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前段时间看了《奋斗》,其中对徐志森的一句话记忆犹新,非常有感触。
什么是“小巷思维”,徐志森教陆涛如何跳小巷,审视整个事情和局面。在高尔夫球场,广阔的草场,徐志森给陆涛讲了一个“小巷思维”的道理。所谓“小巷思维”,是说一个人在一个窄巷中行走,要么退,要么进,没有回旋的余地,甚至无法转身。要么生意成功,要么放弃,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压力,压力一多就会造成失控,一失控离失败就不远了。究竟是什么把人退到小巷中呢?是人们自己。人们总想用最快最好最省力的办法达到目标,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小巷,陷入了自我。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他的道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如何突破小巷思维。小巷中的人们,只有一条出路,只能往前冲,绝不能回头,或许还会有出路,否则就是失败,出路都是冒险冲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在赌博。其实,在进入小巷之前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择,但是急功近利的思维,使人们自己走入了小巷。这是一种生意,一种人生,这叫做绝处逢生!只有拼了命的冲,才有翻身的机会。
正文:
在家庭中,有时候对孩子的说教无济于事的时候,我们有些父母还是硬着头皮往前冲,硬是要把孩子整服帖才算罢休。
他们针对孩子不听话的方法不奏效的原因大体上就是一个原则没有把握,没有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哪怕这些父母再正确的话,都不会去听的。
如果前提条件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后期,父母在怎么使劲,都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父母中有的是处于这样的一种情形之下的,就是一种“小巷思维”的体现了。
那么,怎么办呢?
作为这种情况的父母,进还是退,浑身不自在。这时就需要打开思维了,这就是“高尔夫球场”思维。
具体来说,是怎么回事呢?
高尔夫球场是面积很大的,人处于其中,四面八方都是绿地。
试想,高尔夫球场和小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大家都能说出:“高尔夫球场大呗,小巷就那么一小条,直来直去的。”
是的,高尔夫球场有充足的空间容我们去转身和思考,而小巷子则只有“进”或“退”两种抉择。
我们的父母一旦在孩子教育方面方法不奏效的时候,就往往采用的一种极端的手法,要么管的太紧,要么就是撒手不管。这其实也是一种小巷思维,难道除了管的紧和撒手两种方法就没有别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了么?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说,教育的方式方法比教育的出发点更重要。
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找到,而当教育的出发点是在小巷子的开端时,以后教育的结果多半都是不好的。
那么,当我们陷于一种小巷思维中,如果这时能从思维扭转角度出发,尝试一下高尔夫思维,走出小巷思维,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灵活的话,那么,这些苦恼中的家长就会慢慢走出小巷来到高尔夫球场。
于是,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了。
这就是如何改善小巷思维的大致方法。但是,前提是:
1、家长须意识到自己是处于小巷之中的,并且想跳出小巷;
2、能从更高的高度去面临并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需要灵活的高尔夫球场思维,以便能更灵活有效的面对自身以及孩子的问题。
以上方法只是个人生活工作中经验所得,供朋友们参考。
子俊方舟
200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