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好好先生》——不能前进,那就静止

标签:
好好先生影评常态喜剧演员片子金·凯瑞olympia电影发狂娱乐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好好先生》的故事虽然风趣,且同样蕴有内涵,却让我有些失望。这种失望来自于过多的似曾相识。斯坦普扮演的文化教主巴德利一出场,我便感到这部片子的故事会跟《冒牌天神》十分接近。果不其然,卡尔衰了不久,改变了人生态度。结果一下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宛如上帝。卡尔与梦中情人嗨小摩托的段子既嘲讽了《罗马假日》,又向《阿呆与阿瓜》和《一个头两个大》等片致了敬。
金·凯瑞被贴上“喜剧演员”标签后,一直希望挣脱命运枷锁,转型成为演技明星。怎奈他的表情变化得总比常人夸张,所以出演正剧显得不很诚恳。由于喜剧形式和内容没有创新突破,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好看,但里程碑式的突破不多,能够让人记住的笑料同样屈指可数。
影片主旨谈的是“庸人自扰”。这多半属于哲学范畴。卡尔无法走出从前的阴影,于是生活工作一团糟。从这些看,卡尔是在自虐。而随后,参加“好好先生”心理辅导社团后,他变得矫枉过正,对一切说“好”。于是,我们看到卡尔换床垫,学吉他,开飞机,学朝鲜语,做义工,泛贷款,听酒吧乐队唱歌……
说了“好”以后,卡尔拥有了心想事成的力量。可这些是有代价的。渐渐地,一个游戏规则的漏洞显现了出来。卡尔陷入了另一种自虐的极端方式。自虐大发的卡尔陷入了精神分裂,变得失常。一场撞车后,卡尔这才静止下来反思人生。事实上,人生需要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背离一种正常,人便会陷入自虐的怪圈,继而变得疯狂。因为人脱离了常态。
《好好先生》在故事上未能突破无厘头电影模式太多,以至于金·凯瑞在片中重复了以往的不少角色,但片中那种至真至纯的爱情,以及对生命常态的思索是令人感动的。
欢笑之于,获得感慨,再把这部片子忘掉,看金·凯瑞在下部片子里如何折腾。这也是一种常态。(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