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遗产古城——托莱多(TOLEDO)
西班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被录入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5座世界遗产城市,而其中的四座就在马德里周边,分别是托莱多、塞戈比亚、阿比拉、昆卡,还有不少虽然未列入世界遗产,但也非常不错的古城,如埃斯科利亚尔、阿兰胡埃斯等。
一个个走下来时间肯定不够,而我们又不想像旅行团那样,来去匆匆地一天就两个城,所以我们决定重点走几个,一天走一个城,今天先从托莱多开始。
看过林达的《西班牙游记》里有关托莱多的一节,就会为即将前往托莱多而激动,它绝对是来西班牙旅行的人无法放弃的地方。
托莱多(Toledo),西班牙古城。位于马德里以南70公里处,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我们熟悉的堂吉诃德活动的地区)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省会,塔霍河环绕大半个城市。人口约5万。
而托莱多更是西班牙在定都马德里之前的首都。
托莱多为欧洲历史名城,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此定都。公元711年被摩尔人攻陷。108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收复该城后,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宗教中心。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从此衰落,但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至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驻地。
最令人着迷的是,历史上托莱多曾被多个异族占领和统治,先是罗马人,然后是西哥特人,再是摩尔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为托莱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历史遗产,也使托莱多成为西班牙民族融合的缩影。从被摩尔人占领起,托莱多的莫扎拉布(摩尔人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基督教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即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此并存共容,托莱多由此成为“三种文化之都”。

托莱多火车站
从马德里的阿托查(ATOCHA)火车站坐高铁到托莱多(TOLEDO)大概50多公里,时间33分钟,自然也有汽车到这里来,但如果是自游行的话,坐高铁挺方便。只是票价会贵一些(11欧,已含提前购票的折扣1欧多)。
刚下火车你就能感受到古城托莱多的魅力,因为托莱多火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历史的老建筑——一座
Neo-Mudéjar风格的火车站。Mudéjar指的是摩尔人(中世纪从北非摩洛哥过来的阿拉伯人),也就是西班牙基督教国家复国后,留下来的穆斯林。Neo-Mudéjar风格是摩尔建筑风格的复兴。
而如今的托莱多,摩尔人留下的痕迹是最多的。在火车站的阿拉伯风格咖啡厅喝杯咖啡,欣赏一下火车站,向托莱多古城走过去。

托莱多火车站

托莱多火车站,地砖的风格也是穆斯林的

托莱多火车站,顶部的天花

托莱多火车站,售票大厅与售票处

托莱多火车站售票大厅

托莱多火车站古老的售票处(现已停用)
从火车站向着古城方向,也就是几分钟的路,就到了塔霍河(River
Tagus)边,河的对岸就是托莱多了,塔霍河环绕了大半个古城。
在这里,是古城的东面,可以通过阿尔坎塔拉桥,走到托莱多古城。
但在我们做的功课里,在托莱多绝对不能错过的是走到山谷观景台上去俯瞰整个托莱多全景,就是先不进城,在城外的公路上走到山上的观景台,然后选择从西面的圣马丁桥进入古城。而这段需要爬坡的山路,大约有四公里。当然也有旅游车可以搭你上到观景台,但我们还是选择了自己徒步上去。

