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哥维亚大教堂
今天来到西班牙另一个世界遗产古城塞哥维亚(Segovia),稍要注意一下的是,西班牙语的与英文不同,塞哥维亚是按了英文的读音,而西班牙语是读作塞哥比亚。
塞哥维亚是一座令人兴奋的古城,它的罗马大渡渠(叫法很多,还有水道桥、罗马大渡槽等)和城堡远近闻名,在电视节目中还看过它的驰名美食烤乳猪,也是相当诱人。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从马德里ATOCHA(阿托查)火车站坐高铁到塞哥维亚半小时多,塞哥维亚的火车站在郊区,门前有公共汽车入城,大概半小时就到达市区的罗马大渡渠了。
塞哥维亚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塞哥维亚省的省会,位于首都马德里以北,乘坐高速火车35分钟可达,人口约5万5千人。而我前面去的托莱多则是在卡斯蒂利亚-拉曼恰省,在马德里的以南,也是五万多点的人口。相对于中国人的人口,都可以称为小城。
塞哥维亚的名称来自于凯尔特伊比利亚语,有“胜利之城”的涵义。老城区雄踞在一个狭长的山岩上,有大量名胜古迹,包括主教座堂、古罗马大渡渠、塞哥维亚城堡,和众多的罗曼式风格的教堂,如圣埃斯特班教堂、圣马丁教堂、圣米兰教堂。周围的城墙建于8世纪,是建在古罗马的基础上,21世纪加以修复的。
该城建于公元80年的罗马时期,故称“罗马古城”,是西班牙无数古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公元8世纪,塞哥维亚被凯尔特人统治。3个世纪后,即1079年由阿方索六世收复。阿方索十世在位期间辟为行宫,从此繁荣了几百年,使天主教盛行。1586——1730年间为造币厂所在地。
16世纪末,塞哥维亚因遭受一场严重的瘟疫而走向衰落,19世纪又恢复繁荣。小城古色古香,石头铺成的窄街弯曲而幽深,处处皆是文物古迹和古老建筑。
今天的天气,一改这几天的阴郁而阳光灿烂,待我们坐着公共汽车到达罗马大渡渠时,天空晴朗得让人惊呼,蓝天白云之下,雄伟的罗马大渡渠横亘在入城的宽阔广场上。
在公交车上就看到了大渡渠的起点,起点到市区的大渡渠观景点还有好几公里,有时间的游人可以在起点处下车,一直沿着大渡渠徒步朝入市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如有下次我试试)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看到雄伟的建筑,游人都不淡定了。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罗马大渡槽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塞哥维亚大渡渠槽用土黄色花岗岩干砌(不用灰浆)而成,坚固异常。渡槽全长813米,分上下两层,由148个拱组成,高出地面30.25米,气势非凡。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
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起初断面标准是30X30cm。后来15世纪末,主教命令将其修整,之后一直维修利用至今,成为塞哥维亚最令人骄傲的象征。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Acueducto(罗马大渡渠)
漫步在大渡渠广场(PALAZA DE LA
ARTILLERIA),在这个现在如艺术品般的伟大的工程面前,除了惊叹还是惊叹,这座石块堆垒高达29米(相当于现在的10层楼高,上面还有一米左右的渡渠部分)的大渡渠,竟然是2000多年前(公元前50年左右)兴建的,那年代大多数的人类还是住着茅草房呢。而且还是用石块一块块的垒上去的,石块之间竟然是没有任何粘合材料的。
我们想想就知道,要手工将石块垒到29米,当然也不是很难,但前提是它的底部基座要够大(像金字塔就是这样),这样才能便于堆叠,但这个大渡渠的基座并不粗壮,它从底部到最上部,粗细的差别并不大,整体看来就像是一条条麻杆似的,它竟然也能堆到29米高。而且更让人叫绝的是,基座之上竟然还有两层圆弧形的劵拱。这一块块粗疠生硬的石块,经过巧手堆垒,使这个雄伟的工程在大气之余不失秀美,古罗马的人建筑才华真是令人惊叹。
在大渡渠的面前,你真的很难想像,当年古罗马人是怎样将这些沉重的石块一块块精确无误地堆垒成这个大型艺术品,而且还能经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且历久常新。它虽然是个实用性建筑,而它的建筑形式是那样的简洁、明快,那样的完美、动人,它的美,超出了你对美的想象,也超出了建筑物实用的本质。即使是到了2000多年后的今天,它竟然还能具有如此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劵拱的桥洞里看广场外的风光

