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1年全国保费收入逾1.4万亿元
(2012-01-09 21:43:18)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个股金融 |
保险业前途远大,好日子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关键是要找到稳健的龙头,如招商银行、万科这种倒不了的行业龙头。
评论:保险业也是服务业,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2011年收入1.4万亿,赔款和给付0.39万亿。
财险增长18.5%,平安增长接近40%,人身险增长6.8%,平安增长15%以上,平安保费继续保持超越市场的增长。
如果2012银行股价值回归,重仓银行股的保险公司无疑是受益者,控股深发展的中国平安更是当仁不让。
空仓期待平安跌到25元和苏宁跌到5元的“价值投资者”一定要HOLD住,不到目标价千万别买入。
据保监会网站1月7日消息,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当日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我国保险市场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他同时指出,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行业发展方式急需转型。
据项俊波介绍,2011年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4617.9亿元,同比增长18.5%。人身险保费收入9699.8亿元,同比增长6.8%。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9万亿元。保险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从年初的7家减少到5家;保险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1年保险赔款和给付3910.2亿元。
项俊波还指出,尽管近年来保险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十几年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保险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行业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公司甚至不惜违法违规,不顾成本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
此外,在产品结构方面,财产险业务主要靠车险,人身险业务主要靠同质化理财产品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保险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对于十多年来保险业一直采用的营销员管理体制,项俊波指出,现行体制弊端已经逐步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大部分营销员收入仍然停留在上世纪末的水平。
项俊波强调称,“总之,当前保险业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加以转变。”
项俊波还表示,2012年的保险监管工作重点要突出抓好三件事: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农业保险、巨灾保险、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发展。
他透露,将出台《机动车辆保险理赔管理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和监管指标,出台《人身保险业务经营规则》,梳理和完善治理销售误导的规章制度。推动出台《农业保险条例》,从立法层面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推动巨灾保险立法,将巨灾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综合灾害防范体系,争取国家税收政策支持,推动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
在日常监管工作方面,项俊波指出,2012年要抓好六项工作:突出风险防范重点,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健运行;完善保险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力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提高保险市场运行效率;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推进改革创新,增强保险市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改革,深化保险公司治理改革,稳步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研究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加强保险产品创新;加强监管标准化建设,建立保险经营和服务评价标准。
项俊波掌舵保监会大转向:抓服务扭转行业形象
2012-01-09 06:48:46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在履新保监会主席两个多月后,项俊波终于在新年给保监会的监管思路来了个大转向———务实、民生成为了新的重点。保监会于1月7日召开了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项俊波首次发表全面系统的讲话,不同于去年的“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的监管思路,项俊波的思路更加微观务实,12字方针变为“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而“抓服务”更是位居首位。同时,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则是今年保监会监管的首要重点。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项俊波正试图对多年粗放野蛮生长的保险界动一场革新再生手术,以前保监会注重于宏观的行业治理,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而现在则转向了微观和民生。
以保费论英雄已不合时宜
项俊波履新至今已有70天,新官上任并不着急发表自己的监管思维,而是进行了密集调研。项俊波前后调研了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走访了深圳、广州、北京等保费重地,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听取了中资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消费者代表、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的意见。
经过两个多月密集调研,项俊波不仅对行业现状了如指掌,更对2012年的监管工作有着清晰的规划。项俊波在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点出保险业当前的痼疾。
“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十几年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保险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以保费论英雄’、‘以市场份额论英雄’。财产险主要靠车险,人身险主要靠同质化理财产品,不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十多年来保险业一直采用的营销员管理体制弊端也逐步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总之,当前保险业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加以转变。行业社会形象亟待改善”,项俊波如是指出。
一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向南都记者表示,单纯地追求保费规模几乎是所有保险公司共同的选择。寿险新公司一开业就忙着铺设分支机构,大量招聘营销员,利用高手续费拓展银行、中介渠道等。但这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销售误导、违规小账商业贿赂、虚挂中介业务等屡禁不绝。寿险公司去年遭遇低谷,为刺激保费增长,一些违法违规经营和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可能多发。
抓服务扭转行业形象
面对当前保险业粗放式的发展,项俊波试图通过提升服务内涵来进行行业转型和行业形象改善。在2012年的三大监管工作重点中,首先突出的是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项俊波表示,过去5年,保监会收到的各类保险投诉中,理赔难占车险投诉的60%,销售误导占寿险投诉30%,这严重影响了保险社会形象。今年要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打一场整顿治理的攻坚战。
业内评论认为,保险业具有金融服务的重要属性。在实际操作中,各家保险公司应当将保险服务落到实处,认真梳理在各业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服务承诺内部考核和评价机制,定期跟踪分析服务标准化、服务时效和质量等落实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比如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客观评价工作。
一合资寿险公司高管认为,保监会的监管重心越来越向提升保险服务内涵倾斜,以前保监会注重于宏观的行业治理,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而现在则转向了微观和民生,让保险服务能够跟得上行业的发展速度。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一家有竞争力保险公司的标准可能并非以保费排名来衡量,而是以服务、内涵价值以及盈利水平来衡量。保险公司前后端资源也会更加平衡,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更多倾斜于保费收入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