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明陶
周明陶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645
  • 关注人气:4,9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024-08-21 08:36:12)
标签:

万寿寺

北京艺术博物馆

慧日长辉殿

乾隆御碑亭

佛教造像

杂谈

分类: 京城见闻
    北京把一些古寺改建成专业博物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像觉生寺(大钟寺)建成古钟博物馆,真觉寺(五塔寺)建成了石刻艺术博物馆。既保护了寺庙的古建,又可以把众多古代艺术品向老百姓开放。万寿寺也是这样,建成了北京艺术博物馆。
    西三环紫竹桥东北角上那个寺庙以前经常看到,每次路过西三坏都会看到。一直有一个疑问这是什么庙啊有时间要去看看。那时太忙,几十年了竟然从来没有去过。最近一直没有去外地旅游,更没有出国,那个寺庙就引起了我的关注。打听了一下又上网搜了搜,这个寺庙叫万寿寺,现在成了北京艺术博物馆。最近抽空去了一次。
    万寿寺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为保佑其儿子而兴建的皇家寺院。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又重修并扩建了万寿寺。这让我联想起真觉寺(五塔寺)了,那也是始建于明代而被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寿辰重修过的。这两个寺庙又正好都在南长河的北侧。现在来看分别在现在的中关村南大街的两侧,距离大概也就几里地。现在从动物园到颐和园的游船就会路过这两个寺庙。看来当年乾隆皇帝为他母亲的六十大寿真是费尽了心机。从颐和园出来一个用作行宫(万寿寺),一个举行庆典(真觉寺)。万寿寺在光绪年间还增修过,也是为了其母亲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民国之后万寿寺逐步转为它用,不再用作宗教用途。没有想到的是,万寿寺在1985年就已经改建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了,我竟然完全不知道。
    万寿寺比其他改为博物馆的古寺更好的一点是还保存着一些原有的佛殿。现在的慧日长辉殿(大雄宝殿,又称大延寿殿)依然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和三世佛(释迦穆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两侧有十八罗汉,背面还有观音菩萨。其他殿堂都改成了博物馆展厅,基本没有了宗教古迹。
    万寿寺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寺院的后面有一个庭院,假山殿堂错落有致,遗憾的是用红色带子围挡了起来。据工作人员介绍是因为前些日子北京大风大雨有的树被刮倒了现在正在维修无法进去。按我参观寺庙的习惯还是从山门开始沿着中轴线一进一进往里游览。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山门殿,门楣上的石匾上刻着“敕建护国万寿寺”。这可是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皇帝御赐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山门殿的顶棚壁画是光绪年间的彩绘“洪福齐天”,当然在万寿寺第五次大修(2018-2022年)期间修复过。洪福齐天是以近百只蝙蝠和蓝天流云来描绘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万寿寺作为皇家寺院规模相当大。有六进八重殿。山门殿后第一进就是天王殿,两侧是钟鼓楼(图片中没有)。这座天王殿始建于万历五年,清代重修过。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4]天王殿传统是正中供奉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背后是韦驮。现在都没有了。现在的天王殿是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5]主要介绍的是万寿寺在明清两代的修缮扩建情况。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6]这是原供奉在最后一进的万佛楼里的泥塑长寿佛像。因为万佛楼至今仍未开放所以我把它们拍下来了。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7]第二进是大雄宝殿,又名大延寿殿。因为门首有雍正十一年御题的“慧日长辉”匾额而被称为慧日长辉殿。不过原来的匾额已经找不到了,现在的匾额是2013年复制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8]大雄宝殿前面东西两侧各有一通乾隆十六年御制敕修万寿寺碑,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这是西边那通御碑,是蒙、藏文的。碑文记录了乾隆重修万寿寺的原委是为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意。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9]慧日长辉殿是万寿寺唯一的保存着宗教内容的大殿,也基本符合汉传佛教的制式。正面供奉的三世佛自东往西是药师琉璃光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前面是毗卢遮那佛。据殿内介绍1958年至1967年大殿作为库房堆放了大量物资,因为造像被这些物资遮盖而得以保留。现在看到的就是清朝时期供奉的原状。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0]这尊毗卢遮那佛是明代造像。头戴五佛冠,两手于胸前结最上菩提印,结跏趺端坐于千叶莲座之上。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1]莲座的每一莲瓣上都雕刻着一个小释迦佛,一共一千尊。整个造像体量硕大、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2]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这些罗汉原来是在大雄宝殿前的东西配殿里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移入正殿。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的袈裟使用拨金工艺制作,是难得一见的泥塑作品。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3]东侧的罗汉。工作人员跟我聊天是说到,最南侧第一尊有头发的是释迦穆尼的妹妹,中间那尊是他儿子。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4]大殿背面的观音菩萨像是清代的彩色泥塑作品。