PALAZA DE LA
ARTILLERIA(大渡渠广场)外的风光

大渡渠上的标志

PALAZA DE LA
ARTILLERIA(大渡渠广场)

广场外的风光

大渡渠上的标志

由于古城建在山岩之上,因为到古城上时,已经是接近了大渡渠的顶部
在大渡渠还有一点不是很容易想通,古罗马人侵略了别人的国家,却在别人的国家里花如此大的力气建造如此伟大而精致的建筑工程(这在西班牙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包括在巴塞罗那的老城),到底是为什么呢?侵略别国正常来说最终目的不就是掠夺资源吗?难道古罗马人不是这样,是想留下来吗?
我想真的不是这样,要知道西班牙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它们有一群充满野性和不屈气质的国民,当时如此强大的古罗马帝国, 也要花了两年多才把西班牙攻下来。对于罗马人来说,西班牙可是来之不易,它们真的是希望能够一直留下来。因此我想,罗马帝国在西班牙不是想掠夺,是想扩充帝国的版图,真正的留下来。

古城的街道

古城的街道,房屋之间连接的空中廊就是古罗马风格的建筑。
从城墙边的藯藉便门旁进入古城,那长长的街道,古老和重修的房子错落交替,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强烈的阳光穿过老建筑留下明暗强烈的对比的光影。而街道空中的连接廊正是古罗马风格的建筑,已经有很长很长的历史了。在这里,真的要感叹,古城保存得太好了。
一座很奇特的建筑物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如铠甲般造型的外墙,如太阳般造型的大门,给你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感觉,前两年世界上不正是流行这种铠甲一样的装饰图案,在人们的衣服、皮包、鞋帽等上饰这种铠甲,也是种很有意思的装饰,可能大家以为这是创新,但其实却是复古。

Casa de los
Picos(钻石尖之家)

Casa de los Picos(钻石尖之家)

Casa de los
Picos(钻石尖之家)
这座叫钻石尖之家(Casa de los
Picos)的建筑,是15世纪的贵族豪宅,其醒目的外表犹如铠甲,上面有金字塔形的花岗岩砌块。尖顶之家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宅第,它的名称源于其墙面上布满了钻石形状的小石块。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上,这些石块会绽放不同程度的光芒。
阳台上方的徽章,反映出拥有房屋的德拉赫兹一家的身份。入口处和庭院中都有迷人的装饰瓷砖,上面有塞哥维亚建筑的照片。Casa de los
Picos现在设有塞戈维亚艺术学校和一个展厅,全年展示临时展览。

建筑外表的花纹

建筑外表的花纹

建筑外表的花纹

建筑外表的花纹
在街道上很容易就注意到,许多建筑物外表都有很密集的装饰性花纹,这些花纹多以规则的圆形和弧线组合,图形组合重复至整个建筑的墙体上,,周边多以另外的花纹綑边。我们看了很多座建筑,这种花纹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不太清楚这种外墙花纹具体的年代,不过这种非常有特色的繁复风格应该是摩尔人留下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就是七世纪至十世纪之间的。

Plaza San
Martín(圣马丁广场)
Plaza San
Martín(圣马丁广场)是塞哥维亚最有魅力的广场,广场中央的青铜雕塑是塞哥维亚英雄胡安·布拉沃。周边有建于12世纪的圣马丁教堂(Iglesia
de San Martín),建于十四世纪的罗索亚高塔(Torreondelos
Lozoya)。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
圣马丁教堂是建于12世纪的教堂,它将穆德哈尔式风格的塔顶和拱形楼座与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混搭在一起,不同建筑理念碰撞出美妙的火花。漂亮的拱廊高于街道,一排石柱支撑一个个连拱,而每一个柱头都雕饰着不同的花样。
据说因为住在这边的人都很有钱,加上连接广场的教堂每根柱子的雕塑不一样,有个雕塑是人面鱼尾的美人鱼雕像,所以这里有三个名字,一个是圣马丁广场,一个是有钱人的广场,一个是美人鱼广场。

