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现代历史文化 |
分类: 生活点滴 |
闲得无聊,随手拿了同事一本《中国国家地理》翻看。被其中《远去的佤山》一文吸引。
佤族人每逢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都要举行剽牛仪式,以次表达可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不过近年来,它也逐渐成为旅游项目。一村民说:‘5.1’黄金周期间,几乎每天都举行剽牛仪式。”
……
面对这些,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不错,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是为了扶贫就必须进行穿衣工程,必须改建住房?有没有考虑民情?有没有考虑民俗?有没有考虑习惯?有没有考虑传统?
忽然,想起几件事:
记得初二的时候,父亲出差带我去泸定,顺路到贡嘎山旅游。那时山上营地很原始,没有大车道,我们一路骑马上到半山腰,然后步行到三营(山巅营地),遍地野花,冰凉甘甜的山泉,蓝天白云,豪放的山歌,淳朴的山民,如水晶一样的雪峰。夜里如星的萤火虫,绕营地流过的温泉水,伸手可触……
上次听父亲说,出差又去过那里,再也没有当年的兴趣了。问及原因,只说,跟当年完全不一样,绕山公路一直到山顶,游人奇多,已失去往日风貌。
大学时,因为学过旅游,所以考了导游证,第一次去的就是九寨沟。人间仙境的美誉,对于九寨,实在是实至名归。梦中仙境,就应该是九寨的样子。
九寨归来不看水,这里的水,出奇的清澈,连水底的一根水草都清晰可见,由于水对钙化岩的折射作用,于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跃然眼底。古老的水车,平静的镜湖,清澈的熊猫海,美丽的盆景滩,令人惊异的长海神树……晚上,从树寨出来,坐在水边,倾听树正瀑布的水声,看着满天繁星,那是怎样一种享受啊。每一个细节都是上天的杰作。当年的九寨,风轻,水美,静谧……
后来再去,游人人声鼎沸,珍珠滩都要排队前行。实在失望……
这几年,又有人修了个九寨天堂,据说依山而建,颇有特色,不过,本是以自然美吸引人的九寨,加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旁,实在不敢恭维。
有一次,老公说,有空我们去,好好拍点东西吧。我嘴里答应,可是心里却不大愿意,去了也许又是失望吧?不如把美景在心里。不是有一句歌词说:相见不如怀念吗?还是让九寨留在我的回忆里吧!
前几年,跟父母老公,开车到丽江,虽然只待了短短的一天,可是终生难忘。
去的那天,蒙蒙细雨,四方街的青石板路,反着冷冷的光,可人心里,暖暖的,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无怪有人说:丽江是一个可以坐着发呆的地方,可惜,那天我们没有时间发呆。喜欢原始风貌的我和老公,扛着相机三角架,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每一个街道都会给我们新的惊喜。就这样,从上午拍到日落,小河边灯笼点燃了,感觉像江南水乡。路过主街道的“德克士”,惊喜的发现,这个洋玩意非常有新意,门口的价目表全是用东巴文字雕刻的,准备拍下留念,老公说,光线不好,明天再说吧?可是,第二天我们一早就离开,不过我想,我还会去的。
去年,我跟堂姐又去了,不过大失所望,街道里人多的很,摩肩接踵,本来想小资一下,尝试着发一下呆,可是面对人声鼎沸,顿时没了心情,跑到主街道“德克士”去看那个价目牌,却是白墙一堵,早已没了踪迹。
那天跟老公说起,他说等儿子们有个两三岁了,我们陪你发呆去!心里颇为感动,转念一想,真到那时,有两个小子在身边,还有心情坐那里发呆?
……
想了这些,抬头跟同事兼学妹说:成都具有3000年的历史,金沙,皇城、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青城山,三星堆……哪个不为世人所震惊?可是如今,代表成都民居的只剩一个宽巷子窄巷子,昔日的小院早就不知去向。皇城老妈火锅倒是名气响当当,但是皇城的城墙在那里?琴台路搞得那么有文化味,可是司马相如辞别卓文君的驷马桥,早就不在了。我们究竟还有什么值得炫耀?
学妹不语。
我又问:是不是我们老了,才开始关心这些?
学妹说:不是我们老了,是只有学中文和旅游的才会关心这些东西!
现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很多城市都在争取成为国际大都市,而代价就是,毁灭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保护我们的传统呢?
也许很多东西,我们的孩子们只有在博物馆去看了,我真不希望我儿子以后问我,“瓦是什么样子?”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