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ROE、PB

(2014-01-09 21:22:55)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原文地址:ROE、PB作者:风中散发

  ROE,是投资者很关注的一个指标,认为高ROE就意味着高成长。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偏见。

 

  举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

  比如,餐饮业,有些很典型的饭店,整体净资产规模有限,效益、现金流很好,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是,很不容易大规模复制,产生净现金流的资产总量提升速度慢,无法发挥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优势,就存在经营规模上的天花板。

  

  类似喜斯糖果这类企业,不可能实现全世界消费者都喜爱喜斯糖果,其很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形成稳定的持续现金流回报,通过高派现的方式给予股东回报。这类企业,不是海量市场规模的成长性企业,是有稳定现金流回报的高派现印钞机。有护城河、有确定性回报,但没有巨大的规模

 

  决定成长的关键,是企业经营产生的经营性利润再次投入到生产中,形成的新增资产是否能够持续保持高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这种持续不断的投资,将要持续多少年。

 

  可口可乐,已经经营过百年,始终稳定增长。在非洲市场并未完全开发之前,可口可乐的增速依然会以接近12%的速度复合成长。这种超过百年的稳定成长历程,才是其最大的投资价值。并且,可口可乐的商业模式非常特殊,瓶装厂的建设并非是其主营业务,而是联盟,这就降低了低毛利业务资本消耗。而其最大的利润来源于糖浆,这使得再投资效率很高

 

  ROE之外,买入的PB值非常重要。

  即使,未来N年企业都可以保持高速复合增长,这个N的持续周期非常长,买入PB值过高,也会严重影戏长期投资收益率。

  

  买企业,就是买资产。很简单,以几倍溢价购入企业的净资产,在长期投资中,享受持有企业资产创造的现金流。购入PB值过高,资产溢价过高,即使出现长期高速成长,也会大大影响投资收益率。

 

  ROE、PB,这些数据,都属于量化数据。

  最难判断的是长期复合增长的持续时间,这实际上需要投资者对企业相对竞争力、行业发展规模有一个模糊的准确判断。这属于定性审视投资的范畴。

 

  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把资本市场股票价格波动作为判断投资收益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关注资产的长期确定性投资收益能力。排除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资产性增值空间,仅仅关注资产内在价值推动资本增值,是保守型投资者审视投资的基本原则,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市场给予的佳酿

 

  PB、PE、PS,这三种量化指标,都依托在企业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规模不断成长基础上,才有价值

  为什么,亚马逊这类企业长期亏损,依然取得很高的市值。

  那是因为,其营业额不断扩张,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规模不断成长,在其潜在的业务成长空间内,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资产投入,处于高速成长期。

 

  对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规模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通过确保运营现金流安全基础上的不断强化投资,还是再融资,都是为了扩张市场份额,形成成长规模,促进未来现金流规模扩张。

 

  为什么,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类高ROE企业,不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高派现呢?

  这就是中国白酒企业的问题。

  企业本身再投资建设所需资本,根本不需要再融资,企业产生的经营性利润就足以支付这种固定资产扩张。问题是,这种固定资产的快速扩张,终端消费市场无法承受,没有那么庞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必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宁可将资金存在银行理财,也不会高比例派现。处于这种状况,依然形成高ROE,可见其惊人的毛利率。

  泸州老窖,基本上处于60-70%的高比例派现,留存的利润足够应付企业成长所需要的投入。这种模式,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是最满意的。现金,回馈投资者,让投资者自行选择更高资产收益能力的投资项目,而不是降低资本效率。现金,不是用来高效形成主营业务扩张,就老老实实派现,这是对投资者最好的回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至于民生、招商、苏宁、平安这些企业,就用不着有太多的顾虑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多年,他们都达不到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境界”,依然需要大量的资本再投资主营业务,成长几十年。这些企业,没有那个能力将净利润放在手里把玩,必须不断的进行经营性资产扩张,这种ROE持续,对投资者来说是有价值滴。

 

  我们,不可能看到奢侈白酒把利润都砸在建设酒窖上,因为,这些酒厂非常清楚中国白酒市场的总规模不太见强。市场规模的整体非理性扩张时代,渐行渐远。70%以上高比例派现时代,已经走来。此时,低PB购入,享受分红,是理性选择。

  想永远高速复合增长,持续百年,那是不客观的选择


  对待再融资的态度,关系到投资者对成长的理解。

  没有再融资的时代,也就意味着成长到了不需要打激素成长的历史阶段[转载]ROE、PB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