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防震后疫病——中药单方篇(多图)
地震过后防疫病,下面我们介绍几个中药单方,这些中药在当地的很容易找到。希望对灾民防治疫病有所帮助。
急性外感发热
主要表现为发热,可伴有咽喉疼痛等炎症表现。
鸭跖草
鲜鸭跖草1250g,洗净,切碎,用纱布包裹,压榨生汁200ml,加白糖适量搅均匀,频服。以上为1日量。次日可继服。尤适宜于小儿夏季热。

地龙
地龙16条,去净泥杂,研烂,冲莲缸泥水,澄清后饮用。可连服数日。尤适宜于发热烦躁、胡言乱语者。

连翘
连翘1两煎汤服,彻夜微汗,次日病可除。

柴胡
柴胡适量煎水,服三日可使热退。

浮萍
将患者卧于萍垫竹席上,饮以冬瓜汤。约一刻钟后患者出汗,浮萍散发其热气,令撤换新萍,裸卧片刻,身渐漐漐有汗,并徐徐退热。尤适宜于夏季受寒感冒。

青蒿
青蒿适量煎水,不定时服。

腹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至如水、或泻下不消化食物。
马齿苋
马齿苋粉末每次3g,1日3次,连服数天可痊愈。

大蒜
将大蒜瓣放入文火中烤烧至黄色,味即由辛变甜。病儿1岁者,每次服2瓣;2岁者,每次服4瓣,依此类推,日服2~3次。一般经用1次即愈。
胡椒
白胡椒1g,葡萄糖9g,混合磨成粉末,每次0.3g,1日4次,连用2天痊愈。尤适用于腹泻清稀或水样大便。
吴茱萸
吴茱萸20g,煎汤200ml,每次温服20ml,空腹时服,每日3次。或用吴茱萸粉5g,以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每日8~10小时,连用3天。尤适用于大便清稀,同时见有呕吐者。

痢疾
与腹泻的主要区别在于便下赤白脓血为主,且多有腹痛。
马齿苋
干燥马齿苋,成人每日1~3两,小儿酌减。煎汁分两次口服。小儿可加适量食糖。(见上图)
白头翁
白头翁每日15g,水煎分3次服。

海蚌含珠(铁苋菜)
海蚌含珠500g,煎汤当茶饮,次日见效。
湿疹
俗称“湿癣”、“湿毒疮”。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瘙痒、皮肤潮红、丘疹、起疱,抓破则渗出,尔后结痂,迁延日久则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苔藓样变。
黄连
黄连15g(打碎),水煎取汁湿敷,日3次,每次半小时。待渗水减少,改用黄连粉香油调涂,日1次。
黄柏
黄柏120g,煎取药液100ml,湿敷患处,每次10分钟,1日4次。对个别散在皮损用黄柏细面香油调涂而很快痒止疹消。

苦参
苦参研成极细粉,用香油搽之。并用苦参30g,水煎服,每日1剂。

湿疮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且糜烂流水,同时可有结痂。
马鞭草
鲜马鞭草全草90g,洗净置瓦器中(忌用金属类容器),加水500ml,煮沸,待冷后,外洗患处,1日数次。

柳叶
新鲜嫩柳叶(或泡柳)3~5kg,装入布袋,用木棒捶击布袋,取其柳叶青汁备用。使用前加热至45~60摄氏度为宜,并放入75%酒精适量,将患处浸泡热液中熏洗,每晚1次约1小时。
雄黄
取鸡蛋1只并将一端打1小孔,纳入雄黄3g,用纸将孔封好,外用泥糊包裹,文火烧成炭,去泥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苍术
苍术30g煎服。

吴茱萸
吴茱萸50g,加水1500ml,煎汤熏洗患处。每日3次。尤适宜于阴囊潮湿瘙痒。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突然发生,又迅速消退。
紫草
紫草5钱煎服,每日1剂。

蝉蜕
蝉蜕去头足,粉碎过筛,炼蜜为丸,每丸约重9g。每天3次,每次1丸;1周为1个疗程。

荆芥穗
荆芥穗面3两,均匀地撤布在病变部位,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摩擦到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

疮疖
疮疖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1寸左右,出脓即愈。
鱼腥草
鲜鱼腥草250g,洗净,加水3000ml,煮取2000ml,倾入脸盆内。先趁热熏蒸长疮的地方,然后用毛巾蘸药液趁热外敷,待水不烫时,反复清洗疮面。每次熏洗20分钟左右(夏季可适当延长),每日1剂。尤适宜于脓疱疮。
白芷
白芷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每日敷药3次。尤适宜于针刺伤。

芒硝
芒硝50g,加开水150ml,纱布浸蘸湿敷患处。尤适宜于局部红热肿胀范围较大者。

红眼病(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主要表现为白睛暴发红赤,眼分泌物多且黏结,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
秦皮
秦皮250g,加清水500ml分煎两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再熬成250ml,熏洗眼部。

黄连
黄连片0.5g,用奶汁浸泡,搽目内眦。
朴硝
朴硝20g,放入已消毒的瓷碗内,加200ml白开水沏开,浓度为10%。待凉后用消毒棉棒蘸药液洗患眼,每日3次。
褥疮
俗称“席疮”。主要是因为久病卧床不起者的受压部位发生的慢性溃疡。
冰片
上等花生油适量过滤,加入冰片少许溶化(100ml/1g)。局部涂擦,每天4次,涂后疮面用纱布敷盖保护,涂至疮面愈合。一般用药1周,疮面即不再溃烂,并有新鲜肉芽长出,表浅溃烂者用药3周,溃腐入肌层者用药3~4周。疮面深及骨骼者,用药4~5周即可治愈。

虫蛇咬伤
主要治疗被毒虫蛇咬伤后出现的中毒症状。
白芷
白芷煎水,急服。可不定时再服。治蛇咬伤中毒。

草乌
生草乌1枚,蘸酒磨汁,于咬后肿处上界涂抹,5分钟后,患者伤口流出黄色毒液甚多,肿胀随之消退。治蛇咬伤中毒。
天南星
每次用生鲜或干天南星约5g,磨食醋10ml搽咬伤患处及周围,搽涂范围越大效果越佳,每天2~3次,直至肿胀全部消失为止。治蛇咬伤中毒。

蜈蚣
蜈蚣粉,每次3g,6小时1次。同时在肿胀部以粗针穿刺数处,引流排毒。
盐汤
盐汤浸身数遍。治蚯蚓咬伤。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于人体的皮,脉,肉,筋,骨而引起的损伤,包括骨折,伤筋,损伤内证等。鉴于骨折已另列专篇讨论,故本节所论主要是外力导致的皮肉筋脉损伤及一些损伤内证。
地黄
打扑损伤骨碎及筋伤烂,用生地黄熬膏裹之,以竹筒编夹急缚,勿令转动。一日一夕,可十易之则瘥。《类说》云:许元公过桥堕马。右臂臼脱,左右急挪入臼中,昏迷不知痛苦。急召田录事视之,曰:尚可救。乃以药封肿处,中夜方苏,达旦痛止,痛处已白。日日换贴,其瘀肿移到肩背。乃以药下,去黑血三升而愈。即上方也。(《本草纲目》)
姜黄膏 姜黄膏外敷。即先将生姜切碎,绞汁于净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大黄粉,调成软膏状,平摊于扭伤处,厚约0.5cm,并覆盖油纸或塑料布,以保持湿润,再覆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12~24小时未愈者可再敷。

烧伤
地榆
生地榆研为细末,香油调敷患处。

黄连
10%黄连油涂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