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盗梦空间》的奥斯卡失意与技术性陪榜

标签:
娱乐诺兰美国奥斯卡奖盗梦空间杂谈201183 |
分类: 扭腰客娱乐视线/言论月月抒 |
在第83届奥斯卡奖上获得八项提名的《盗梦空间》只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音效、音响剪辑、最佳视效。最终,这部全美票房高达2.9亿美元,全球票房高达8.2亿美元,IMDb网友评分高达8.9/10的热门大片只是这届奥斯卡奖的技术性陪榜。克里斯托弗·诺兰不单没有获得最佳导演奖提名,就连最佳原创剧本奖也没拿到。
用多重梦境诠释爱情的《盗梦空间》尽管同样有着诺兰严谨的剧本结构,风格化的剪辑,庞大的迷宫布景和他擅长的悬疑气息,但影片商业气息过于浓郁,技术上没能再现当年《蝙蝠侠之黑暗骑士》时的风光无限。对此,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说,“克里斯托弗·诺兰重新发明了《蝙蝠侠》。可这次他没有重新发明任何东西。现在仍有些导演对此类题材跃跃欲试。我想,当诺兰离开迷宫后,他扔掉了地图。”
反观《盗梦空间》在中国却有着不错的票房和影响力,许多中国大陆影迷视其为值得用口水捍卫的神作。单就影片艺术性和可看性而言,该片结合得较好。对饥渴的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而言,此类影片无疑是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和星巴克。然而,奥斯卡奖并不待见这类商业大片。
奥斯卡奖主办方——美国影艺科学学院鼓励中小成本影片。这也是许多无法进入主流院线的小片在奥斯卡奖上成为黑马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大投资的影片会用很多商业元素吸引观众。这样一来,商业大片一方面降低了艺术必要水准的门槛,另一方面抬高了大部分终生无缘大片的电影人的获奖门槛。当年的奥斯卡大赢家《泰坦尼克号》是一个伟大的例外。这部影片并未刻意卖弄投资,以精湛的电影语言和技术赢得了影评人、观众和业内人士一致好评。《指环王三部曲》同样如此,大奖一次性发给了第三部,备受好评的第二部却无缘大奖。正是在学院方面的宗旨引领下,许多类似《莎翁情史》那样的草台小片可以意外获奖。
很多中国影迷看重IMDb评分。实际IMDb只是个被美国亚马逊收购的商业资料库,投票制度十分开放,代表多数草根的品位而已。像IMDb分数较高的《肖申克救赎》和《燃情岁月》等片备受推崇,可看性也很好,但艺术上并无推进。
综上所述,虽然《盗梦空间》制作严谨,可看性十足,却不是奥斯卡奖的菜。擅于学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从商业电影之神——迈克尔·贝身上偷艺不少,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却没能赢得一向追捧他的美国评论界和崇尚艺术的奥斯卡奖亲睐。不过《盗梦空间》仅在一些奥斯卡技术奖项上有所斩获也算实至名归。(电影发狂/文,原文刊于《凤凰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