我定位的托莱多地图

塔霍河对岸的托莱多

阿尔坎塔拉桥
小城故事多,阿尔坎塔拉桥的故事更动人。在西班牙名字前面有阿尔的,多是源于阿拉伯语的名字,也就是当年摩尔人统治过的象征。不过这座桥的故事,在摩尔人没来之前(公元711年)就有了。
从罗马的时代,这座桥就存在了,当然当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它动人的故事,发生在西哥特人(属于东日以曼人的一支,公元二世纪起就定居在欧洲东部乌克兰一带)统治西班牙的年代,也就是公元527年到711年间。
西哥特人由于不满罗马的统治而发动起义,从现在乌克兰一带一直进攻,最后攻陷了罗马,掠夺三天后继续南下,在高卢和伊比利亚地区建立了帝国,也就是法国的南部和西班牙的中北部,并在托莱多建都。虽然后来大多数西哥特人在托莱多的留下的痕迹,都被更为强大的摩尔人抹去了,但这条桥的基座,还是原来的,摩尔人只是在基座上加建成现在的样子。
和我们中国古代一样,欧洲各王室间的通婚,就是王室联盟利益交换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变相人质扣押的手段。当年的文成入蕃、昭君出塞,我们都赋予了它过多的历史意义和浪漫情节,其实这更多是后世的自作多情。没有利益就没有这种联姻的存在,再想想在当年那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那些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女子,该是一样怎样的感受呢。
第一个在托莱多建都的西哥特人西班牙国王,就把自己的女儿,作为一个政治的筹码送到了如今法国的境内,嫁给当时的法兰克国王。而在当时,法兰克王国是比西班牙更先进开明的国度。这位公主就是从阿尔坎塔拉桥跨过塔霍河,翻越千山万水,最后越过高高的比利牛斯山,走到了法兰克王国。
在阿尔坎塔拉桥,举目远眺,低头沉思,似乎还能感受到,驮着公主和嫁妆的马车缓缓通过石桥,以及公主在马车上回望托莱多的目光。那种忧怨,穿越千年。
然而政治通婚的结局,并不都是美好的,法兰克国王似乎并不喜爱这位西班牙公主,不仅很快就抛弃了她,还把她偷偷勒死了。而西哥特朝廷的国王,已经拿到了他政治通婚的好处——法兰克王国给的城池,也不好过于声张,对于自己女儿吃的亏,只有忍气吞声了。
阿尔坎塔拉桥
阿尔坎塔拉桥的穆德哈尔式塔楼
阿尔坎塔拉桥的穆德哈尔式塔楼
这位冷酷的父亲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而这位新国王又重操起政治婚姻,不过以前吃过一次亏,这次他决定不嫁女儿了,而是娶一个法兰克的儿媳回来。但谁都没想到这个政治游戏,也就是这位法兰克公主,让西哥特朝廷从此山河变色。这也是西班牙一段很重要的历史。
这位金发碧眼的公主,来自文明程度更高,思维更加开阔的法兰克,她可不是那个离开托莱多时凄凄惨惨戚戚的西哥特公主,她更加独立,更加坚定,更加有主见,更加有信仰的力量,她是一个天主教徒。
从皇室联盟联姻的政治游戏开始,地域的隔阂是容易消除的,但没想到宗教的禁忌也并没有产生多少障碍,因为西哥特人是阿里乌斯教派的,而法兰克人是天主教派的,这个巨大障碍竟然没有阻止联姻的进行,可想当年的君王虽然宗教为名义进行统治,但事实上也并没当回事,更多是利益的游戏。
但法兰克公主却是一个坚定的天主教徒,自然在婚后的生活中和阿里乌斯教的家族产生较大的不和谐,国王一生气把儿子和儿媳打发到安达卢西亚去管理南方的土地了。当年的安达卢西亚可以说是西班牙天主教的“京城”,因此法兰克公主如鱼得水,甚至把枕边的阿里乌斯教的王子丈夫都同化了,在美丽的塞维利亚,王子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
西班牙的宗教命运,从这一刻开始渐渐改变(故事进入暂停时间)。

世界遗产古城——托莱多(TOLEDO)
我们徒步上山,向山谷观景台前进,托莱多的全景渐渐出现在眼前:三面环水的托莱多,座落在一个小山之上,中世纪及摩尔人留下的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主教堂和城堡的塔尖高耸入云,土黄和砖红的两种色调的建筑配合着一弯清波,在蓝天之下,明快却又不失柔和。
西班牙昔日的都城,果然不比异常啊!

托莱多全景

托莱多全景
很多人年轻时都看过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后来也有很多像歌剧、芭蕾舞剧等作品,对主角堂吉诃德的故事和形象有一定的印象。
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
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据说这本书是除《圣经》之外翻译版本最多的一部著作。
而托莱多属于卡斯营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而这一个区域,正是堂吉诃德行侠仗义、游走天下时足迹所及的区域。

堂吉诃德之路
如今,在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地区,有一条很有名的徒步线路——堂吉诃德之路,这条路路穿越西班牙的13个小镇,需要大约七天时间,确实是很吸引人的线路。
在山谷里我们就看到了几个堂吉诃德之路的指引牌、标志点,还有专门设的露营点,而在山谷的山路上,我们也看到一些徒步者正在走着堂吉诃德之路的行程。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希望下一次到西班牙来,能有机会和峻哥一起走走这条线路,想当年,我们都曾是徒步好手(我们都不是好汉)。