观音菩萨结半跏趺坐于山岩上,四周饰南海碧波纹。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5]大雄宝殿前的东配殿叫祝延万寿殿,现在展出的是汉传佛教的造像艺术。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6]汉传佛教的造像艺术按释迦穆尼佛、四大菩萨、罗汉、护法像四组展示。这里还介绍了佛造像的名称。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7]这是一组清代的寿山石罗汉像。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8]西配殿是安心竟殿,这个名字是把罗汉移入正殿后乾隆御赐的。以前东西配殿都叫罗汉殿,还好这些罗汉被移入正殿在文革时期被库房里的物资遮盖了否则就保存不下来了。原来的安心竟匾额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匾额是2015年复制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19]安心竟殿展出的是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分佛、菩萨、佛母、本尊、护法几类介绍。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0]铜镀金释迦穆尼佛成道像。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1]几尊佛母像。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2]大雄宝殿后面的第三进院是万寿阁,也是寺内中轴线第四重殿。里面举办的是“吉物咏寿”展览。介绍了我国寿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3]这只碗看上去就充满了喜庆和皇家气派。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4]套五色玻璃鹤鹿同春图鼻烟壶,清代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5]万寿阁前东西两侧也都有配殿。东配殿是广大圆满殿,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赐的。明代这个殿称为韦驮殿。现在里面举办古钱币展。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6]西配殿没有开放,明代是达摩殿。清代改称普度群生殿,也是乾隆十六年御赐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7]再往后就是大禅堂是第四进院了。大禅堂前面有两棵喜马拉雅雪松。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8]大禅堂举办的是“苍山秀水”山水主题文物展,展品大多都是皇家收藏。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29]清代书画家宋骏业的山水扇页,此人曾官至官兵部左侍郎。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0]绕过大禅堂旁边的侧门竟然看见里面是一个假山楼阁组成的庭院,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万寿寺的第五进院。遗憾的是因为里面的树前几天被大风刮倒,现在正在维修不开放。工作人员说什么时候开放不得而知,但相信会开放的。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1]假山旁边大禅堂背面的房檐下举行着露天的万寿寺2018至2022年第五次大修实录的展览。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2]展示了大修中石质和木制的构件。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3]第五进院背面全景,图中最右侧是乾隆御碑亭,左面是无量寿佛殿。最左面是西洋门,无量寿佛殿的东面也对称地有一个西洋门。再往里就是万寿寺的第六进院了。遗憾的是不开放。据工作人员说自大修后还从来没有开放过。里面有光绪御碑亭和万佛楼。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4]乾隆御碑亭。乾隆二十六年所建。碑文为“重修万寿寺碑记”记述了乾隆皇帝为母亲庆祝七旬万寿盛典而扩建万寿寺的过程。和前面慧日长辉殿前的乾隆御碑相差十年。这次特意建了黄琉璃瓦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碑亭,也是作为皇家寺院的万寿寺首次建造黄琉璃瓦建筑。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5]碑高3.96米,汉白玉地幔饰寿山福海图。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6]藻井装饰精美,饰有五福捧寿图及仙鹤图。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7]第七重殿是无量寿佛殿,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殿内原供奉铜漆金无量寿佛立像一尊,现已无存。现放置的渗金多宝铜佛塔。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8]佛塔铸于明天启年间。塔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四百余尊雕像。铸造工艺精湛。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39]无量寿佛殿的藻井。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40]西洋门,也是建于乾隆庆贺其母六十寿辰的乾隆十六年建造的。采用中西合璧的砖雕,花纹由各种花卉的叶纹组合而成。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41]中式月洞门的顶端采用的是金刚宝座塔的造型。无量寿佛殿两侧都大门紧闭,万寿寺的最后一进院落和最后一重殿都没有开放无法参观。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42]北京艺术博物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地把假山院落两侧的厢房都开辟成文创展示基地。这是染纈工坊。欢迎参观和购买他们的作品。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43]这里放置一些像纺织机的设备,门外写着“鍼黹工坊”。一打听原来就是针织的意思。
    匆匆忙忙走马观花了一圈,万寿寺绝对是值得认真细细参观的。我甚至突发奇想应该找个时间从皇帝码头或如意门码头坐船去一次,是不是会更有探寻文化底蕴的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