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碟中谍4》:当拆弹部队统治黑客帝国(影评)

(2012-01-28 23:29:39)
标签:

拆弹部队

碟中谍4

黑客帝国

布拉德·伯德

娱乐

汤姆

克鲁斯

时尚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电影发狂】《碟中谍4》:当拆弹部队统治黑客帝国(影评)从场面上看,《碟中谍4》无疑是该系列中最火爆的一部。导演布拉德·伯德天马星空的想象力让该片动作戏足以秒杀任何一部动作大片。让《拆弹部队》男主演加盟本片一起拆除核弹的点子混搭了去现实主义风格,这种看似拧巴的混搭让人在影片零可信度的基础上飞快地度过了两个多小时。
 
从本质上看,《碟中谍4》与《碟中谍3》的制作风格没有太大区别。两部影片都由JJ的坏机器人制片公司制作,都带有明显的JJ制片风格。本片导演布拉德·伯德凭皮克斯的两部动画大片——《超人总动员》和《美食总动员》名声大振,因而这集他的加盟备受期待。不过从影片效果看,该片同上集一脉相传,仍然专注于影片的商业性,没能从故事性和艺术性上再现第一集的辉煌。本片仍旧走了从A到B的故事路线,反派缺乏足够铺陈。不过紧凑的动作戏弥补了诸多不足,影片可看性毋庸置疑。
 
动画导演出身的布拉德·伯德是位对节奏把握非常精准的导演,他的影片不论动作场面还是喜剧桥段都很紧凑,这让《碟中谍4》变得妙趣横生。《碟中谍4》秉承了该系列一贯的大制作手笔,影片随着俄罗斯、迪拜和印度等场景出现高潮迭起,让人眼花缭乱,而每个场景的变换都会带来新一轮高潮。俄罗斯监狱的开场让阿汤成了谜,进一步渲染了他的个人魅力。随后克里姆林宫的爆炸戏让影片进一步预热。影片最惊心动魄的桥段是阿汤爬迪拜哈利法塔的动作戏。这段画面景深极深,画面有着强烈的吸入感,让人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阿汤手套失灵后下落的桥段,以及最后威猛的一跳都令人手心盗汗,心跳失眠。随后的沙尘中的追逐戏,以及飙车戏等等都堪称经典。此时伯德身为动画导演与生俱来的优势发挥明显,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制造惊险动作,摄像上也不断打破疆界。当然,伊森·汉特在伯德的调教下成了动画里的人物,不论如何摔打都能一瘸一拐地神奇复原。
 
和以往同类特工题材动作片导演不同的是,伯德更加擅长在紧张之余制造喜剧桥段,这也是《碟中谍4》相较于前三部的最大变化。片中,伯德对特工依赖的各种先进设备进行了无情调侃。步入克里姆林宫的桥段中,伯德涮了裸眼3D。伊森在电话亭接受任务时,以及与勃兰特追火车的桥段里,伯德又涮了愚蠢的密码程序。导演还通过伊森攀登哈利法塔时手套的失灵桥段嘲讽了电池的耐用性,用勃兰特在高温机房盗取密码时的笨拙场面讽刺了电子设备对温度的吹毛求疵。诸多调侃会让观众在笑声中产生共鸣,不过对于本片赞助商的产品——iphone和宝马车,伯德则采取了积极的谨慎态度。
 
角色方面,除阿汤扮演的大龄英雄伊森·汉特外,最大亮点是发展出了老二角色——勃兰特。勃兰特与伊森的特殊关系背景让这部影片有了“双雄”戏的潜质。不过尽管勃兰特身手不凡,却无时无刻不在衬托伊森的无所不能。由于阿汤不喜欢跟他搭档的主演个字太高,于是打第二集开始,该系列成了小个子的狂欢,影迷再看不到让·雷诺和乔恩·沃特那样具有威慑力的的大个儿,这是不小的遗憾。黑人美女宝拉·巴顿是在片中平衡阿汤荷尔蒙的优质女优,和李美琪相比,宝拉演技更胜一筹,香艳风骚不输分毫。
 
《碟中谍4》是部相当热闹的动作大戏,该片编导并未带有赶超第一集的豪情壮志,这让导演可以在动作场面和喜剧桥段上更加专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未必不是好事。片中主人公的无所不能让影片有种“拆弹部队”统治“黑客帝国”的科幻感觉,这就是布拉德·伯德的个人魅力。(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