Plaza San
Martín(圣马丁广场)的美人狮(或是虎)雕塑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和胡安.布拉沃青铜像

Plaza San
Martín(圣马丁广场)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的拱形楼座

Plaza San
Martín(圣马丁广场),英雄胡安.布拉沃青铜像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漂亮的拱形拱廊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漂亮的拱形拱廊

Plaza San
Martín(圣马丁广场)的人面鱼尾雕塑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的背面

Iglesia de San
Martín(圣马丁教堂)高于街道的拱廊,每个柱头的花纹都不一样。
一座非常雄漂亮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它就是塞哥维亚主教堂(Catedral de
Segovia),有“大教堂中的贵妇”的美誉,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建筑。
教堂建造在塞哥维亚古城的最高点,是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在1525年由建筑师Juan Gil de
Hontanon在原罗马式教堂(建于1520年)被火焚烧后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的。新建的教堂还利用了部分最初老教堂的残留建筑。教堂于1678年正式投入使用。教堂中一座名为“慈悲”的祭坛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
大教堂旁边就是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这个广场周边的古迹非常密集。东侧是保存着罗马式元素的哥特式建筑——米盖尔教堂(lgesia de san
miguel),不起眼的土红色教堂,有着漂亮的彩色尖顶。这里曾经是伊莎贝拉一世加冕为拉斯蒂利亚女王的地方。广场周边还有1610年建造的塞哥维亚市政厅和建于1917年的胡安·布拉沃剧院(Teatro
Juan Bravo)。当然最美丽的建筑是有着“大教堂中的贵妇”之称的塞哥维亚主教堂(Catedral de
Segovia)。

Plaza
Mayor(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胡安.布拉沃剧院

Plaza Mayor(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旁边的lgesia de
san miguel(圣米盖尔教堂)

Plaza Mayor(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

Plaza Mayor(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

Plaza
Mayor(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

“大教堂中的贵妇”——塞哥维亚主教堂

“大教堂中的贵妇“——塞哥维亚主教堂
从2014年开始,大教堂的钟楼向市区开放,参观钟楼的流程依次是钟楼——钟屋——敲钟人之家——视听室。钟楼原来的木制尖顶在16世纪被雷击化为灰烬,后来改为石制,通过参观可以了解敲钟人一家的生活和大钟的运作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大教堂的门票7欧(含上钟楼),不上钟楼的3欧。可惜钟楼的开放时间的分时段的,正好开放的那个时段我们是预约了在塞哥维亚有名的餐厅午餐,而且没法改动了,所以只能放弃了钟楼的参加,但大教堂还是要进去看看的。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的祭壇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的回廊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的回廊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墙上五彩玻璃的光影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的祭壇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的穹顶

Catedral de
Segovia(塞哥维亚大教堂)内部出来喝杯咖啡
到午餐的时间了,我们走去峻哥提前预订的餐厅,这是塞哥维亚一家非常有名的餐厅
Restaurante Jose
Maria,在猫途鹰排名中名列前矛,名菜就是塞哥维亚最有特色的烤乳猪。

