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4547187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颐和园园中园之谐趣园和霁清轩
(2021-09-14 09:28:36)
标签:
谐趣园
湛清轩
澄爽斋
霁清轩
颐和园
杂谈
分类:
京城见闻
谐趣园是我去得最多的颐和园的园中园,既是因为喜欢它的精致小巧,更因为和家里的一桩故事相关。1981年夏天我们带着孩子们在北京玩了整整一个暑假,几乎玩遍了北京的所有景点。那时是用胶卷相机拍的照片,印出来之后最喜欢的是一张在谐趣园瞩新楼前面小桥边拍的全家合影。后来我们全家搬到了北京。1991年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的时候打算再去拍一些全家合影,竟然大家都认为首选谐趣园的那座小桥边。之后我们结婚三十周年、四十周年都去那里拍照,最近几年孩子们都说为什么要十年才拍一次呀,为什么不多拍一些呢。于是谐趣园就去得更多了。去年疫情期间小儿子去逛谐趣园突然发现谐趣园真的和我们家有缘,谐趣园中两个楼分别和我两个儿子的名字有联系。最近我们金婚五十周年又去拍照了。因为这次不但是只关注谐趣园,还关注园中那些亭台楼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个谐趣园转了个遍。还发现谐趣园里还套了个园中园——霁清轩,这还真是第一次游览。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从东宫门进去沿着大戏台和园墙之间的小巷子走,穿过紫气东来城关就到了。谐趣园是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按照他心仪的惠山脚下寄畅园为原型建的,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皇帝重修时为纪念特取乾隆所写《惠山园八景诗》诗序中之名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改名为谐趣园。谐趣园绝对小巧玲珑,一百米见方的园子里中间一个池塘长满了荷花,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荷花盛开季已过,只有寥寥几朵点缀在满池的荷叶中间。池塘周围亭、台、堂、榭、廊、桥相连,沿途漫步,别有洞天。
[1]刚刚走过紫气东来城关就看到谐趣园宫门了。
[2]谐趣园宫门。
[3]满园夏荷。远处是涵远堂。
[4]最突出在池塘中的亭子楹联的横匾写着“饮绿”。
[5]远处是和谐趣园宫门旁的游廊连着的澄爽斋。
[6]从谐趣园东侧穿过池塘看到的也是澄爽斋。
[7]绿叶中还点缀着一朵荷花。
[8]虽然寥寥无几,却也能欣赏到几朵盛开的荷花。
[9]
[10]欣赏一下池塘周围的建筑吧。知春亭。
[11]坐落在饮绿亭旁边的是洗秋亭,因为这座亭子楹联的横匾写着“洗秋”两个字。
[12]谐趣园南侧也是一条游廊。
[13]游廊几乎把谐趣园里的亭台楼阁都连接起来环绕了整个谐趣园院墙。谐趣园的游廊在颐和园里是除了长廊之外最长的了。
[14]这就是著名的知鱼桥。桥名取自《庄子 秋水》。
[15]知鱼桥离水面很近,有利于站在桥上观赏池塘里的鱼。即使现在池塘长满荷花也能在荷叶的缝隙中看到锦鲤偶尔游过。知鱼桥的东头有一座石排坊。
[16]石牌坊上“知鱼桥”三个字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
[17]知鱼桥旁有一间房子连接了游廊,横额上是“澹碧”。
[18]走过知鱼桥就到了知春亭了。
[19]沿知春堂往北的游廊还连着一座圆亭。
[20]这段游廊的中间有一座“兰亭”,这是谐趣园里唯一没有楹联的亭台楼阁。这座亭子是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后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谐趣园时才建的。不过亭子里面保存着一块乾隆御题的诗碑,因为既有玻璃罩子照着还正好太阳照着反光就没有拍下来。不过诗碑上“御制”两个大字清晰可见。
[21]兰亭的后面,谐趣园的最北面有一个小院就是湛清轩。这是我对谐趣园最关注的地方之一,因为我大儿子的名字与湛清轩在此巧遇。
[22]
湛清轩规模不大,面阔只有三间,进深一间,卷棚悬山顶,但是它的周围有檐廊。湛清轩的意境和清华园一样,都是来自东晋谢琨的《游西池》中“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昃:太阳西下;“湛”字在此意为“沉”,清华:景物清秀美丽。原诗是说夕阳西下,群鸟归巢,在水边树上鸣叫不已,西池畔的水色和花木隐入暮色。乾隆当年站在湛清轩看见的暮色应极近谢琨所见,因此顿有此感。
