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第一次到维也纳,看到穿着十八世纪欧洲宫廷服饰的男士在街上兜售音乐会门票。真想去听听啊,体验一下在音乐之都欣赏欧洲古典音乐的难言魅力。哎,没钱。
2001年又有机会到维也纳,中国已经开始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成了我心目中最神圣的音乐殿堂。哎,没时间,在门口转了那么一圈就走了。
这次和太太到奥地利旅游,到金色大厅享受一次音乐盛典几乎成了我们安排行程时反复调整前思后想后的不二选择。为了保险,刚刚拿到签证我就在网上订好了票,选择了票价€69的中等价位区域。遗憾的是不能选定具体座位,位子要到剧场取票时才能在区域内随机派位。好吧,我们早早地就赶到了金色大厅。

[1]听音乐会的那天下午我把游览行程安排在了金色大厅附近,早早地就在那里转悠。没想到金色大厅时间掌握得非常紧凑,要到演出开始前半个小时才放人进去。看看,在门口转悠的人还真不少。后来又排起了长龙。到里面取票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

[2]其实在维也纳想买一张音乐会票真的很容易,街上到处都是这样穿着的销售员在那里兜售门票。你只要看到穿这种衣服的人大多是卖音乐会票的。金色大厅的、国家歌剧院的、各种教堂的。这两位就是推销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的演出门票的。这个乐团有时在金色大厅演出,有时在国家歌剧院演出。

[3]有时生意不多的时候他们还扎堆闲聊呢。

[4]要早点去,金色大厅门口也能买到票。

[4]现在到处都搞星光大道,不知道是不是学的好莱坞。金色大厅门口也镶上了刻着音乐家名字的星星。我上次去的时候好像没有看到这些,看到这些反而觉得有点落俗。

[4]这是刻着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星星。

[7]真是金色大厅,走进大堂,富丽堂皇、气派非凡。金色大厅其实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大楼内的一个演奏厅,所以它的全称应该叫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家音乐之友协会是世界上建立最早、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有会员七千多人。音乐之都的音乐协会的大楼当然气度非凡。
[8]还有很多音乐家的塑像。

[9]剧场内更是金碧辉煌。虽然以前从来没有进来过,但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转播早让我们对金色大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就像人们经常说的,现场和看转播就是不一样。气氛之热烈非来之前所能想象。来之前想象的是到金色大厅听一场高大上的西方古典音乐,到里面一看几乎是游客专场。拍照的、摄像的、参观的各找其位,毫无拘束。这倒正中我意,本来还担心这么高大上的场所和演出能让拍照吗?这下放心了。听众似乎来自世界各地,国人绝对不在少数。

[10]先走走、看看、拍拍吧,没有多少时间演出马上就要开始的。

[11]顶棚,虽然以前在电视里曾多次看到,还是亲眼目睹为快。

[12]舞台的上方是管风琴。

[13]楼厅侧坐,浮雕华美至极。

[14]剧场大厅两侧的柱廊,这次真是仔仔细细地看了看。

[15]再仔细一看,所有装饰都有音乐元素。

[16]演出开始了。
[17]既然可以拍摄,我这个对音乐没有什么感觉的菜鸟把好位子让给太太自己就横一张、竖一张地拍了起来。

[18]有些歌剧片段。

[19]还有些风趣小品,不过都是莫扎特的作品。

[20]看看,演出过程中有多少观众在拍摄。

[21]看来就是音乐之都的维也纳也跟着游客的市场需求与时俱进了。

[22]幕间休息,老外喜欢喝杯咖啡吃个小点心什么的。这种时候往往国人不多。

[23]下半场开始了。指挥搞起了噱头。请一位观众上台指挥。你看舞台左侧的一位观众欠起身兴冲冲上来了。

[24]呵呵指挥起来还真像模像样,乐队竟然在他的比划下照样演奏得行云流水。

[25]像大指挥那样回过身来和观众互动。

[26]演奏结束还知道和首席握握手。哈哈,一定是个托。

[27]指挥和他一起谢幕。

[28]演出结束了。真有点意犹未尽。虽说不像个想象中高尚的古典艺术音乐会,但对不远万里来到维也纳想感受金色大厅的辉煌,想享受莫扎特音乐盛宴,想体验音乐之都艺术生活的游客来说,艺术和商业的合理结合更能让人们乐此不彼。

[29]金色大厅旁边的马路上停满了大轿车,都是旅行团的。金色大厅每天晚上都为游客奉上一场令人难忘的只有音乐之都才有的艺术盛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