。其实这段时期是孩子阅读习惯的固定期,每种类型的书,都有好书可以选择,只要父母花点心思,帮助孩子选取他们偏好类型的精华,让阅读习惯在生活中成为愉悦的节奏,渐渐地,孩子阅读范围会逐渐拓宽。
提高孩子的阅读力
孩子阅读力的提高一般会经过这样几个过程:听读(0—9岁),分享读(9—12岁),独立阅读(12—15岁),享受阅读并形成习惯(15岁以上)。当然也会有个体差异存在,家长可以独立思辨。提高孩子的阅读力,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父母情绪不好,或者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读书。
2.选择图书不要过于类型单一和内容简单。
3.阅读过程中,不要总“考”孩子,反复问孩子有没有理解或记得书里的某一点。
4.3 岁以前最好不要指读(指着字给孩子念书)。
5.当孩子反复要求听同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觉得烦。
6.摆在书架上售卖的图书,最好别给它们的内容非分出个优劣来。
7.阅读过程中,不要总“考”孩子,反复问孩子有没有理解或记得书里的某一点。
8.别太依赖“专家”,更别太看重分龄书目。
培养孩子阅读力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阅读活动,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绘制孩子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封面;偶尔来一次烛光下的读书;让孩子从书中抄一段喜欢的话,寄给一个朋友;分享或者表演故事。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可以培养一些阅读技能。比如,大声朗读法:让孩子每天出声朗读10分钟,每天的内容要不一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强调读书的声音和语气、语调以及投入度;默读法:当孩子需要获取大量信息时可用此方法,也可以当作孩子每天的阅读训练;跳读法:此方法适用于训练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 结
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父母从兴趣、环境、方法、习惯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父母有一颗等待的心;此外,任何方法都代替不了父母好的行为和示范。
本文文字摘编自图书《教养孩子的21个怎么办》、图片源于网络
陈 艳 编著 平装 16开
学苑出版社2019年9月
图书目录
1. 孩子没有好的行为习惯怎么办
2. 给孩子说了一百遍都不管用怎么办
3. 孩子有话不好好说怎么办
4. 孩子被老师管教后父母怎么办
5. 家里老人太宠孩子怎么办
6. 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7. 孩子学习不自觉怎么办
8. 孩子没有责任感怎么办
9. 孩子啃指甲、咬铅笔、咬被角……怎么办
10. 孩子逃学、辍学怎么办
11. 孩子做什么事都必须要表扬怎么办
12. 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怎么办
13.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14. 孩子粗心怎么办
15. 孩子磨蹭怎么办
16. 孩子迷恋电子产品怎么办
17. 孩子不愿意阅读怎么办
18.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
19. 孩子管理不好情绪怎么办
20. 孩子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21. 孩子进入青春期怎么办
从行为习惯到性格培养,从家庭关系到成长困境,家庭教育专家陈艳专门针对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普遍面临的21个核心问题,列举案例、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教育策略,为家长们答疑解惑。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家庭教育非常优秀的参考读本。
扫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