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过去、现在与未来

(2013-01-03 15:58:01)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耐心等待期待的未来预期同当下出现极端严重的错配。
原文地址: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风中散发

  今夜,无眠。

  好久没熬夜了,写点博客,谈谈股票。

  娱乐搞完了,来点严肃的。

 

  在我看来,投资者主要有三种思维方式:过去、现在、未来

  这似乎可以覆盖足够多的样本,可以囊括几乎所有投资者的思维意识。

 

  基于过去分析为主的会有长篇累牍的财务分析、历史数据分析、历史估值分析......

  每当看到这样的投资者,我总是感到头疼,如同看到专业的证券分析师在用理工科思维分析线性世界。

  逻辑缜密的不像是有逻辑思维。

 

  基于现在分析为主的会极为注重估值便宜,买到手的绝对低估至关重要,这类投资者特别喜好捡烟头。

  每当看到这样的投资者,我总是比较尊重,这类人是极少数,玩的并不轻松,要有足够的努力。

 

  基于未来分析为主的会很有想象力,买到手的绝对低估总是被忽略,这类投资者喜好成长。

  每当看到这样的投资者,我总是比较质疑,这类人是大多数,很有号召力,引领了时尚。

 

  我得给自己划个分类,毕竟,没人可以逃脱过去、现在和未来。

  首先,我从不在博客里探讨任何关于过去的量化分析,这里面的原因论证起来过于麻烦;

  其次,我一般不在博客里探讨纯粹的量化估值,主要源自于估值属于纯粹的主观判定,很容易出现误导;

  再次,我一般不在博客里展示买入时机、仓位这些量化信息,也不想引起误导。

  

  我,属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对未来进行系统分析的投资者;

  我,属于把投资决策奠定在现在基础上的价值投资者;

  我,属于对过去信息采取辅助参考的蹩脚证券分析师。

  大概,就这么个形象。

  

  巴菲特说自己是85%的格林厄姆、15%的费雪,这相当于说自己是85%的现在、15%的未来。

  国内对巴菲特的各种解读汗牛充栋,针对这个比例的争论多如牛毛。

 

  依我看,巴菲特,会用超过85%的精力去思考企业的未来,15%的精力去思考企业的现在。

  但是,在真正进行投资决策时,85%的比重要落实在现在,15%要落实在未来。

  这种差别源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当下估值的确定性,这两种差异导致前者的判断困难要远远大于后者。前者的判断,又会严重影响估值与长期投资业绩,并且,难度很大,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表象上看,立足未来的思考更具有价值。

  实质上,所有针对未来的判定,都一定要建立在当下的坚实基础上。

 

  真正的成长投资者,是不可能不极度关注当下的确定性基础的,未来的任何确定性都需要立足于当下。

  只有这样,85%的关于未来的思考才会存在真正的价值,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投资者,需要严密关注猎物,端举猎枪,耐心等待期待的未来预期同当下出现极端严重的错配。

  在这种有利情况下,针对未来的所有思考,才会存在真正的价值。

  用黄金的价格买黄金,不是不可以,只是,获利空间不大。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只会在严重低估时,才会真正的押下重注

  这种常识,就无需累述了。

 

  要学会领先于市场去关注那些有机会出现严重错估的优质标的,这种领先可能会像巴菲特观察IBM那样长达50年。

  你,准备好了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