堂吉诃德之路

堂吉诃德之路

堂吉诃德之路

堂吉诃德之路中的徒步者

堂吉诃德之路的指引牌

路上遇到的摩托车手
到达山谷观景台,这个位置确实是好,主教堂的塔尖就在古城最中央的位置上,其它建筑物在这个标志点两边依次排开,很有气势。观景台上有一块很大的金属指示牌,在你视野中比较大的著名建筑物,在这牌上有相应的介绍,方便游人在一个大的视角上先了解一下托莱多。

山谷观景台上看托莱多

山谷观景台上看托莱多

山谷观景台上看托莱多
在山谷里,除了有堂吉诃德之路的徒步者,还有不少户外运动在进行着,摩托车、自行车运动也不少人在玩。而正好一个越野跑的比赛,就途经这里,路旁的观众都在为参赛的选手鼓掌打气,场面非常热烈。
托莱多不仅是一个三种文化之城,也是多项户外运动的好地方。

一场越野跑比赛在托莱多进行中

一场越野跑比赛在托莱多进行中

一场越野跑比赛在托莱多进行中

一场越野跑比赛在托莱多进行中

自行车手在给越野跑让路

到达托莱多古城的西面
从山谷里转出来,来到了塔霍河边,这是托莱多的西侧,这边同样有一条进城的石桥——圣马丁桥,相对阿尔坎塔拉桥,圣马丁桥要年青一些。
桥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而桥的对岸城内,也有一座同属哥特式的天主教国王的圣胡安修道院,是胡安.古阿斯(Juan
Guas)的杰作,受天主教国王(los Reyes
Católicos)之命而建。这座修道院突出特点是雕饰华丽以及回廊上高超的雕刻艺术,这些风格,在圣马丁桥上也能感受一二。

Saint Martin
Bridge(圣马丁桥)

Saint Martin
Bridge(圣马丁桥)

Saint Martin
Bridge(圣马丁桥)在结构上,同时也是一个城门

Saint Martin
Bridge(圣马丁桥)上进城古老的大门

Saint Martin
Bridge(圣马丁桥)上托莱多的城徽
进城后就有一些小店,基本上都是伊斯兰风格。在托莱多,有两种属于艺术品的特产,其中一种就是瓷制工艺品,多是瓷盆和拼贴的瓷片,色彩非常漂亮。

瓷制工艺品

瓷片拼贴成的托莱多全景和堂吉诃德之路

城内的商店

城内的商店
圣胡安皇家修道院,又名“圣若望皇家修道院”,是西班牙托莱多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方济各会修道院,供奉圣若望,由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兴建于1477年,以庆祝他们的儿子胡安王子的出生,以及在1476年决定性的托罗战役中战胜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的军队,为两国的合并铺平了道路。
该修道院完成于1504年。选择在托莱多兴建,是因为该城位于西班牙的地理中心,且是西哥特王国的故都。
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原计划安葬在这个修道院,但是在1492年征服格拉纳达后,改变了原计划,选择葬在格拉纳达。
1809年拿破仑军队占领托莱多期间,该修道院遭严重损坏。1835年关闭。1883年开始修复,直到1967年才完成。1954年该修道院重归方济各会。
这座位于犹太区中心的修道院亮点是神气的双层回廊,一层是后哥特式风格,二层用穆德哈尔装饰加以平衡,是这座城市最值得欣赏的建筑。修道院是Juan
Guas的杰出之作,修道院内的教堂装饰得十分华丽,回廊的伊斯兰雕刻精美绝伦,两者皆是值得游人特别留意的部分。院内光线充足,种植着橘树等植物,天上还拉着大网,大概是防止鸟飞进来吧。沿着楼梯可以上到二楼,在高处欣赏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和植物图案的雕刻。修道院外墙上悬挂着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获得自由的基督徒的镣铐,非常引人注目。
这是我第一次在教堂的墙上看到挂着镣铐,当时有些疑惑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镣铐是什么意思,后来再详细看了修道院的介绍才有了答案。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Reyes(圣胡安皇家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Reyes(圣胡安皇家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Reyes(圣胡安皇家修道院)墙上的镣铐
才进城就被震撼到了,在修道院旁边喝点咖啡定定神,这是一家阿拉伯人经营的咖啡厅,风格也很阿拉伯,后来在城里才发现,其实托莱多很多咖啡厅、餐厅、食品店、工艺品店都是阿拉伯人在经营的,不知道他们是原来留下来的居民(可能性小)呢,还是外地投资者过来经营,祈求曾经在这里辉煌过的先辈的庇佑?
修道院再往前,有座阿拉伯风格浓郁的宫殿——拉卡瓦宫(Palacio de la
cava),宫墙的立面很漂亮,不过没有找到该宫殿的介绍。