正门前的廊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万芴晴山朝北极”,下联是“九华仙乐奏南薰”。笏:朝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清朝已不用。晴山:陆游《朝中措》有“晴山滴翠水挼蓝”。九华: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南薰:即《南风》歌,传为虞舜所作。全联的意思应为:重重山峦就像一众持笏臣子面北而朝,飘渺的歌声就像九华山的《南风》仙乐。乾隆这是想象着君临天下、天子下凡的胜景,词句是否工整已经不关心了。(此段文字摘自网络)
[23]
湛清轩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时取名“墨妙轩”。是因为乾隆皇帝从内府所藏中挑选出唐朝褚遂良至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草各体书法作品,命人编校并钩摹刻石,嵌于墨妙轩内的廊壁间。墨妙轩书法石刻非常精细,神韵优于《三希堂法帖》刻石,乾隆皇帝非常喜爱。他曾命工匠细心拓印,装裱成册,分赐王公大臣,并将其命名为《墨妙轩法帖》。遗憾的是,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将其毁于一旦,珍贵的法帖时刻也不知去向(此段文字摘自网络)。湛清轩的名字是嘉庆年间重修谐趣园时改的。
[24]沿着湛清轩西侧的游廊就到了谐趣园的正殿“涵远堂”。
堂前廊柱上的楹联,上句是“西岭烟霞生袖底”;下句是“东湖云海落樽前”。西岭是指西山,东湖是指昆明湖,对仗工整,而且与自然互相呼应,很有气魄,抒袖生烟、招手降云,很有意境也很大气。再抬头读那“涵远堂”横匾,与此楹联严丝合缝,远山近水五彩云烟莫不涵于此堂。(内容摘自网络)
[25]涵远堂往西小桥边上就能看到澄爽斋。我小儿子的名字宛若出自此殿。
澄爽斋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殿,卷棚歇山顶,四周有檐廊。它的正面有一个临水露台,带汉白玉栏杆。
[26]
澄爽:清爽、清朗的意思。《晋书·陆机陆云传论》中有“风鉴澄爽,神情俊迈“之句;白居易《叔孙通定朝仪赋》中有“天地澄爽,宫殿清旷”。站在此处迎徐徐东风,观园中美景,颇觉神清气爽。澄爽斋廊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芝砌春光兰池夏气”,下联是“菊含秋馥桂映冬荣”。芝是一种香草,《荀子·王制》中有“好我芳若芝兰”,上联中芝与兰相对,春光与夏气相对,砌与池相对。这里的池是动词,作包围或盛装解。馥:香馥;荣:荣华。下联中菊与桂相对,秋馥与冬荣相对,含与映相对。全联中四种花草对应四种季节,对仗严谨,别致优雅。(此段文字摘自网络)
[27]澄爽斋前面的临水露台三面临水,是谐趣园最佳观景地点。在乾隆修建谐趣园时这座殿堂称为澹碧斋。
乾隆曾作诗“斋俯绿琉璃,澄观会莞倪。藻渊潜赤鲤,锦浪泛文鷖。淡月银蟾镜,轻烟丝柳堤。忘怀此小坐,还似对梁溪。”嘉庆年间重修谐趣园时把澹碧斋改为澄爽斋。
[28]澄爽斋的北面是谐趣园唯一的楼——瞩新楼。由于地势的关系,从谐趣园内看瞩新楼是两层楼,而在谐趣园宫墙外看只是一层楼。
[29]在瞩新楼到涵远堂之间有一个修建得很精致的九曲游廊。
[30]没想到的是从九曲游廊北面的一条小路往里走又有一座套在谐趣园里的园中园。这座称作“霁清轩”的园子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乾隆年间属于惠山园的一部分。嘉庆皇帝重修谐趣园时使霁清轩独立成园,原来惠山园中清琴峡划到了霁清轩。
[31]有时候觉得北京人真的很奢侈。走进霁清轩就看到几个人占据了这么个名胜古迹的地方在打扑克。
[32]霁清轩里面用游廊把清琴峡为了起来,沿着游廊就可以游览整个霁清轩。
[33]在清琴峡底部看到山包高处的四方亭。
[34]从这里看霁清轩就在清琴峡的上面。
[35]不少游客坐在霁清轩后面的廊柱旁欣赏清琴峡的美景。
[36]这座房子的横匾写着“清琴峡”三个字。
[37]走到清琴峡的谷底也可以看到游廊和圆亭。
[38]即使到了清琴峡的最深处,游廊依然是那么美。这就是世界名园颐和园的园中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穿越美墨】到911国家纪念馆追思恐怖袭击罹难者
后一篇:
【澳洲漫步】看看墨尔本的农贸市场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