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机会是等出来的

(2013-06-02 12:46: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每个人都热爱时间,热爱生命.但投资者特别是价值投资者对时间的热爱与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对处于股市底部区间的那一段时间特别富有情感.那是春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美丽时光,那是价值投资者的节日。

那是这样一段时期: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港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在8倍左右。这样的时间,平均不过四、五年才出现一次,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以A股18年历史为例,自1990年有公开交易市场以来,只有1992年11月,1994年7月,1996年1月,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2年10月(6次)才跌到过市场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的水平(2013年5月31日上证PE仅仅11.81倍)。再以港股为例,三十五年来,只有1974年12月,1982年12月,1987年11月,1995年1月,1998年8月,2008年10月才跌到过市场平均市盈率在8倍左右的水平,其中1974年7月跌至5倍以下。

人生有多少个四到五年呢?换句话说,平均四到五年才出现一次的机会对人生意味着什么呢?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喜欢一个谜语,说的是一个老太太活了75岁,然而只过了十五个生日。原因何在呢?原来她是在闰年闰日即2月29日出生(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约为365.2422天,而我们采用的日历上每年只有365天,也就是说,每隔4年日历上就要多出将近一天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余数,每4年后增加一个额外的闰日——2月29日),因此只能五年过一次生日。

为此我常常想,如果天下投资者也有自己的节日(是节日而不是生日)的话,那就应该是平均每隔四五年左右暴跌以后见底的那一天的前前后后。比如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低见998点的那一天的前前后后。尽管这一天总是在事后很久才知道,但没关系,正如春天是一个季节而不是某一天一样,价值投资者的节日也不是非要在最低点那一天去欢庆,去投资。

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寿命不过七、八十年,刨去年幼无知或无钱的二十五年,再刨去七十五岁以上年老体衰的时间,人的投资寿命不过短短的五十年,按照经济周期的一般频率,人的一生大的投资机会不过十来次,何其宝贵!

(五十年投资寿命里再刨去学习、领悟的二十年,只剩下三十年,仅仅六次机会)

我是一个强调在好股好价基础上坚持不卖的人(种树的,而不是菜贩),是一个强调“买的好”而不在意“卖的高”的人,由于大多数人不太注重长期的绝对回报,却特别喜欢追求某个时刻偶然的辉煌,比如抛在了6000点等等(神仙干的事情),所以常常不被人理解(我理解你)。但我心中明镜一般,还是在市场平均市盈率高企的时候往往落落寡欢,手足无措,只有用读书种花打发时光.而在市场平均市盈率极为低迷时往往感到亢奋(这是天性,知识在这时根本没有用)。我知道,时机似金,这是一生中不多的机会。如果人生是一场高尔夫球赛,那么你一生只能发出十次好球,错过一次就只有九次了(上文总结过了,人真正的投资机会是6次);如果人生是一次桥牌大赛,那么你一生只能打出十次好牌,好不容易又盼来了一次.我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气氛,比如人人都说股市令人憎恨,基本面要到2013年年底才会好转,这是百年一遇的危机,这次情况特殊,A股可能要跌到800点......等等.(这次我已满仓了)。

这种强烈的感情,我想,就是农民对春天的感情,对春雨贵如油的感情,如果手中有钱,抢种抢播,十分看重。作为一个能常常募集到资金的私募基金经理(你是专业机构选手吗,我刚知道,怎么我觉得自己的水平和你相差不多啊),难免会象不断握有保险公司重金的巴菲特先生一样高呼:我们欢迎下跌!

人生苦短.投资的朋友们,你们要珍惜啊!

 

 

(文  tinsking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