修道院外的咖啡厅

Palacio de la
cava(拉卡瓦宫)

Palacio de la
cava(拉卡瓦宫)

城内的商店
这一片区域是属于犹太人区,而圣母升天犹太教堂(Sinagoga del
Transito)虽然并不太起眼,与我们习惯的教堂不太一样,但它是托莱多原有的十座犹太教堂中仅存的两座之一,同样属于穆得哈尔风格。
千万不要被教堂平淡的外表所迷惑,迈进教堂内部,墙壁的上半部分和祭台间周围的穆德哈尔式装饰会让你赞叹不已,雪松木的天花板也精美无比。大厅内保存着54座珍贵的小型拱窗,对于见惯了天主教与伊斯兰教文化的游客来说,不失为一种新的体验,可惜没能进去。

Sinagoga del
Transito(圣母升天犹太教堂)
圣母升天犹太教堂离河边很近,我们走到了河边的山坡了,山坡上长满了龙舌兰,帮峻哥的花园找了一棵幼苗,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圣马丁桥,而在另一个方向的岩石山坡上,我们看到一队攀岩者正在进行训练,再次引证了托莱多周边是户外运动的好地方。

城内看圣马丁桥
龙舌兰长满的山坡
进行攀岩训练的队伍

城边上花园(Recaredo
park)的石碑
从城边上向城中心靠拢,密密麻麻的街道让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峻哥虽然来过,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记住道路,只能看着地图走吧。
托莱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它的道路一样,也是密密麻麻的,不夸张的说,真是处处都是,目不暇给,只是你真要能全部搞清楚,那绝对需要在托莱多呆上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行。

穿越街道,圣莱奥卡迪亚教堂就在身边,这是一座13世纪的穆德哈尔式教堂在经历过大幅度改建后,仍然保留了一座穆斯林风格的雄伟塔楼。

穿越街道,托莱多主教堂的塔尖出现在前方。

穿越街道,这种圆形的城堡式建筑比比皆是。
走到托莱多最中心的区域,托莱多市政厅和大教堂都在这里,也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由于建筑太密集,这里按常理应该是有一个大广场的,但这个广场也显得很小,而且也只能看到教堂的一个面,但其实教堂非常大。
托莱多市政厅(Ayuntamiento)与大教堂同样属于文艺复兴风格,前期工程由Herrera完成,其后由画家葛雷柯的儿子Jorge
Manuel Theotocópuli修饰润色。市政厅的两座塔楼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塔尖,建筑很美。
托莱多大教堂(Cathedral de T
oledo)则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托莱多大教堂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也就是天主教西班牙的主教堂),是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
1247年动工。它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1493年完成。西班牙式哥特艺术风格在教堂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模仿了法国布尔日主教座堂,虽然5条中央走道计划是建造者意图覆盖一切的后果:用主教座堂覆盖从前的清真寺,修道院覆盖从前的sahn。它还结合了穆迪哈尔风格的一些特征,主要是在修道院的三拱式拱廊的多叶饰拱门上体现。光线和拱顶的奇妙合作是更加引人注目的方面,建筑材料白石来自托莱多附近的Olihuelas。

Ayuntamiento(托莱多市政厅)

Cathedral de T
oledo(托莱多大教堂)

Cathedral de T
oledo(托莱多大教堂)

