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为了祖国的花朵≡ |
1. 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变
血容量:
自孕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孕32~34周时达高峰,增加量约35%,即平均在1400毫升左右。血容量的增加包括血浆与红细胞的增加。血浆容量增加开始较早且较多,平均约1075毫升;红细胞容量增加较晚且较少,平均约为320毫升。
由于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的多,使血液被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并且这时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减少,血清电解质含量也略降低,到怀孕32~34周时红细胞计数值最低,以后由于血浆容量不再增多,并且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此时如能及时补充含铁制剂,可升高红细胞计数值。这些改变要到产后6周时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
白细胞:
由于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的多,使血液被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并且这时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减少,血清电解质含量也略降低,到怀孕32~34周时红细胞计数值最低,以后由于血浆容量不再增多,并且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此时如能及时补充含铁制剂,可升高红细胞计数值。这些改变要到产后6周时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
白细胞:
自孕7周白细胞开始增多,到孕30周时达到高峰。计数值由非孕时平均7,000/mm3上升到10,000/mm3,有的到临产时可达25,000/mm3以上,因此,不能单凭一次的白细胞计数值的改变就诊断为有无炎症。以上的改变在产后6天就可以恢复到怀孕前的水平。
凝血功能:
怀孕期间多种凝血因子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产后胎盘附着面的迅速止血,提供物质准备。
2. 消化系统的变化
早孕反应和食欲改变:
很多孕妇在孕6~10周之间,由于唾液分泌增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尤以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孕初期食欲和膳食习惯常有改变,如对烟、酒、茶、咖啡和油炸食品的兴趣减退,喜食咸、酸食物和水果,甚至偏食,并且易口渴而喜欢饮水。
胃肠道:
孕妇常常上腹部有饱胀感,故应防止饱餐。在孕中晚期,由于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下部,常有“烧心”感。由于肠蠕动减慢,粪便在大肠中滞留时间延长,水分逐渐被吸收,使粪便干结而产生便秘,并且孕妇常常有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孕期肝脏功能良好,但在孕晚期,健康孕妇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可能会与正常值有些差异,产后会很快恢复正常。
3. 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肾脏略增大,肾血流量增大,肾功能有较多改变。由于妊娠期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母体自身和胎儿的代谢产物排泄都增多,同时也使某些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被过滤掉而损失,如葡萄糖过滤增多,而重吸收没有增加,就出现糖尿。妊娠期间,体内水分贮留增加,特别是到妊娠晚期,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孕妇,水分可在下肢积聚,出现凹陷性水肿,晚间卧床休息后消退。血压正常仅有下肢凹陷性水肿者属生理现象;而上肢或面部有水肿者,则为病理现象,常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早期改变。
4.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孕妇全身各内分泌腺的功能都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与营养素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内分泌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旺盛,碘的需要量增加,有的孕妇可出现轻度甲状腺肿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妊娠期间禁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因为对胎儿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孕妇血钙浓度降低,常常会引起血浆甲状旁腺素浓度的逐渐升高,以调节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
5. 代谢的变化
妊娠期间,体重比平时增加25%,平均约12.5kg,主要在怀孕后半期。母体内物质代谢活动明显增强,总趋势是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这是由于母体一方面要合成大量蛋白质用于构成胎儿组织、胎盘和羊水成分,同时母体血浆蛋白、Hb、子宫和乳房的增殖也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母体还要为分娩消耗和产后乳汁分泌储备蛋白质和脂肪;母体可通过增加分解代谢,动员脂肪,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用作能源供母体利用,抑制糖的利用和糖原异生作用,从而节约葡萄糖,保证葡萄糖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胎儿,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前一篇:孕期的饮食调节
后一篇:生命中的四个危险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