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6):观影条件之变迁

(2009-10-03 16:17:05)
标签:

万达院线

万达影院

中国电影

olympia

电影发狂

60周年

杂谈

时尚

娱乐

分类: 电影也疯狂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6):观影条件之变迁第四章:观影变化

一、观影条件之变迁

电影产业作为服务性行业,许多软硬件上的升级都是被动的。1950年代的美国电影人为把观众从黑白电视机前拉回影院,除开发了视觉上更加舒适的可变形宽银幕外,还研发了可以表现立体声效的声音格式。当然,影院也必须配合这些革新才会让这些真正奏效。

 

中国虽然自1994年起开始在各大城市放映了许多声画优异的“进口大片”,但多年来影院沿用的仍是老旧的硬件系统,更别提管理了。直到2002年进行院线改制后,中国影院才逐步走向市场化进程。在政策鼓励下,许多民营资本开始介入院线建设。从前那种只有一个厅,一片平荡荡胶合板座椅的老式影院时代渐渐让人们忘却了。进入人们眼帘的,是足以跟发达国家高级院线媲美的硬件设施。

 

在所有新兴院线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万达影院。跟其他大多数院线不同,万达施行的是真正的连锁制。挂着万达影院牌号的,都是万达院线旗下影院。万达公司做房地产开发起家,因而在建设院线方面有着其他民营资本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其他公司进入电影院投资领域,要缴纳昂贵的租金。这令这些影院不堪重负。万达在自身旗下商场中开辟影院的行为其实并不新鲜。美国在大型购物区里的影院是不必缴纳地租的,只交物业费。因为在美国,一家影院占地面积虽大,利润却并不很高。但每进来一个人看电影,就会给整个购物区带来17个购买其他商品的机会。这样便形成了商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万达显然利用了自己在行业及政策上的优势。

 

其他实力较小的民营院线实施的就不是真正的院线体制了,而是加盟制。加盟制对电影行业来说并不十分适合。最突出的一个矛盾是院线不得不给下面的影院分账比例很高。为了能吸引一家电影院,过去院线可能拿7%的,现在只拿5%。还有的可能只拿2%,甚至有的还拿得更低。而万达院线则可以拿到55%。这样一来,万达院线就有足够的利益了。这些利益可以用来完善管理、开发,并承担一些政府职能。

 

虽然现在几百人坐着马扎在大白布底下看电影的场面已经不多见了,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行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中国内地总共不到4,000块银幕,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根本无法撑起134亿人的广阔市场。因而,为繁荣院线,包括冯小刚在内的中国电影人提出要求国家给予足够政策,让院线铺到广大农村。(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6):观影条件之变迁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6):观影条件之变迁

2000年后的中国影院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6):观影条件之变迁

IMAX

 
注:原文发表于Tom网,标题为《梦想与变迁——中国电影60年》
 
作者曾任某娱乐杂志副主编。旅居欧洲,著作不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