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J.law
(2009-04-01 11:27:22)
标签:
杂谈 |
《音乐》由J.law发表在校内 2009-03-11 01:25
突然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去ktv了,不去也就不去了,心里也真的没有很想去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会的新歌太少了,反复咆哮那些经典老歌也是没啥意思的。这几年听的音乐80%都是国外的,具体点说都是日本的,再喜欢也不会唱。
今天看了李宗盛领军的音乐研讨会,有了那么点感触,于是乎废话多了起来。毕竟音乐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太深重了,尽管影响我的并不是内地流行音乐。但在如今在内地流行乐濒临灭绝的时候我还是惋惜的...毕竟我们都曾对内地流行乐寄予过希望,也曾隐约看见过几道曙光,后来彻底绝望,再后来毫无知觉习惯性视其为空气。
我的音乐词解
1 Mariah carey :
这个名字代表着什么?我想只要有一丁点音乐常识的人都知道,她就是音乐本身!地球上还有人不知道她的声音么?也许某些非洲难民国家还是有的,因为他们尚未进入文明社会,电器对于他们尚且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前几天一个校内的男生给我写信,内容为:“你总听日本歌曲啊?我给你推荐点欧美音乐吧,欧美也有唱的不错的,你听听
Mariah carey。”
2 内地流行音乐:
内地流行音乐起源上世纪80年代,可谓严重的晚期发育,我也出生在那个时代,当然我是早熟的。受港台音乐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大陆流行乐渐生雏形,从模仿邓丽君的甜美风到崔健大叔京式摇滚乐的诞生,从呐喊的西北风民歌新唱到90年代初的电视剧歌曲一统天下,感动全民。
从校园民谣简朴的浮出水面到94音乐新生代的群星诞生,中国大陆有了一批真正意义的流行歌手,他们陆陆续续有了自己的代表作,陆陆续续发了专辑,陆陆续续的成为了90年代的歌坛大腕......最后陆陆续续的转型,一部分人挖掘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突破,另一部分人靠一首当年唱红的歌曲演出至今,主要混迹在《同一首歌》之类的地方......
2000年一些曾经沉迷摇滚乐的音乐青年退去了当年的桀骜放任,开始了向主流流行乐的进军,代表人物如张亚东,许巍,郑钧,汪峰等等...再加上一些经验十足的老牌歌手纷纷与之合作,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音乐新生,代表人物如当年的陈琳,孙悦,韩红等等。这一时期一些潜伏多年的才华型音乐新人也趁机走向市场并取得骄人成绩成为流行乐的曙光,代表人物如朴树,金海心,李健,花儿乐队,羽泉组合等等。许多一直隐居幕后的年轻词曲作家也搬出自己的箱子底先后走到幕前发了自己的演唱专辑,代表人物有刘沁,李泉,丁薇等等。一时间所有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都为之兴奋,认为属于自己的新音乐时代到来了,只要有才华的音乐是不会被埋藏的,内地流行乐的明天会更好!
2003年,一个喜忧参半的时代出其不意的来了!不知道它是不请自来还是必然趋势?总之它真的来到了,哄都哄不走的来了———网络歌曲时代。这个更为简洁,通俗,粗糙的音乐模式让原本不被高看的流行歌手们不得不站在了神台上,无奈又无助的俯身鄙视着那些网络歌曲。慨叹真的有人比自己还通俗,俗到了街头巷尾都在播放,上到八十下到八岁没有人没听过网络歌曲,听几遍没有人不会哼唱。代表人物:刀郎,庞龙等等等有名没名的网络歌手。他们的走红瞬间让努力了多年的内地流行音乐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
2005年,网络歌曲的热潮稍稍趋于平淡了,人们已经厌倦了网络歌曲那毫无音乐技术的油滑唱腔,千篇一律的朗朗上口,脑残空洞的老土歌词,粗制滥造的制作水平。另一个历史事件爆发了,如果说网络歌曲的威力只能算是过山云雨,那么全民追踪的超级女声可谓是改朝换代。它彻底的颠覆了大部分中国民众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一个平民当歌星,不需要专业训练,不需要外貌台风,不需要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想唱就唱,敢唱就能红的选秀时代开始了。
一个貌似娱乐产业异常发达的媒体,湖南卫视。在几个月内数次创下了历史收视率的新高,电视广告的价格也飙升到了一个天文数字,赚到了盆盆真金白银,风头一时间连央视都不能出其左右。一群群贫民少女成了商业市场上捞金的机器,大小演出皆不放过,广告代言铺天盖地。但她们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片繁华退却的如此之快!一年后新的选秀开始了,除了时代巨星李宇春之外,其余留守天娱的超女们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好歌,还在萎缩的演出市场里表演着当年比赛时的歌曲。嫁人的嫁人,雪藏的雪藏,消失的消失...恨之恨早知繁花似流水,何不当初游走或许而今已是新的开始。
2006年,一个叫加油好男儿的选秀比赛在奄奄一息的内地乐坛里给了所有唱片公司一个玻璃梦,梦的表面充满希望,其实里面什么也没装,只是被一种叫人气的虚幻气体充满着,当你打碎玻璃想取其内容时,人气也就散了,玻璃粉碎。
男色时代的最启发源自日韩商业体制下的那些成功少年团体,他们大多12岁进公司,十六岁出道,载歌载舞,样貌俊美。20岁之后公司再将组合单独拆开,丢弃几个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留下几个可以转型到影视剧里的重新包装定位。内地选秀出来的男生大多比赛的时候已经快20岁了,之前均毫无任何专业上的训练,比赛期间电视台挂钩网站针对低龄少女市场炒作点不入流的小新闻,成立个贴吧,建设个家族,弄几个QQ群,先把只有三流小艺人才会做的事情都做了个遍!认为先从建立人气增加粉丝入手,一步步的朝偶像巨星迈进。可悲的是他们老板意识不到几个致命的问题!