Cathedral de T
oledo(托莱多大教堂)的倒影

天主教托莱多总教区的建筑

天主教托莱多总教区的建筑

托莱多主教堂的大门
在教堂的外围走了一圈,教堂的区域真的很大,走了很久才回到原点,再进到内部参观一下。小城托莱多的故事又可以继续:
西哥特的西班牙王子背叛自己的阿里乌斯教,归皈天主教后,国王自然是勃然大怒的。因为一些不服蛮族统治的天主教西班牙城市宣布独立,他们更支持这位归向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子。结果国王借助宗教之名发动讨伐,双方都向国外求援,结果是父子间的政治内战发展为国际宗教之战。
在塞维利亚坚守了两年之后,西哥特王子无法解决被围困的结局,投降了!
儿子成了父亲的阶下囚,这位仍然坚持天主教的王子,被国王父亲斩首了。看到这里,你都会觉得西哥特的王国确实是蛮夷,说到的两个国王,一个把女儿送上了绝路,另一个又亲手夺走儿子的性命,真的是太窝囊了。这样的国王怎能安生呢,确实,儿子死后的第二年,国王也气绝身亡了。
父亲和大儿子都没了,王位落到了二儿子身上,这位叫做雷卡雷多的新国王目睹了整个王朝的悲剧,深知西哥特王朝的文化,远远落后于原来罗马人统治的西班牙,而西哥特奉为国教的阿里乌斯教,也统治不了天主教根深蒂固的西班牙。
因此,雷卡雷多在继位后一年,如他哥哥一样,正式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开始从政治上转向天主教。
继位三年后(公元589年),雷卡雷多在托莱多召开了西班牙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他以国王的名义庄严宣布,签署对天主教的信仰,这不仅是他个人皈依天主教派的声明,也是西班牙朝廷和罗马天主教教会第一次合而为一。现在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西班牙天主教的主教堂会在托莱多这样的小城了,它有着重要的历史原因。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它深刻地标志着西班牙的命运,从此西班牙的进入了另一个天地。这一切,都是从法兰克公主嫁到西班牙开始的。法兰克公主不仅跨越了比利掉斯山,也翻越了西班牙的宗教历史。
从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此定都,到公元711年被摩尔人攻陷,故事发生的年代并不算长。
自108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从摩尔人手上收复托莱多后,托莱多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宗教中心。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从此沉寂,但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至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驻地。

Cathedral de
Toledo(托莱多大教堂)

Cathedral de
Toledo(托莱多大教堂)
Cathedral de
Toledo(托莱多大教堂)
托莱多大教堂的附近,是托莱多的中心,其实高密度地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只是我们并不能都看明白。但你能在其中感受一二,也是非常不错的享受。
托莱多街道
托莱多街道
托莱多街道

托莱多街道,兄弟会驻地(Posada de la
Hermandad),该兄弟会驻地是与天主教君主同时代的建筑,联姻使得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得以合并,并于15世纪末诞生了西班牙王国。这座建筑曾是监狱和以保护居民免受盗匪侵害为宗旨的神圣兄弟会的总部所在地,至今还保留着过去的牢房,庭院和会议厅。

托莱多马约广场(Plaza Mayor Toledo),这个广场并不太起眼,有点配不上马约尔之名。

托莱多街道
从街道穿行,一直走到古城的最高处,托莱多城堡(Alcázar de
Toledo),这座公元3世纪由罗马人建造的石砌城堡,阿方索六世将其收复。今天的城堡内设有卡斯蒂亚拉曼查地区图书馆、西班牙军事博物馆等等。
而城堡之下,就是我们早上经过的阿尔坎塔拉桥,因为我们是走完山谷观景台从圣马丁桥入城的,也就是我们已经从城的西面穿越回城的东面来了。

Alcázar de
Toledo(托莱多城堡)的塑像

Alcázar de
Toledo(托莱多城堡)
城堡的旁边就是苏克德贝尔广场(Plaza de
Zocodover),这是托莱多市内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广场,曾在1589年10月29日被大火摧毁,现在看到的广场是在原址上新修建的。
广场的入口有一个伊斯兰风格的鲜血拱门(Arco,de la
sanrge),也有一种叫法是圣血门。门前立着塞万提斯的铜像,而这一带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