塞哥维亚城里的公共汽车站

塞哥维亚城里的公共汽车站

西班牙的”一慢二看三通过“

乳猪

乳羊

Restaurante Jose
Maria

Restaurante Jose
Maria

Restaurante Jose
Maria

Restaurante Jose
Maria

Restaurante Jose
Maria

Restaurante
Jose Maria
看了一下Restaurante Jose
Maria的乳猪套餐(吃起来是比较划算的),峻哥说与先前比起价了,现在近50欧,原来是20多欧。而且套餐的份量非常大,我们是没法吃得完的。所以我们还是散点好了,幸好西班牙不像西欧那么死板,吃饭时菜品是鼓励Share的。
咖啡、前菜、红酒,然后是主菜烤乳猪、烤乳羊,再就是甜点,这一顿太满足了,都说没有吃过塞哥维亚的乳猪就不算来过塞哥维亚。
其实我们在一些电视旅游节目里已经看过了塞哥维亚吃乳猪的介绍,一整只乳猪烤出来后,推到顾客的面前,不是用刀切开的,而是用盘子来把烤得松化的乳猪砍成块,然后浇上特制的酱汁,最后还要把砍乳猪的盘子摔碎(如今有些店已经不摔盘子了,当然接待旅行团的还是会作为一种表演)。
对于烤乳猪这道菜,我们广东人并不陌生,平常也经常吃,连叫法都一样。不过塞哥维亚的乳猪与广东的还是不太一样,口味也完全不同。广东的烤乳猪强调皮的酥脆与肉的焦香,塞哥维亚的强调口感的松化和肉的鲜嫩多汁,很难说那一种更好吃,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不过塞哥维亚的肯定更加讲究一些。
因为正宗的塞哥维亚烤乳猪,它只采用的是伊比利亚的纯天然食物的名猪制作,而且使用的原料是比广东乳猪更小的猪,所以也更加鲜嫩一些。

世界最著名的徒步线路”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经过塞哥维亚
在大教堂走向塞哥维亚城堡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标志,当然这只是众多条朝圣之路中的一条,原来这条让世界众多教徒和户外爱好者为之疯狂的徒步线路就经过这里,我们也算是走过一小段了。
西班牙的“圣地亚哥之路”,是世界三大朝圣之路之中最著名的一条,是一条每年超过10万人行走的神奇之路,一个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文化之旅。
它起源于900多年前。传说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雅各( St.
James,西班牙语为Santiago,因此译为圣地亚哥)在当时还十分偏僻的西班牙传教布道七年之后,回到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殉教,他的门徒们把他的尸骨运回了他生前十分钟爱的西班牙埋葬,灵柩就放在现在的圣地亚哥。
这座城市也正是因他而得名。但随着摩尔人其后在西班牙长达800年的异教统治,圣地亚哥的墓地也被破坏埋没,所在之处再也无人知晓。
公元 813
年,宗教隐士佩拉约(Pelayo)循着星星,在天使的指引下发现了隐藏已久的圣雅各墓穴。这座城市从此声名大噪,并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条长达800公里的道路,每年吸引着超过20万人次的朝圣者和旅游者踏上征途,最终成为了与耶路撒冷和梵蒂冈齐名的天主教的三大圣地之一。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1985年被正式确定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随后又被欧洲议会定为第一条欧洲文化旅行路线。

