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具有欺骗性
(2011-10-29 20:02:20)
标签:
财经护城河理性投资价值型投资高成长杂谈 |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
PE只能表示过去,不能揭示未来。
如果未来业绩下降,那么现在的低PE立刻变高。
如果业绩变好,那么现在的高PE立刻会变低。
决定是否买入,还是取决于未来价值的折现。
以下是花都巴菲特关于PE、成长的文章精华摘要:
无论价值型投资或成长性同样需要为企业的未来作出判断与估算,才能知道是否低估,如果企业阶段性高成长确定,而且后继仍会平稳成长,如苏宁,那么当初05年50倍pe好像好贵,但前复权价格只有现在的二十分之一,现在苏宁如果只有现在价格一半10pe,肯定你认为是低估的,但6年前价格只有现在价格10pe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其实都是一回事,还是要看不看得清企业未来,但只是从概率上来分析是否大概率,如果低pe未来成长确定,当然好投资,但现在相对高pe但未来短时间来能降到合理水平并从企业护城河角度能把握企业仍能平稳成长,那么同样是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大于现在价格的理性投资
所以,对有相对稳定的消费医药行业里的确定性大的有护城河的高成长企业,给以一定溢价,并非什么不理性投资。
你的低市盈率投资方法不代表就是价值投资的全部,巴菲特说自己从猿猴进化为人的经典特征,就是学会了以合理价格买一流企业而非低市盈率买一般企业。
你认为的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同样都是要对未来作出判断,低市盈率企业基本面同样带很多不确定性,如银行会否坏账潮之类;而相对高pe成长股投资如果对未来一两年高速成长有大概率把握,之后能稳定成长(这种付出相对高pe溢价的成长投资我只限于有护城河的消费医药企业,因确定性大),这两者都是衡量过概率后的投资,不能说未发生的高成长就是赌,两者都需要经过严密的基本面分析才能说值与不值
低市盈率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本来就是价值投资体系最大的分歧,哪种好要与具体的企业和他的价格联系起来比较,不是简单说哪种好
正如我有低市盈率投资的招行保利,又有相对他们市盈率高的苏宁,更有阶段性超高增长但市盈率40倍的中恒,这个搭配看起来就是典型的对立,但我的理解其实一点都不矛盾,都是基于确定性和未来现金流折现后是否物有所值
低市盈率投资法与高成长投资都有经典误区,我也犯过错,例如07年第一次进入股市我买的就是宝钢,因为觉得他市盈率低,是价值投资,但正确吗,错的离谱。
后来,我又认为高成长好,09年看到招商地产中报预增100%,当时三十多倍还觉得他便宜,但谁不知地产的高增长可以昙花一现政策一打压业绩就下滑,而且本身招商地产执行力不佳,买入这种行业不确定性大的高成长其实很不靠谱。对于银行地产只能在低市盈率低PB时买入,而且只能选最优秀的万科保利招行,低pe适当的成长是个好买卖。但他们身上高pe高成长下买入会S的很难看。
而消费医药行业历来稳定成长,他们中的有护城河企业因竞争优势阶段性高速成长后还有很大概率可以继续稳定成长,只是周期性行业不能提供的环境,所以消费医药行业里的有护城河的企业可以给以溢价也是这个根本原因。
低市盈率投资的前提是选择强势商品企业,能长期为股东创造高股东权益回报率的企业,能创造大量自由现金流折现后高于现价的企业。
宝钢这种企业生产无差别化产品,属于两头受压的企业,面向的是公司而非个人用户,供应商铁矿石非常强势,从五力模型分析根本不惧强竞争力。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企业能否为股东创造高权益回报,很遗憾,你看看宝钢这么多年的股东权益增长了多少?钢铁业基本赚回来的都吐回去更新设备与折旧了。这跟巴菲特为什么退出纺织行业的原理一样,竞争太激烈维持性资本支出太厉害,赚到的钱只是账面的,不用多久就要吐回去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