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命如烟花爱别离——张国荣的宿命魔咒

标签:
张国荣香港阿飞正传《倩女幽魂》《英雄本色》娱乐杂谈时尚 |
分类: 扭腰客娱乐视线/言论月月抒 |
张国荣的死如烟花之灭,是绽放后的必然结果。张国荣的性格注定他是烟花丛中最为闪亮的一颗,也注定了他的死亡。张国荣情感丰富,却无法长生。
他死于多情。
一、家庭: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张国荣虽成长于家底殷实的大家庭,却少有尝到家庭关爱。童年的孤独让张国荣长大后无法忘怀。疯狂的歌迷愈是爱他,愈让他感慨童年落寞。这份永远无法补偿的童年是刻在张国荣心头永远的伤。
张国荣出生在大家庭,却未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自幼母爱的缺失让他一生少有安全感。张国荣的父亲因工作繁忙及与妻子不合平日很少回家。在家打理家务的母亲因婚姻不如意对子女十分疏远。
“爸爸疼我是无条件的,妈妈对我好是有条件的。”张国荣说。“他对我的爱全无保留,只是不懂得表达。他是个极大男子主义的男女人,喜欢花天酒地,不懂得关心家人,很多男人都是这样的。但我自小就知道,我和他说话,他是有耐心去聆听的,妈妈则完全没有。”
张国荣的哥哥姐姐比自己大很多,八哥大他八岁,大姐长他十八岁。因为少有家人与之交流,他儿时非常安静,几乎没人能够感到他的存在。他把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但谁对他好他很清楚。
六岁时张国荣第一次接触到了死亡。从外面回来的张国荣看到瘫痪在轮椅上多年的外婆睡着了,于是上前跟她说话,却发现她全身冰凉。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死亡。
一直关心和照顾张国荣的是佣人六姐。然而这无法取代亲情的温暖。张国荣十三岁时被家人送去英国读书。他对送行的家人挥了一次手便头也不回走上舷梯。
在英国度过六年优雅时光的张国荣因家道中落被迫放弃回香港继续读书。由于教学方式不同,张国荣放弃了学业。归来后的各种不适加上父亲的斥责让他倍感艰难。为了生计,张国荣被迫夹在本港棚户居民和大陆偷渡客中间练摊卖鞋卖裤,心情相当沮丧。
“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得,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一次访谈中他以这样的话对自己的成长做了如此总结。
二、情感:蜚短流长饱受非议
父母离异对张国荣影响极大。这令他情感脆弱,很怕受伤。小时候看到有人结婚他都会大哭,因为他觉得他们最终会分手并给子女带来无尽伤痛。母亲对他的冷漠让他无法从女性身上得到安全感。成年后,进入娱乐圈这个是非地的张国荣所遇女孩也无法给他足够安全感。
事业不顺的时候,张国荣每日去酒吧买醉。在这个消极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女孩。酒醒后他发现这场爱情原来是个骗局。“这件事以后,我对女人几乎失去了兴趣。”张国荣说。大概从那时起,潜意识里对女人心存偏见的张国荣放开了自己的性取向。“异性也好,同性也罢,都不重要。我都可以接受。可以说,我的接受范围比较大吧,只要喜欢,什么性别都行。为什么只能挑一边?恋爱的空间是广阔的,我们应该开放地认同这一点。”
跟张国荣在一起过的女孩都不漂亮。他并未在香港美人堆里翻云覆雨,吞云吐雾。他追求的女人不是国色天香,只要对方可以有一份温馨给他,他就满足。1977年,张国荣在电视台一次合作中认识了毛舜筠。两位新人刚刚入行,有些许共同语言。张国荣请她看电影,两人关系发展迅速。当张国荣向她求婚时,对方却被吓到,最后分手收场。
1983年,张国荣与英皇老板杨受成之女杨诺思关系密切。杨受成希望两人尽快结婚,但张国荣出于事业考虑一拖再拖。女方觉得他没有诚意,于是与他断了联系。九年后,杨诺思与香港艺人张坚庭成婚。
随后张国荣又与模特出身的倪诗蓓传出恋情,最后也无疾而终。多变的女人让行事认真的张国荣无法承受。终于,他大胆地走出了一步。
1982年的一次派对上,张国荣认识了唐鹤德。两人于1985年携手共行,感情持续了十七年。张国荣坦言自己并未如程蝶衣般从一而终。“我知道我只当自己是一个男人那样,有时要在感情上有点冲击,放纵一下。‘花’过之后,他也知道对另一半不太公平,但仍会自圆其说:“男人嘛,是这样的啦。我觉得是这样的,十多年的爱情,已经化为感情,我知道最爱是这个人,但不代表一定要专一,这个名词已经落伍了吧?唯一我和程蝶衣不同的是,我不是从一而终。或者你会说和一个人厮守十五年,也算是专一,但连同morality计算在内,就不算吧?我的另一半倒是程蝶衣,专一得可以。”唐先生的忠诚让他有了安全感。
但唐毕竟无法弥补张国荣的童年缺憾和种种烦躁,出柜后外界对他的品头论足更加剧了他的压力。一生追求完美的张国荣却在生前饱受非议。“我想自己可能患上了忧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张国荣说。
一次访谈里,张国荣提到,倘若毛舜筠当时答应了自己的求婚,他的一生将会改变。可惜一切已无法重来。
三、生活:再也没有可躲藏的空间
张国荣的成长家庭令他有着与生俱来的优雅,即便有段时间生活困窘,他也尽力活得体面。他喜欢呆在舒适的空间,因而他对住非常在意。张国荣对空间的在意让他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宁。可当有天现世空间无法再提供他安宁时,他便冲出世界,独自离开。
经常出入父亲的公司的张国荣见过很多有头有脸的人,渐渐对生活有了追求。“以前帮爸爸送货,送去豪苑,已经觉得这个地方很美,自小就觉得,梅道将来一定和我有点缘分。真的,有些事情很难解释,好像潜水湾。小时候曾幻想将来有机会要买一辆开篷跑车,住潜水湾,闲时去兜风。小时候的梦想,长大之后,竟然一一实现,后来没有人教我的。”