1.艺人没有作品要人气有啥用啊?
2.好作品要花钱打造,网络人气是免费的。免费的人气你想拿过来掉头不免费的卖钱,可能么?
3.这里是中国大陆,这片土地的国情太复杂了,人气有的时候和商业价值是成反比的,中国每年都有无数新艺人带着人气登场,可能扛起票房的20多年了却只有那几张中年老面孔!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凑热闹咱们14亿人口谁也比不过,可要说真花钱?谁也不会乱花的。
4.偶像这个东西是越远越有魅力的,中国人骨子里就崇洋媚外,金城武为什么能偶像15年?因为没有作品的时候他永远消失,谁也抓不到他,所以只要他亮相那瞬间他就永远是偶像。如果他不能做到这样的神秘他会保持到今天的地位么?
比赛结束后不敢冒险花重金打造就将他们几个人凑一个组合,然后走关系,铺网络上各种综艺节目玩游戏,除了唱歌什么都肯做,耍猴一样。上各种垃圾的网络访谈,一个个话都说不明白就聊心路历程,介绍自己的星座,传授自己的护肤心得,队友彼此揭发彼此的生活糗事,什么无聊的废话都说了一大堆就是和音乐没有半点关系。当观众真的很喜欢听这些千篇一律的稿子是么?到底还要不要唱歌?到底还会不会唱歌?哪有偶像巨星这么能废话的?
关于偶像
偶像是什么?定义很多种,各行各业都有偶像。但具体到演艺圈我认为偶像纵然可以什么都没有,也要有一丝偶像的气质吧?每天在那耍宝,搞笑,废话连篇,唱歌走音,舞蹈拙劣,去新浪网发点假新闻,弄博客贴几张自拍,一张专辑都没发过,这是偶像艺人的前路么?
在娱乐综艺产业非常发达的台湾,这样的艺人有一个名字叫---通告艺人,例如纳豆,大柄,陈汉典,小甜甜等。他们没有音乐作品,估计也不会有,他们也没有影视代表作,即便有也都是客串。他们的职业就是奔走各大小综艺节目,在节目里被主持人羞辱,糟蹋,丢蛋糕,玩游戏,讲笑话,讲真的很好笑的笑话,赚取通告费。
内地很多山寨演艺公司的老板们,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是做生意赚钱后玩文化产业的,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年纪也不算小了,进来之前你自己也没听过几首歌,没看过几部戏,自然对娱乐的创意是欠缺的,你们因此可以借鉴,甚至可以抄袭。但真的要先弄清楚谐星和偶像之前的区别再定位包装。
3 盗版和网络下载:
容许我残忍的说一句,在大陆!懂得买盗版CD,下载MP3的人已经是非常热爱流行音乐的人 了,要知道那些忙碌工作和生计的民众们是不怎么听新歌的,盗版都不会买,MP3都没空下载。所以那些真真假假的音乐人先别忙着打击盗版,批判下载了!真 的,别这样!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自己写的那叫什么歌?什么水准?有人盗版周杰伦,蔡依林,我相信!可真的有人盗版你么?盗版商做盗版不用花钱啊?你有空听听日本和欧美的新人专辑是啥样的,你再仔细听听你们的,能下载都是给足你面子了, 你还想怎样啊?几十块钱一张的正版CD,可不便宜!谁买你那些慌腔走板回家刺激耳膜啊?
先找到真正懂音乐的人才,退去浮躁的暴发户心态,踏踏实实的做出来有品质的好音乐,不愁没有人听,不愁乐迷不买来收藏。都从自身找找问题,别抱怨世道了,大家知道世道不景气。可世道为啥不景气的?是谁糟蹋的?
(本文仅代表一个热爱流行乐的青年之个人观点 / 盖楼者黑名单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