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巴菲特谈发财神器:内在价值
(2015-03-05 11:04:34)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
【注:内在价值,是投资最重要的概念,也是唯一的科学标准。不符合内在价值的投资决策,拉长时间周期,一定会被概率推向均值回归。内在价值如何衡量,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高难度挑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到确实有能力可持续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经营实体。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如何上马、换马、骑马,就简单多了。价值投资者的顽固,不过是坚守投资发财神器:内在价值。不能理解这个概念,或者,过于天马行空的发挥创造,是投机者的墓志铭。】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北京时间3月4日晚消息,今年是巴菲特成为伯克希尔掌门人50周年,欲阅读2015年股东信全文译文请点击此处,他诸多的致股东信几乎都会谈“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为啥?赚钱神器呀。细说神器前,先说他赚钱策略吧,超级简单:紧盯内在价值,推算内在价值为多少,低于这一价值一定比例就买,超过一定比例就卖,其间股价的波动根本不理睬。如此折腾数十年,您就有可能取代王健林,成为大陆首富了。
快点快点,告诉我们内在价值如何估算吧?小编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股神的祖师爷叫格雷厄姆,他曾说:大家似乎都关注股票内在价值与市价之间的差距,但不得不承认,股票虽有内在价值,却是一个非常难把握的东西。评估内在价值既是门科学也是种艺术,它只能是一种估计值,不可能很精确。即便是估计值,还要根据利率变化和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做出相应修正。巴菲特曾偷偷说,俺们从来不公布对某只股票内在价值的评估,因为说实话,我和查理(-芒格)两个人的估测结果总是不同...
但是,股神也架不住无数人苦苦哀求,您老都这么rich啦,就透露一点呗,您一点点塞牙缝的就够我们吃一辈子...终于,在1996年一个阳光普照的清晨,巴菲特在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中写道:内在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它可以简单定义如下: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生命中可产生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2010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进一步给出了决定伯克希尔内在价值的三要素:两个是定量的,一个是每股投资,另一个是保险和投资之外的运营利润。伯克希尔这两个指标的最新数据是:2014年每股投资增长8.4%至140123美元,保险和投资之外的运营利润增长19%至每股10847美元。
这两个要素的估价威力很大:1970年至今,我们的每股投资以19%复合年率增长,运营盈利的复合年增长率是20.6%。这44年里,伯克希尔股价的增长率与这两个价值指标的增速很接近,这绝不是巧合。查理和我乐于看到这两个指标增长,但我们最为强调的始终是持续增加运营盈利。(2015年股东信)
剩下的,是一个玄妙的定性标准,让我们来看巴老的原始表述:
这个标准更主观,却是内在价值计算的根本,它对内在价值的影响既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的,我们称之为“留存收益在未来使用的效率”。一些企业会将留存的1美元变成50美分,而另一些能变成2美元。“他们能用这些钱做到什么”这一因素,必须与“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因素相结合,才能明智估计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外部投资者,在公司管理层对留存利润如何再投资时只能无助地站在一边。如果我们能预期一个CEO能良好完成这一工作,再投资前景将增加公司现有价值,如果一个CEO的才能和动机可疑,公司现在价值必须打折扣,这其间的差别极其巨大。
绕来绕去,还是可产生现金流量的贴现估算问题。大家可以去翻阅专门的财会书籍。没有唯一答案,因为两个优等生:沃伦和查理的结果从不相同。读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骂,这不等于啥都没说吗?小编给些线索,只能帮大家到这里啦:
巴菲特说,最正确的估值模型是约翰-伯尔-威廉斯1942年在《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计算公式,简而言之就是:任何股票、债券、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产生的、以适当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立悟/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