街头的卖艺者

塞哥维亚街道

塞哥维亚街道

塞哥维亚街道

San Andres
教堂

塞哥维亚街道

塞哥维亚街道
一路走来,历史文化古迹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很快就让你出现审美疲劳,你没法再一个个去追寻它的背景和故事,只能路过它的美丽。
西班牙的很多世界遗产古镇都是这样,它最难得的是经历了那么长的年代,那么多的异族侵占,那么多的历史变迁,它的古迹依然年青着,而为此打拼的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已经被风吹雨打去。
令人激动的塞哥维亚城堡到了,这可是与罗马大渡渠齐名的古迹啊!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睡美人》中的城堡就是以此城堡原型。这后来发了这个城堡的朋友圈,有个成长在这两部动画片流行的年代的朋友说:你这个朋友圈太毒了!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建在断崖的边上,向外看风光无限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是《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的城堡原型
塞哥维亚阿尔卡萨城堡坐落于Eresma河与Clamores河的交汇之处,位于西班牙塞哥维亚城西端,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当时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尔(Castile)的要冲上,临崖而建的塞哥维亚城堡,因战略考虑,拥有绝佳的视野,入口还有10多米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
堡垒首次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基督教文献。在罗马统治时期,该城堡不断被加固,城堡的名字取自当地地名。城堡建在岩石上面,是军事要地,也曾作为阿方索八世(Alfonso
VIII)居所。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皇在此加冕。1764 年,查尔斯二世在这建立了王室炮兵学院 。
1862年,整个建筑被大火烧毁,现在你看到的美丽城堡是1862年活在后在原址上建造的。在城堡中,摩尔文化的痕迹处处可见,在许多房间都常常可以看到以明丽的颜色在石膏的背景上绘制的摩尔文化中常见的繁复的装饰。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不断改建,现在整座城堡已经成为一个融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为一体的古典建筑。亮点包括Sala de las
Pinas,,此建筑的天花板上装饰着由392个凤梨形状的钟乳石排列而成的饰品。国王厅Sala de Reyes
内的石柱上有一幅三维立体雕刻作品讲述了西班牙失地收复运动中52位国王浴血奋战的场面。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眺望主教座堂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内部的展览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五彩玻璃画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的内部装饰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的五彩玻璃画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里的油画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的天花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玻璃窗,后面会在巴塞罗那的高迪的建筑里看到类似的玻璃窗花。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的天花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瓷片画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城楼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的摩尔特色天花
登上城堡最高处举目远望,真的是风景如画,隔着一道断崖,对面的山坡、公路、树木、村落、教堂清晰可见,一片秋意正浓的韵味。而村落边上的拉维拉克鲁兹(La
Vera Cruz)教堂,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而远处的Monasterio Santa María del
Parral(帕雷尔圣母修道院)则在密林掩映之中。
拉维拉克鲁兹(La Vera
Cruz)是一座壮丽的罗马式教堂,坐落在古镇外一条孤独的道路上。它由圣殿骑士团于13世纪创立,其灵感来自骑士起源的耶路撒冷圣墓教堂。薇拉·克鲁兹(Vera
Cruz)译为“真十字”。教堂的内部简洁而朴素,设有三个半圆形的礼拜堂和Mudéjar风格的拱顶。游客可在阴沉的避难所中感受到神秘感。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外风景如画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外风景如画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外的Monasterio Santa María del Parral
(帕雷尔圣母修道院)从古城走过去要穿过埃雷斯马河。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外风景如画,村落边上的是拉维拉克鲁兹教堂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外风景如画,村落边上的是拉维拉克鲁兹教堂。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城楼

城堡之上的”绿化迷宫“

城堡之上的”绿化迷宫“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回望古城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回望古城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回望古城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阿尔卡萨城堡)曾经作为炮兵学院的内部陈列
从阿尔卡萨城堡下来,我们没有重走来时路,而是走了古城西面贴着城墙边上的一条路,因为这一条路是经过犹太人居住区朱里利亚,可以看一下。
这个古老的犹太区位于Merced广场和圣米格尔和圣安德烈斯教区教堂附近,并延伸至索科罗广场。塞哥维亚的旧犹太区有着独特的中世纪氛围,提供了塞巴第历史的暗示。诸如JuderíaVieja和JuderíaNueva之类的街道名称提供了第一个线索。
在科珀斯克里斯蒂修道院也揭示了昔日的生活,作为一个犹太教堂,建于13世纪,您可以访问看到犹太教堂的原有装饰的遗迹,如饰以菠萝和滚动栏,这是塞戈维亚曾经存在的五个犹太教堂中保存最完好的。

朱德里亚(犹太区)的街道

朱德里亚(犹太区)的雕塑

朱德里亚(犹太区)的标志

朱德里亚(犹太区)墙上的刻画

朱德里亚(犹太区)的街道

朱德里亚(犹太区)以前有七个门包围着,这大概是其中一个。

朱德里亚(犹太区)的街道
走过朱德里利,又回到大渡渠上的山岩之上,这里古城与新城连成了一片,暮色中房屋呈现一片砖红,这是一种从火热中冷静下来的颜色,它的热力已经消褪,但它的历史的沧桑感犹在,风采依然。
老城与新城的结合处自然是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各种旅游服务在此最兴旺,商店、餐厅、酒店连成一片,灯火熣灿。
在大渡渠广场旁边,我们又看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小餐馆WOK(锅),中文写着炒面,中国美食那么多,难道老只爱吃中国的炒面吗?

塞哥维亚的暮色

餐厅的厨窗

餐厅的厨窗

新城区的街道

商店的门前

中国人开的WOK

回到了大渡渠,天色已昏
塞哥维亚之旅,无疑是令人激动而又难忘的。它雄奇壮丽的景色迷乱了你的眼,它沉甸深厚的历史压着你的心,你参不透它,你也甩不掉它。
我想,终有一天我会一解想念之情,我再来见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