与丽的电视台签下五年合约后,张国荣成了综艺节目主持人。当时他的薪水只有一千元港币,十分普通。但电视台要求旗下艺人不可以打公共巴士,张国荣不得不花去薪水大半在公司附近租了个房子。九个月过后,电视台领导听说有人想挖张国荣,于是改签新约,将他月薪增至两千九百五十元。张国荣没有找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他立刻推掉自己月租伍佰港币的房子,跑去足下月租千元的豪宅。
张国荣说:“我的原则和其他人一样,就是衣食住行。我把住摆在首位。我问过好多朋友,他们说:‘住的地方那么讲究干什么?只不过是睡觉而已,有一张床就搞掂了。’但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生存,什么都不属于自己,即使这个身子,也是签约属于别人了。只有一件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就是自己的家。回到家里,将门关上,就不再是一个公众人物,立即就还原成自己。你在这里可以拥有你所有的隐私,可以自由放肆。所以,我一直都非常重视给自己留下这么一个空间。”
后来成为大牌明星的张国荣几乎每两年就要搬一次家。他对朋友解释说自己喜欢轻松随意,不喜欢墨守陈规的生活。每次搬家都是他亲自设计室内装修,每次风格都完全不同。
张国荣还很相信风水。每次搬家他都会按风水相术精心挑选。离开歌坛去加拿大的日子里,他按风水习俗去邻居家提水,但邻居也是华人,怕这样会把自己的好运提走,坚决不肯让他提。后来张国荣与对方达成一致,两人各上对方家提了一壶水。
此外,张国荣对黄历和天气也极为在意。他偶尔会鼓足勇气打破陈规,但事后必须烧纸化解。
抑郁病情加重后,不管怎么他如何换风水、空间,都再也无从躲避。他的精神堤坝完全垮塌掉了。最终他选择逃亡,从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
四、事业:追求完美 心力交瘁
张国荣对事业十分执着。他做事十分投入,凡事喜欢做到极致。这让他终于不堪重负。他享受着炮制艺术的过程,却在燃烧自己生命的长度,以致他身体康健时,心却早已枯干。
年轻好胜的张国荣刚出道时唱片卖得不好,只能以一元一张的价格抛售。《劲歌金曲》颁奖礼时,当时的超级巨星罗文照例上台说了感言,然后在台上唱自己的获奖歌曲。台下的张国荣哭得泪眼婆娑。黄霑等人见了以为他是受到了感动和鼓舞。多年后张国荣回忆说,“我当时不是为罗文哭,而是为自己哭,替自己委屈。”
1984年,凭《Monica》走红后,张国荣形成了自己前卫大胆的风格。在与谭咏麟一道争奇斗艳时,两位巨星歌迷间对偶像的恶毒辱骂令他无法承受。先是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奖,随后张国荣身心疲惫,退出歌坛。1990年退出歌坛的张国荣只有33岁。最后一场演唱会“封麦”仪式后,舞台一角亮起一道七彩光柱,张国荣缓步其中。心力交瘁的张国荣在歌唱事业顶峰远离了喧嚣。
歌坛成名后,做事投入的张国荣在电影行业也开始有了成果。张国荣十分在意自己角色是否被观众认可,然而《英雄本色》成就了周润发,《倩女幽魂》成就了王祖贤,《胭脂扣》成就了梅艳芳。尽管张国荣演得出色,却没有获得大奖肯定。1989年,与王家卫倾心交谈后,张国荣于接演了《阿飞正传》。这部影片于1990年底杀青,张国荣随后远去加拿大隐居。终于有天,对表演行业有些心灰意冷的张国荣接到香港打来的电话,得知《阿飞正传》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捷报频传,他自己也生平第一次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激情再被点燃后的张国荣决定重返香港。随后他主演了《纵横四海》《家有喜事》《霸王别姬》和《金枝玉叶》等片。
除当演员外,张国荣还想当导演亲自执导影片。“当演员只是一个棋子,导演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张国荣说。从北京回来后,张国荣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梦幻联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张国荣只留给世人一些MV和公益短片。
电影事业收获颇丰的张国荣决心重新复出。唱歌可以让他抑郁的心情得到舒缓。隐居时,张国荣会在家里一首接一首地唱卡拉OK,直到力竭。张国荣说,“六年前我毅然退出乐坛,当时并非做戏,而是真的这么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的成熟,我的心路历程已经变了,想法与当年不同。而且,在这几年间,我时时都想唱歌。不过多数时间是关在房中自己唱,有时也会在朋友的派对上唱。我实在是非常喜欢唱歌。”
重新复出的张国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不久,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至极的张国荣再也不堪重负。
张国荣似乎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于1999年与志摩千岁女士合作了写真集《All About Leslie》后,又于2001年推出了写真集——《庆》。张国荣对书的装帧开本提了很多建议,但因他的想法过于艺术,很难实现。张国荣笑称《All About Leslie》是初级篇,《庆》是中级篇。他希望在于志摩千岁女士合作一本高级篇,并提出了更多前卫大胆的具体想法。“这本高级篇写真集,就当作我的告别写真吧。”张国荣这句半开玩笑的话说明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
2002年,病情加重后,张国荣不得不靠中药维持。2002年11月,他自杀未遂。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在精心选定的愚人节纵身离去。
他,最终没有告别。(电影发狂/文,原文刊于《凤凰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