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黛散文仙鹤文化林和靖梅妻鹤子 |
分类: 暗香浮动 |
感谢新浪文化漫谈加精推荐和草根名博推荐!
鹤 魂
文/李黛
前言:我时常告诫自己:当你在文学的边缘遥望时,你已不自觉跌入了名利的红尘中,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明醒世的心态,时常读诗文以励志,拂去心底不时散落的尘埃,更想某天能如鸟巢禅师写的那样: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少时即爱鸟,除因外公饲养过上百只鸽子外,我对有翅膀能飞翔之禽都怀着一种艳羡,梦里常幻想自己变成一只大鸟,飞翔在天地之间。若问我最爱之鸟类,我会说凤凰和仙鹤,但若真要选其一,我一定会选仙鹤。这不只是因为凤凰只是传说中的鸟,而仙鹤是现实中最美的鸟,它姿态秀雅,道骨仙风,卓而不群,亦称一品鸟。在道教中,鹤象征着长寿,它亦是道教仙人们常用之座骥,和道士们翩然若飞的道袍相比,它们展翅起舞之模样,若仙女下凡,清丽出尘。
幼时,我家门面有一大片水田,稻谷收割后的九、十月间,田间时有飞来的野鹤前来觅食,有几次,我看到白茫茫一片的鹤群,我激动得挪不开一丝脚步,惊得没有一点准备。那时正值候鸟南迁时节,等我醒过神来奔过去时,它们已惊地飞走了。空留水烟茫茫,暮蔼重叠,每次我只能望着天空兴叹。道家有“驾鹤西去”之说,与人辞世有关,尽管如此,那时我就十分向往有一日真能驾鹤飞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诗
落雪满地冰河淌,即招东风过寒窑。
鹤之美无须多言,在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鹤鸣》中就曾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诗文描述,可见它在早期的人类古文明中就有着美好的形象。而行至现代,在各国的文学、艺术、舞蹈和传说中亦能寻到鹤的踪影,在韩剧《黄真伊》中,我就曾为里面的一段鹤舞看得目瞪口呆,百舞因为无法写出鹤舞的舞谱,临死时还带着怅然而去,而为鹤舞写舞谱也成为黄真伊追求的一个至高理想,能舞出鹤魂的人,想必一定得具备鹤之品质。
而在古希腊人眼中,鹤则是飞得最高的鸟,它能将人的灵魂带到天堂。在越南,人们也一直以为它可以把人的灵魂带到天上,这和中国道教传说中“驾鹤西去”之涵义类似,而我认为鹤之美更重要的是它高洁的品质。据说成年的鹤每年要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换羽时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鹤的鸣声非常高亢嘹亮,算是鸟类中的高音歌唱家,鸣叫也是发情期与伴侣交流的主要方式。据说丹顶鹤也特别专情,终生只享有一位伴侣,所以成婚后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会幸福地维持一生。所以说鹤是鸟中忠贞的代表,可以和鸳鸯相提并论了。鹤也是鸟类中掌握平衡学最好的,别看它身材颀长,腿脚高挑,但它却喜欢单腿直立,而且重心把握得恰到好处,而其体态比中国体操队的姑娘们在平衡木上做单腿动作还要美。
仙鹤因德而知名,许多古人雅士以仙鹤的高洁自比。也常有人在家中饲养,但养鹤而亡国的事可能大家没怎么听过。在《春秋左传·闵公二年》中就曾有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有描述这段卫国懿公好鹤亡国的故事:“懿公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上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懿公若出游,其鹤亦分班从幸,命以大轩,载于车前,号曰:‘鹤将军’。”意思是说卫懿公所养的鹤,都分有品位和俸禄,上等的鹤可以享受士大夫的俸禄,而次等的鹤也能享受士卿之俸禄,卫懿公每次出游,他的鹤也分别列队同行,享受大轩仪仗的待遇,而到了真正打仗时,士兵们都不愿为之而战,让他使鹤代替兵士,因为鹤享受奉禄,看来士兵们也有情绪,凭什么仙鹤们平时享受人之俸禄,却不能加入战斗?这段趣事上了春秋史册,卫懿公爱鹤成癖不理国事,终于被翟所杀而灭了卫国,算是玩物丧志的典范了。此后历代养鹤之风更盛,《毛诗义疏》中有“吴人园中及士大夫家皆养之”的说法。
据说晋平公也很爱鹤,《韩非子·十过》中曾这样记载:师旷为晋平公鼓琴,“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庭门之
不过到了宋代,似乎养鹤便成了文人雅士的怪癖,历史上就曾有宋朝诗人林和靖(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一生不娶,也不入仕途,以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所养的鹤名叫“鸣枭”。每当林和靖外出时,若家中来客,僮子即开笼放鹤,林和靖见到“鸣枭”在空中盘旋,便知有客来访,于是欣然而归。这段趣事也在《梦溪笔谈》中有记载:“林逋隐居孤山,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人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扬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林诗人一生游历四方,过着闲云野鹤之生活,中年后则在杭州孤山隐居,以梅鹤为伴,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他写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早已流传千古,而明末张岱的《林和靖墓柱铭》则书云:“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此墓志铭则传神地镌刻出林和靖的神韵与风骨,而他的生命则是鹤魂的体现。他临终前还曾挥笔作诗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如此旷达闲逸,一世的清魂随梅鹤飘散,我想他早已驾鹤西去。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
高昂惟惊风吹过,抬脚亦因天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