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奥斯卡奖的黑暗史(连载六)

(2010-03-11 22:48:43)
标签:

演职人员

晚宴

经济晰

片场

奥斯卡

美国

olympia

电影发狂

娱乐

分类: 幕后梦太奇

【电影发狂】奥斯卡奖的黑暗史(连载六)凤凰涅磐

当时看来,1933年实在不是学院的幸运年。但是一件事总有它的两面性。倘若现在回头看的话,学院失去工会这段盲肠未必不是好事。

 

风波过后,演员工会和编剧工会仍对学院站在片场一边的事儿耿耿于怀。演员工会在名为《演员》的公告上公开抨击学院是“一小撮充当警察干涉电影工业的寡头。”他们号召学院成员退院,并扬言说,“预计1934年里,将有不到100人掺和学院奖的提名。”

 

然而,塞缪尔·高德温说过,“绝对不要作出预言,尤其是关于未来的。”是的,经济危机总会过去,一切终将好起来。

 

1935年5月27日,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走出经济危机后,最高法院宣布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违了宪。尽管这个复兴法振兴了美国经济,但学院却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学院因此授人以柄,声名狼藉。

 

1936年3月5日,演员工会揪住学院的尾巴不妨,号召演员工会成员联合抵制第八届奥斯卡晚宴。在演员工会的大力宣传下,这届奥斯卡晚宴果真少有演员出席。

 

好在学院方面并不患得患失,顾影自怜。相反,学院敞开门户,大方地提名了其他工会的成员。像《果然夺得锦标归》(The Prizefighter and the Lady)的编剧法兰西丝·马里恩(Frances Marion)和《逃亡》(I Am a Fugitive from a Chain Gang)的男主演保罗·缪尼(Paul Muni)都获得了提名。

 

尽管这些年学院历经风雨,有不少成员先后退出,但学院在其他方面对电影行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尽管这届奥斯卡晚宴演员多数缺席,但出席者中并不乏电影行业里的其他名流。

 

几年后,演职人员仍在闹罢工,但学院这边基本不掺和为演职人员谋幸福这种事儿了,毕竟正儿八经的工会干这事儿更纯粹,也更彻底。学院在新任院长卡普拉的领导下慢慢走出了阴霾。1939年,工会为演职人员争取到了合理权益。此时学院成员的数量也在逐渐恢复。但学院成员数量的多少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学院已经彻底放下了工会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文化和教育领域。

 

关于学院自身在影史上地位的争论仍在继续。有评论家认为,学院曾经是电影工业的纽带,它帮助演职人员争取到了规范的合同。学院也是第一个促成演职人员联合起来,同片场进行讨价还价的组织。尽管后来被演职人员自组的工会所代替。

 

虽然学院没能百分百完成先前制定的目标,还有人质疑学院是否做到了“提高电影的制作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学院通过小金人提升了电影艺术的地位。(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奥斯卡奖的黑暗史

1.恐怖的阴谋

2.渐入佳境

3.暗箱操作

4.平步青云

5.阴谋破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