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华丽至死——《变形金刚三部曲》的视觉进化史(3)

标签:
迈克尔·贝芝加哥变形金刚3工业光魔阿凡达时尚 |
分类: 幕后梦太奇 |
身为视觉先锋的迈克尔·贝有时却是个保守犯。迈克尔·贝并不反对IMAX格式,然而当《阿凡达》以惊人的3D效果引发视觉革命后,迈克尔·贝却在许多场合公开声称并不看好3D电影,称其为“小把戏”,并明确表示不打算按派拉蒙/梦工厂的既定计划将《变形金刚3》以3D版进行拍摄或后期转成3D版。但这次和从前一样,迈克尔·贝很快食言了。
2010年7月,有媒体曝出同詹姆斯·卡梅隆一道发明了3D摄像系统的文思·佩斯正在《变形金刚3》剧组,该片也将用佩斯3D摄像机进行拍摄。就这样,在没有对外公布的情况下,迈克尔·贝的3D处女作献给了《变形金刚3》。
詹姆斯·卡梅隆是新时代3D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也是受益者。《阿凡达》的3D版如同一部唯美的宣传片,让卡梅隆可以如乔治·卢卡斯一般坐拥专利收益。拥有大批青少年粉丝的迈克尔·贝对3D提出异议后,卡梅隆沉不住气了。他向迈克尔·贝亲自展示了《阿凡达》神奇的3D效果及先进的摄像技术,彻底改变了他的偏见。为确保《变形金刚3》的3D效果,卡梅隆派出了自己手下的精英队伍。这批技术悍将带着拍摄《阿凡达》时用的机器到了《变形金刚3》片场。他们要让世界再度为之疯狂。
除主要机器人角色造型继续延续更新换代的传统外,《变形金刚3》里的一些汽车也较四五年前有了变化。大黄蜂的雪佛莱轿车从2007版升级到了2011版,救护车车体的颜色也较从前有了调整,横炮则变成了雪佛兰百年克尔维特敞篷车,威震天更是彻底改头换面,成了一台破破烂烂的重型拖车。
此外,这集还加入了如御天敌、震荡波和利钻魔等新角色。擎天柱模型继续保持10108个零件,可以摧毁整栋大楼的庞然大物利钻魔则包含了70051个零件。让这些庞然大物动起来实在对硬件是个考验,渲染时也极其考验工业光魔技术人员的耐心。
震荡波在片中是个独眼巨人式的角色。相较于其他机器角色,他的行动较为迟缓。为突出其高大威猛的形象,片中震荡波的镜头多取的是上半身。这样一来,工业光魔可以省去制作下半身动作的麻烦。即便如此,震荡波仍有40个虚拟足支和超过2000个移动数字单元支撑。“也就是说,设计者花了30个星期绘制完成震荡波,就是为了最后迅猛的一击。”工业光魔特效执导斯科特·法勒说。震荡波的动作较为笨拙,但他脸部的红色眼睛非常抢眼。这个独眼外星人的角色像极了《地球停转之日》里的外星人。工业光魔设计团队为让震荡波产生出“尽量真实、晶状、可移动的虹膜,以及可移动的眼神”花了不少心思。
71号酒店被毁坏的戏是整个影片后半部场面最大的重头戏。“芝加哥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度,”迈克尔·贝说,“我们可以分块地、精细地展示最后一战的所有环节”。尽管这个桥段动用了大量特效,剧组还是实地进行了取景。拍摄时酒店没有关门,里面聚集了大量粉丝观看影片拍摄。
《变形金刚3》拍摄过程中共毁坏了532台车.。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大概也破了以往同类影片的纪录。迈克尔·贝说,“这些汽车都是汽车公司提供给我们的,根据合同,它们不得不被销毁。我很乐意做这个事情”。
迈克尔·贝尝试将《变形金刚1、2》2D版转为3D版时产生了不小问题。迈克尔·贝擅长用滑动的长镜头呈现画面,这确是展现3D电影立体效果必不可少的拍摄手段,但两部《变形金刚》的镜头滑动过快,近景挪移时使用的广角过多,导致立体效果太猛,会让观众感觉不适,因而对2D~3D的转换提出了巨大挑战。《变形金刚3》则专为3D拍摄,因而完好地平衡了迈克尔·贝的镜头手法和3D效果。
随着战斗的升级,这集的战场被挪到了有着钢铁丛林的芝加哥。此前大场景的战斗场面会由特效小组在前期制作出实景的微缩模型,取景后由电脑特效师配合镜头完成机器人在复杂环境里的亲身肉搏。《变形金刚3》是三部曲的最终章,战斗戏也最多。壮观的芝加哥混战场面不仅要求工业光魔的技术人员要给出具有足够暴力美学的华丽打斗,还要让镜头在3D画面下看上去不会让人感到晕眩。
《变形金刚3》的最大卖点是华丽的3D景观,迈克尔·贝丝毫不敢怠慢。尽管前期拍摄有卡梅隆的队伍,后期特效有工业光魔的老搭档,迈克尔·贝还是觉得不够把握。此前他的3D电影观影体验十分糟糕。戴上眼镜后,3D片画面很暗,这对重口味CG大片来说无疑是个打击。这也是迈克尔·贝在《变形金刚3》上映前努力让北美院线放映师调高灯泡亮度的原因。前期3D拍摄让影片增加了3000万美元的投入,总投资高达1.95亿美元。但毫无疑问,搭上3D班车的《变形金刚3》凭这个噱头赚取了更多票房。“确实现在很多人在怀疑3D的前途。但《加勒比海盗4》在北美票房中只有30%来自3D银幕,《变形金刚3》是60%来自3D银幕。”迈克尔·贝说。
最后:
有记者问迈克尔·贝如果用变形金刚来比喻他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时,他回答,斯皮尔伯格像大黄蜂多一点,因为他是个很有同心的人,但有时候他又会想擎天柱,会说一些有智慧的话。说到自己,他形容自己更想是铁皮,因为铁皮的性格本身就是勇往直前的。《变形金刚3》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拥有2000多人的团队,又是第一次采用3D技术进行拍摄,所以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只能勇往直前不能退缩。
从影片最终的效果来看,这未必是《阿凡达》后最好看的真3D电影,其中立体效果趋于保守,但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人为《变形金刚三部曲》不断进行的尝试和努力。因而,该三部曲的衍化史近乎于好莱坞新黄金时代的标本,见证着好莱坞新时代的辉煌。(电影发狂/文,原文刊于《电影世界》2011年8月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