鲜血拱门前的塞马提斯铜像

鲜血拱门前的塞马提斯铜像
穿过苏克德贝尔广场,沿着城墙边上向城外走去,前方就是比萨格拉门(Puerta Nueva
Bisagra),这是托莱多古城的主门。比萨格拉门有新门和旧门,相隔几十米。
比萨戈拉门朝北,建于16世纪中叶。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王徽——帝国之鹰,前后门之间为兵器院,院内竖有卡洛斯一世塑像,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城的题辞:"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关于城门的建造年代,16世纪并不算太古老,西班牙的考古工作者和旅游部门,更倾向于把它的建造年代往前推五六个世纪,那就是说摩尔人的时代城门就有了,16世纪只是朝廷了重修而已。
而事实上,至今城门的名字“比萨格拉”(Bisagra)还是原来来自阿拉伯语的“Bab
sagra”。

(Puerta Nueva
Bisagra)比萨格拉门

(Puerta Nueva
Bisagra)比萨格拉门

(Puerta Nueva
Bisagra)比萨格拉门

(Puerta Nueva
Bisagra)比萨格拉门的王徽——帝国之鹰

(Puerta Nueva
Bisagra)比萨格拉门,卡洛斯一世塑像

(Puerta Nueva
Bisagra)比萨格拉门,塞万提斯题辞:"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托莱多古城都包裹内城墙之内,自然也会有很多城门,在比萨格拉门附近就有不少,最有名的当属太阳门(Puerta del
sol),太阳门是托莱多游览的热点,它建于13世纪,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高大,宏伟,挺拔。之所以叫太阳门,有两种说法:一是称门上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二是称阿方索十世时代星象测量结果,此门位居子午线零度上,从日出到日落,日光总照着此门。

托莱多新城

托莱多老城城墙

托莱多老城城墙
Puerta del
sol(托莱多太阳门)夕照

Puerta del
sol(托莱多太阳门)夕照

Puerta del
sol(托莱多太阳门)上的日月塑像图案
太阳门旁一路小道进去光明耶稣清真寺(Mosque of El Cristo de la
Luz),建于公元 999
年,风格仿照科尔多瓦清真寺。其底层方方正正,上覆九层哈里发式拱顶。十二世纪时添加了一个罗马——穆德哈尔式的门厅。清真寺并不算大,但年代太久远了,破坏有些严重了,我们到时也没有开放。
Mosque of El Cristo de la
Luz(光明耶稣清真寺)前的建筑
小城虽小。但街道却多,建筑密集,第一次前来真的无法搞清楚太多,但那些多个王朝、多个民族留下来的建筑,真的可以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托莱多的标志

托莱多的老城门

阿拉伯风格圆形碉堡式建筑

托莱多街道上的雕塑

托莱多的一个教堂

托莱多的建筑

托莱多的建筑

托莱多的一个城门

托莱多的一个教堂

夕阳之路

大雁飞过
天色渐昏,华灯初上,天空在将暗未暗之际。短时间里出现难得的湛蓝,那是夜色来临前最美的时刻。虽然我们又走回白天曾经走过的街道,看着白天看过的建筑物,但感觉完全不同的味道,晚上的托莱多有其独特的风韵。
开始觉得真有必要要托莱多住上一个晚上了,但我们的高铁票已经买好,后面的行程也无法改动,这个愿望要到下次来西班牙再实现了。

托莱多之夜,大雁仍在飞

托莱多之夜,主教堂的灯光也已亮起

托莱多之夜,颇具风情

托莱多之夜,苏克德贝尔广场飘起烤肉的味道

托莱多之夜,鲜血拱门探看远方

托莱多之夜,古城对岸的圣塞多万城堡。

托莱多之夜,从阿尔坎塔拉桥出城。

托莱多之夜,回望托莱多城堡

托莱多之夜,跨过塔霍河,再会托莱多

托莱多之夜,火车站,是起点也是终点。
从早到晚的托莱多,一直徒步于城里城外,三万多步虽然不算是我最高的级别,但它毕竟是在两座山坡上(山谷与托莱多城)上上下下的走出来的。但对于历史如此厚重,古迹如此众多的托莱多,也只能算是窥见一管而已,还未得皮毛。
但这个小小的托莱多,有罗马的血统,有西哥特的印记,有摩尔的足迹,三种文化之都荟萃精华,更有西班牙人长久不懈的努力。
在托莱多,莫扎拉布(摩尔人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基督教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此并存共容,这也是人类和平的理想所在,如今安在哉。
托莱多,它就像是西班牙的一个缩影,在每座建筑,每条街道,你分明都能看到西班牙的神韵。
托莱多,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它已经迁到了马德里,但它古都的灵魂,还留在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