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张表
(2014-07-25 22:09:06)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是三大表,分别,也代表了各种估值思维的根基。
资产负债表,对应的就是PB。
现金流量表,对应的就是DCF。
损益表,对应的就是PE。
具有庞大资产的企业,往往适用的是净资产收益能力和净资产价格同股价之间的关系来评估。
有很强现金流能力的企业,就适用于自由现金流分析。
具有很强商业壁垒,利润稳定增长,就适合用市盈率分析。
每种估值思维,其实,都在寻找企业财务和资产基础,不能乱弄。
亚马逊,要是用净资产角度去看,市净率太高,但是,贝索斯一直试图给华尔街传递的信息是亚马逊具备超强的现金流能力,这从其庞大主营业务增长可以看到,并且,具备很好的再投资能力,使得业务持续膨胀。这种思维,导致,市场价格走高,忽略了当下的亏损,要的是未来的庞大现金流贴现。
伯克希尔,堪称世界级印钞机,股价依然在净资产附近才会勾起巴菲特回购的动力,原因何在?因为,长期看,美国最优秀的企业平均权益增长复合速度大概就是11-12%,巴菲特曾专门对此论述过。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集团,追求较高的权益增长,就只能选择很低的市净率介入,否则,摆脱不了长期投资低速增长的必然。
创业板,有些中小企业,按照市盈率估值,根本就不存在广泛的可持续的基础,因为,业务稳定性没得到证明。
市场偏见,是怎么来到的呢?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把各种模型瞎混和,搞出离谱的评估。
保险公司的常见估值方式,说穿了,就是把负债当成现金流来评估了,缺乏理性的基础。这也算是价值投资领域的一景,也只有极少数人会大呼:上当!
这就像什么呢?其实,就像是有人通过分析银行现金流量表,来分析银行投资价值。这也是极为搞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