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参加了清华百年校庆活动之一的《从犍陀罗到尼雅摄影展》开幕式,这是李希光多年来的愿望,也是小岛康誉三十年倾情考古倾情新疆的成绩。李希光是我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了,那时他是新华社主跑科学院的科技记者。思想开放意识超前的他当时是我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在很多重要环节给予了不少舆论和理论方面的帮助。1993年他有机会参加中日尼雅考察队对尼雅进行首次正式考察,那时我极其羡慕。但对我这个从事的行业与探险考察隔着千山万水又整日忙于商务的人来说也就只好放弃这种非分之想。他们的考察记录了大量的尼雅遗址的资料,在尼雅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属于犍陀罗文化的文物,考证了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实际途径,还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锦帛,轰动了中外考古界。1995年尼雅考察摄影展首次在国家图书馆展出,我作为支持者之一也参加的开幕式。那次展览周光召院长还陪同李政道一起前往参观。这次展出正如下图所说的那样是一次纪念、是一次回忆、更是一次对考古过程和发现的重温。
[1]摄影展标牌。

[2]犍陀罗雕塑。犍陀罗古国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公元前二世纪就把佛教定位国教。犍陀罗文明在第一个前年的早期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的山谷里繁荣起来,唐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这一地区。相当一些中国的僧侣和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把犍陀罗的文明和艺术传播到了东方。
[3]犍陀罗艺术风格融合了古希腊、波斯和印度的艺术特征,这是因为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了这里,也带来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4]犍陀罗的浮雕艺术。
[5]犍陀罗出土的钱币。
[6]影展介绍了尼雅周边的自然环境。
[7]考察队在沙漠中寻找尼雅古城遗址的艰苦历程。
[8]考察队在尼雅遗址找到已经成为废墟的尼雅佛塔遗迹,考证了从犍陀罗到尼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
[9]这张照片记录了小岛康誉在找到佛塔后立即跪拜为世界人民诵经祈福。
[10]小岛康誉今年68岁,共到新疆133次。可以说把毕生的事业献给了新疆。
[11]考察队在尼雅发现的锦帛,“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清晰可见。上图应该是照片不是原件。
[12]他们证实了沙埋古城,尼雅。
[13]影展展出了不少尼雅地区的风光。
[14]也展示了今日尼雅人的风采。
[15]即使今日尼雅风光依然令人神往。
[16]可以想象考察队员只有在这样的夜幕渐渐降临时才能真正地结束一天超强度的考察活动安然入睡。
[17]这次影展展出的是他们的作品。

[18]影展参观者人头攒动。

[19]影展展示的是文化、是历史、是艺术、是宗教的传承。参观者和作者们在交流。
[20]这是开幕式上李希光先生致辞。
[21]小岛康誉讲述他想举办从犍陀罗到尼雅摄影展的初衷。
[22]开幕式礼品是一幅尼雅考察摄影作品。其实我十八年前已经接受过李希光给我的尼雅照片,但这次看到这张照片更觉珍贵。就像李希光说的,这是一群非专业的考古学家和非专业的摄影家的成果,但在我看来是非常专业的作品。
[23]李希光和小岛康誉为我签字留念。李希光先生现在是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一些著作和专栏文章更为吸引人。
参观时有清华学传媒的学生采访我,问我为什么来参观这次摄影展。我说,因为和李希光是老朋友,因为喜欢历史、喜欢考古、喜欢摄影、喜欢旅游,更因为喜欢了解人类文化的传播、扩散、交流和融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