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4547187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游览五塔寺欣赏古代石刻艺术
(2021-08-27 09:13:02)
标签:
真觉寺
金刚宝座塔
五塔寺
后翠楼
石刻艺术博物馆
杂谈
分类:
京城见闻
前两天去了一趟五塔寺。我之所以还是叫它五塔寺是因为门前的那条五塔寺路。其实我早就知道在魏公村和白石桥之间有一条五塔寺路,只是从来没有想过五塔寺路里是不是真有一座五塔寺。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了竟从来没有想到要过去探访一下。今年春天为了看蔷薇花才知道那里有一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不凑巧碰上星期一,博物馆闭馆。不过却远远地看到了金刚宝座上那五座小塔。
没想到这是一座那么值得一游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矗立在中央的金刚宝座是明成化九年(1473年)建的,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当年因明成祖朱棣封西域高僧为“大国师”而敕建的真觉寺是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仿古印度佛陀伽耶大菩提大塔建筑造型的图样是那位西域高僧进贡的,而建筑结构则完全采用明代最先进的砖石建筑技艺,是无梁殿的典范。其中装饰所用的屋面、檐椽、瓦当、勾头滴水和一斗三升斗拱都采用仿木石雕形式。明代敕建的真觉寺直到清代还极受皇室重视,乾隆年间还曾为崇庆皇太后的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在真觉寺举行庆典。清末民初真觉寺毁于大火,仅砖石结构的金刚宝座塔幸存。解放后国务院在1961年就把真觉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0年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1987年北京市把一部分在北京地区发掘的石刻艺术品移入真觉寺遗址成立了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参观中看到从诸如海龙大厦、国谊宾馆等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出土的文物真的觉得特别亲切。
[1]真觉寺院门。
[2]走进院门就可以看到金刚宝座塔。前面看到的石狮是明代的,白色大理石。位于当年大殿遗址前。这是右侧的母狮。
[3]大殿遗址后面就是金刚宝座塔,明代砖石结构,图样来自于西域高僧进贡的
仿古印度佛陀伽耶大菩提大塔造型。金刚宝座塔由塔座和五座密檐小塔组成。塔座高六米,有五层佛龛。
[4]塔座上五座密檐小塔以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布局,分别供奉中佛大日如来、东佛阿闪如来、南佛宝生如来、西佛无量寿如来、北佛不空成就如来。除中方的小塔十三层之外四方的小塔均为十一层。前方的琉璃罩亭是清代加盖的。
[5]石刻艺术在金刚宝座塔上真是无处不在。券门上呈现的是“六挐具”法器雕刻,从中间的大鹏金翅鸟向两侧先后是龙女、神鲸、瑞兽、狮子、大象。
[6]券门上方有敕建金刚宝座石匾,时间是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
[7]金刚宝座外墙刻有五层佛龛,每层之间有仿中式木结构屋檐的石刻,龛与龛之间有仿花瓶式柱子和一斗三升斗拱相隔。整座金刚宝座共有390尊佛像,南北两侧各有86尊,东西两侧各有109尊。这里拍的是宝座东侧部分佛龛。
[8]虽然金刚宝座四面外侧有那么多尊佛像,但佛教讲诸行无我,诸法无常,因此有千佛一面之说。佛像之间的区别是手印,也就是双手和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
[9]券门和佛龛相连部分的雕刻相当精美。
[10]金刚宝座下部的须弥座上雕刻了各种法相和法器。
[11]轮。
[12]金刚宝座塔北侧里面。
[13]绕金刚宝座塔转了一圈,这是从东北侧拍的。
[14]西北侧可以拍到四座密檐小塔。
[15]密檐小塔四周均有石刻,塔身每面均有佛龛,须弥座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
[16]真觉寺遗址里除了仅存的金刚宝座塔之外都在清末民初损毁殆尽。金刚宝座塔南面的大殿现在尚存基座遗址。整个遗址内金刚宝座塔四周都是北京古代石刻展示去。
[17]金刚宝座塔南面的一尊雕云鹤八卦香炉是清代石雕,虽双耳残缺竟是1998年海龙大厦修建时在工地出土的。海龙大厦就在我上班时的办公室对面,看着这样的文物真有如数家珍的感觉。
[18]金刚宝座塔两侧是石刻艺术展示区,均为北京真觉寺和北京各地出土的文物。这一片是综合碑刻区。
[19]这里最吸引我的要数这块石碑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冬十一月立的御制重修正觉寺碑。碑文用蒙、藏文书写。此碑螭首高达295厘米。正觉寺就是真觉寺,清朝时为回避雍正皇帝的忌讳曾改名正觉寺。
[20]龟趺也经精雕细琢。
[21]龟趺基座上四周都雕有动物,这是螃蟹。御制重修正觉寺碑原先立于金刚宝座塔东南侧。
[22]综合碑刻区的东侧是金石书院,专事研究北京的石刻艺术。门外的长廊叫东部碑廊。
[23]这里竟然还有一个耶稣会士碑区,陈列的都是外国传教士的墓碑。
[24]金刚宝座塔的西面有陵墓石刻区和寺观碑刻区。
[25]最西面是金石走廊,那天没有开放。
[26]真觉寺遗址最北面的后翠楼是改为石刻艺术博物馆后新建的仿古建筑,现在是石刻文化展厅。
[27]后翠楼前有一对石卧马,金、元时期作品,现为石刻博物馆藏品。卧姿的石马前腿后屈、后腿前屈,表示温顺之意。石马高108厘米、长255厘米。
[28]还有一对馆藏石卧羊是明代作品。卧姿的石羊取绵羊造型。高64厘米、长149厘米。
[29]石刻陈列厅里面展品丰富。最前面是北齐天统五年(569年)造像碑,螭首高两米。
[30]这座头部短缺的着彩真武像是元代作品,残通高167厘米,可见比真人还高。这是1998年西直门立交桥东南侧国二招施工时出土的。
[31]北魏太和造像(499年)。
[32]这里还展示了一块明宣德元年(1426年)领占塔残碑。碑文以汉藏两种文字镌刻,额楷书横题“大名敕建”。
[33]馆内陈列了不少石刻拓片,右侧的九莲菩萨画像刻石拓片。原刻石现仍存于海淀区慈寿寺。
[34]如果你对石刻艺术感兴趣,半天时间根本看不过来。我本来是为五塔而去,金刚宝座塔还是可以看得比较仔细。石刻博物馆也就是走马观花了。要知道现在这个地方对真觉寺来说只是一个遗址,真正的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35]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对着北京动物园的小北门,过一条石桥就是。这条沿着五塔寺路的小河叫南长河。据说以前皇上到真觉寺就是沿这条河坐船来的。我记得好像从动物园到颐和园的游船也是从这条河上走的。我还坐过这种游船,那时怎么就没有看到五塔寺呢。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听水生植物学家介绍千年古莲重新绽放
后一篇:
天泰山麓的半山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