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柱子读书记《小丑和农夫》

(2016-11-17 16:27:39)
分类: 绘本阅读


内容简介:一个是善良无私的农夫。在遇到小丑之前,他独自一人,每天垦地、劳作,日复一日,平淡度日;一个是意外遗落的小丑。在遇到农夫之前,他和伙伴们,每天以表演为生,供人逗乐。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毫无保留的相识,农夫成了小丑的守护者,陪伴他、逗他开心、带着他工作,还一起野餐,农夫重拾童心,小丑脸上也露出真实的笑容。是爱,让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新的颜色,新的味道;是爱,让他们收获了温暖,收获了彼此。
编辑推荐:用无字绘本打开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
无字绘本的年龄层
无字绘本经常被认为是给年纪很小的孩子看的故事书,其实,《画纸奇遇》《小丑和农夫》《路边花》这三本无字绘本适用的阅读年龄层更高,因为它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书上的图像情节,用口语表达创造故事。对于4-8岁正处在阅读初级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注意到书中图像提供的线索,从而更好地预测故事的走向。对于8岁以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在情节铺陈、角色塑造和背景设定上有更多的体会,这种联系能够帮助他们发展、强化说故事的能力。
家的另一种形式 
——评《小丑和农夫》/By Rene-summer 

家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家就是和爸妈在一起。对于晚归的人来说,家就是等待自己的一盏灯。而对于掉队的小丑来说,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玛拉•弗雷奇是2届凯迪克大奖得主,《小丑与农夫》是他最新的感人暖心之作。《小丑和农夫》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善良无私的农夫和一个意外遗落的小丑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家的另一种方式。 

扉页上是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也是农夫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鸟儿依旧快乐的歌唱,农夫依旧每日下地做农活,似乎生活就是如此的平淡、乏味,似乎生活就一直这样了。 

但这样平淡的日子,却因为捡到一个小丑而发生了改变。小丑是远方开过来的小火车上跌落的,远远的望去以为是什么宝贝,走近一看才知道竟是一个小丑。似乎是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对于小丑的突然出现,农夫很是措手不及,只能先把小丑带回家,一起谈心,一起吃饭,一起洗脸,一起玩耍,还把自己的小床借给小丑睡觉,而农夫则守护在一旁,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小丑。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当年也是如此爱护着自己,就想农夫爱护小丑一样,这就是家的感觉。 

对于农夫,家里多了一个人,生活就多了一点儿乐趣,农夫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哄小丑开心,带他去挤奶、捡鸡蛋、干农活、一起野餐,小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是发自肺腑的真实的笑容,而农夫也因此收获了满满的童心。正是这段相处的时光,让农夫和小丑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相聚是短暂的,马戏团的小火车又一次出现在视野里,小丑还是要回去,小丑和农夫依依不舍,而分别则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 

《小丑和农夫》采用多元的版式设计,让读者的视角很是宽阔,更加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整本书以怀旧的色调为主,用柔和细腻的笔触讲述着温暖的故事,所以整本书读完,我的心里暖暖的。现在社会是如此冷漠,老人摔倒了都很少有人去搀扶,更别说农夫捡到了陌生的小丑了。农夫和小丑之间虽然是陌生的,他们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却在特定的时间,找到了家的感觉,只因为爱,互帮互助的关爱,让他们重新体会到家的温暖。或许可以用书中仅有的文字来诠释,“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关于爱暖暖的表达——《小丑和农夫》

绘本《小丑和农夫》的作者是两届凯迪克大奖的得主玛拉-弗雷奇,说到凯迪克奖作品是所有喜爱绘本的人都不会错过的,这也是吸引我打开本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丑与农夫》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画面干净、线条简洁,农夫每天在他的地间劳作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的是大片大片的空旷,极好的衬托出农夫的孤独感。
就在这看上去极昏黄的色调下,农夫得见意外被抛出火车车厢的小丑,于是收留了他。他们开始一起生活,劳作,甚至一起野餐,农夫陪伴小丑度过了可怕的黑夜,小丑教给农夫杂耍的乐趣。
在这过程中,可以看见小丑和农夫心境的变化,小丑未遇见农夫之前虽然脸上是带着笑容的模样,但在第一次洗脸之后,他洗掉了伪装,露出的是一个悲伤的样子,也许在逗人欢笑的背后,这才是他真实的情感吧。
也就是在这时,我意识到,他还只是个孩子。在与农夫生活的过程中,笑容渐渐回到了这个孩子的脸上,而这时的微笑表情应是真正快乐的表达。
再来说农夫,在未遇到小丑之前,他只是一个孤独生活的老人,每天辛勤劳作,机械而重复。小丑的到来点亮了他的日常,他的表情与肢体动作都开始变得灵活生动。
他会在小丑醒来时亮出第一个鬼脸,带小丑起床时把他扛在肩上,好像故事开篇的那个老人一下子变得年轻了。
而这一切都很好的表达了版权页上最顶端的那句话“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就在老人与孩子快乐的生活,彼此陪伴时,一阵火车“嘟嘟”声传来,分别的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小丑列车回来接被落下的孩子,老人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投入家人的怀抱。
后面的场景是整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老人将孩子紧紧拥抱在怀里,随后弯下腰亲了亲孩子的头顶。
这一瞬间的定格,让人的心里一下子温暖了起来。
孩子最终还是随小丑列车离开了,但这绝不是这个故事的终点,人生的轨迹也没有因为分离而回到最初,因为他们分享了彼此的爱,从他们互换了彼此的帽子可以看出这爱仍在延续,并融入彼此的人生。
所以在本书的最后一幕,老人背着手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们很开心的看到马戏团的小猴子留在了老人的身边,相信老人再也不会感到孤独了。
好的绘本就是这样,即使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画面,也会让你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它最终成功的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值得陪孩子一次次翻阅。

——疯猴勿杀

爱的另一种方式

当我看到《小丑和农夫》,觉得每一页都非常令人感动。

黄昏,农夫一个人在田野里辛勤劳作,也许他的大半辈子就是这样孤单地生活着。有一天,火车上掉下来一个小丑。农夫把小丑带回家,给他讲故事,给他做饭,教他洗脸和洗澡,给他很多很多的爱。晚上,农夫看着小丑入睡,早晨,小丑睁开眼睛的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农夫的笑脸。渐渐地,他们形影不离起来,相依为命,与真正的一家人一样。有一个黄昏,他们坐在当初相遇地方野炊,突然看到火车回来了,农夫带着小丑向火车奔去,把小丑交给了他的同伴们。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农夫又像以前一样,孤单地回家了。

这个小丑对农夫来说,应该算是一个礼物的吧。在他日复一日单调的生命中,小丑出现的一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却给农夫的生活带来了光。他的生活不再原地踏步,因为他心中有爱。

《小丑和农夫》绘本通过优美的图画把爱传递给了孩子们。没有教条的宣示,没有生硬的灌输,有的只是如沐春风如浴清泉般直抵心灵的关于情感、人性以及生命价值的洗礼。

爱是什么?怎样才算爱?这恐白很难说清。其实,爱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日常琐碎的细节中。爱不仅包含着拥有,有时也代表着放手,只要被爱的人能够幸福快乐,那么放弃也是值得的。我想,这就是《小丑和农夫》想要表达的东西。用农夫的爱和成全,会引领孩子们走上心灵之旅,帮助孩子们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

——喵了个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