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多么想成为这群孩子的父母
标签:
梁朝中家庭马虎情感负债父母思考教育 |
分类: 教育心理全方位 |
梁朝中 / 文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忙,越是在学校和区里的大考即将来临之前,有的父母要比平时忙好几倍,学生自然是不用说了。
除了班上的一些学生,还有一些是家长朋友通过博客等找到我的,特别是在大考前找到我的学生们,他们多半有一个共性:平时不注意(不注意“非智力因素”)。
数学这门学科有他的特殊性,不像某些学科记住了就是会做,比如背离骚唐氏宋词,数学是必须要反复练习的,这样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中。数学主要有两大块,分别对应着题目中的简单题和中难题。
对于简单题除了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着简单题的准确性,那就是做题的技巧和做题的态度:会做和做对。对于中难题,也同样存在一个因素,固定的套路之外还需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是一道题除了这个方法做出来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这种考虑可以增强学生对于题本身的应变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影响着学生的分数,也就是非智力因素,说得更具体一点,是学生本身无法左右的,那就是家长。
改善学生的习惯其实是在改善父母
没有良好教育观念的父母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最大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习惯其实是在改善家长。
最近,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向我咨询,我就越发发现我是多么的渺小和有心无力,因为,孩子毕竟是你们的。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这名孩子是我的,我不会让他难受得不至于承受不起。
我承认,人在一生的过程中必须经历酸甜苦辣,也不否认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承受某些压力。但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让他们面临压力的深渊,在他们非常无助的时候,我们想的更多的是我们父母自身的感受,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就在上周,父母是北京著名高校的有名望的教授,但他们的孩子简直就是被他们在摧残,还一个劲地跟我说:”你看,孩子就是不听话“。我心想:”孩子凭什么听你的,就只是因为你们是他的父母吗?你看看你们的所作所为。“
这名孩子现在是我的咨询者,发现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情商,父母对他的极高的希望酿成了目前这样一种家庭状况。父母也为孩子放弃了事业上的很多,但我敢预言,如果继续这样,孩子一个好苗苗会继续更加猛烈地被摧残下去,因为这只是恶果的开始。
为什么会如此摧残孩子
如果父母是因为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驱使,那倒是可以理解,但我非常不理解的是:不会父母二人同时有心理疾病,而且居然全是强迫症吧。
如果父母心智很正常,且只是在教育领域涉足不到位的话,这个话题还是可以谈谈的。
为什么会如此摧残孩子?
可能原因有:
1,父母很有名望:越是有名望的人,越是看重周围的事物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包括他们的孩子;
2,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名言:我们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3,没有一块陪同孩子去获得心智成长:很多人以为自己在事业上有一点点成就就很成功了,其实,那不是成功,只是成功这字眼被我们世俗化了,真正的成功是心智的成熟,心智成熟了自然就成功,成熟可不是老成。
主要说了3点,都是父母的不对,既然不对,父母为什么没有看到呢?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愿意看。请看,父母都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用什么东西来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呢?所以,我看到这些孩子,真想成为他们的父母,不是说能给他们提供多少物质方面的东西,可能的是我能无穷的给他们精神力量,这些可是他们前进道路上唯一的灯光和生活下去的理由。
我们试问自己的孩子: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
很多孩子不知道,他们也没有能力知道,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父母。
孩子正承受者父母想象不到的压力
特别是在工薪阶层,有很多这样的一类学生:学生比家长在心智的某些方面要成熟。
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亲身经历接触过这样的一类学生,每每接触之余,当晚就得失眠:
我为这类学生的成熟心智而感动;
我为这类家长的盲目行为而懵动;
曾多少次,默默沉思,
自古以来多少次,文明在退步;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进步
其实是物质,而不是更好的精神文明;
正是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
因为,
这是现实。
用生活等式来阐明的话,那就是:
人的精力 = 追求物质的精力+ 追求精神的精力
人的精力是一定的,这两种精力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不可控
这就是我们一代代人中对精神的追求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全球人都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现实主义精神的民族,但是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强自己的精神和心智,一切的怨天尤人和自怨自艾都是不应该的。
我们崇尚的应该是”有崇尚精神的趋势“。
对于这类好学生,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父母更难受,独自承受着一些父母对自己不良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软弱是对父母的爱,而父母正是抓住了孩子这个软弱去对他们进行各种要求和无理建议,这些父母在做什么?拿孩子的良心当工具吗?
难道父母们没有去深思孩子为什么会软弱呢?
孩子的这种软弱其实是当前家庭状态种一种不良的现象,也就是”情绪负债“。这种情绪负债已经遗传很久了,这是文化的副产物,但很多人不知其危害。
比如说,这名学生,心中每时每刻抱有对家长的爱,不想让家长担心,但是正是这样一种关爱,导致了学生自身目前的状态----为了让父母不担心,自己很看重成绩;因为看重成绩,就考前时常考试发挥不正常;考试结果不利想,又继续过于自责;过于自责,内心就承受更多的情债(让父母不高兴了,我要加倍努力);接下来,是考试的又一次失败,而不知原因,父母更不了解。而这个情绪负债埋藏的更深,就形成了一个心结。2年前我为一学生做的高考前教学和内心巩固,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学生承受者父母想象不到的压力
打个比方:就说吃辣椒吧。
有些人喜爱吃辣椒,有些人连一点点的辣都说辣。
有些人说你怎么连这一点辣都怕,其实他的心中是把那人的口味等同于他自己的口味去判断的。
说白了,我们有很多人喜欢拿自己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对方,包括我。
学生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就不好,因为我们不是成人。
成人不能拿自己承受压力的标准去标准孩子,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你怎么连这种压力都承受不了呢?“
我们想过孩子的感受了么?
为什么我们不能陪着孩子去一起克服困难,而非要去让孩子们一人去挑。
要知道,孩子们缺乏的不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而是一种前进的力量。
我前些时写的博文《点燃火柴,照亮蜡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非智力因素和分数的关系
以上说的这两大块是成绩始终提不高的最大原因,如果有心的父母看到这篇文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从自身做起,一定能有好的表现,让你们的孩子陪同你们一同跨越曾经的难以逾越的高山,其实,我们只要从自身真正做起,我们就能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没有关系,哪来的孩子良好的成绩。
关系= 成绩。
父母们,难道你们就想让我把你们的孩子”夺走“吗?
前一篇:433:《学习之神》韩剧的精要
后一篇:436:杂感(2)放手是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