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居藏寨
从丹巴县城到甲居藏寨并不远,我们沿着峡谷一路上行,到了半山之上,一些零星的寨子不断出现。但当甲居藏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如同一幅巨型图画扑面而来,我们还是惊叹了一声。
计划了好多次来这一带,是因为这里是川西环线中较早出名的地方,当网络图片不断出现,那个在整片山坡上的村寨,那些高高的藏式碉楼,那些漫山的野花,还是那些穿藏服的美丽女子,“丹巴美人谷”之名,突然就超过了更早出名的四姑娘山。
爱好摄影的人总会被这类景色所吸引,于是丹巴成为了色驴们重要的选择。到了后来,这里更多的藏寨被发掘出来,甲居藏寨、中路藏寨、嘉绒藏寨等的,驴子们甚至开发几个寨子之间的徒步穿越线路。而甲居藏寨也许并不算是最美的一个,但却是最方便前往的一个。
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即使是一个村子,只要出名了,就可以收门票了,甲居藏寨的60元门票让人感觉突兀,不过你也可以理解为少数民族扶贫,只是人家是否比你“贫”,这就不好说了。
进了第一个观景平台,甲居藏寨就平铺在你的眼前了,大渡河峡谷在眼前奔流,卡帕玛群峰直插云天,而中间这一大片藏式房舍高低错落,就是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渡河峡谷的大金河谷段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在这里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就是与在丙中洛观景台的景色近似,只是这里是藏式房子,丙中洛是怒族的房子。
丹巴藏寨指的是居住在丹巴县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形成了藏寨的一大特色。
与以往熟悉的图片印象相比,这里的房子几乎都翻新了,以往那种原始的寨房已经不剩多少了,而高大细长的藏式碉楼,几乎已经难寻踪迹。有时旅游业带来的变化,让当地人欣喜,却让游人无奈。
总的来说,甲居藏寨还是漂亮的,景色开阔,秋色怡人,虽然它的属于藏族的独特风情已经淡薄,但它满足大部分游人的需求,这就可以了。
对这里很熟悉的朋友看到我发的朋友圈后,也说我们到了晚秋,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已经是很不错了。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进入寨子逛了一大圈,寨子里的秋意葱茏,感觉很舒适。我想如果能在这里呆上两天休闲一下,其实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我们此行来说就有些奢侈了,毕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色稻”,在甲居只能是半天,虽然不能说它是个添头,但我们最渴望的肯定还是“色稻”。
或许不远的将来会有一天,我会来这里住几天的,虽然不能肯定。用一句外文翻译成中文的体坛常用语:我不确定,我们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走了一大段石级路,上到了最高的观景台,这里的观角会更丰富。那莽苍的高山上白云飘飘,那深切河谷里碧水滔滔,雄浑奔放之中又不失清秀幽静。川西北的好多地方,都有近似这样的地貌。从古到今,人们就生活在这里,虽然这样的地貌地质的稳定性低,容易出现地质灾害。但良好的自然和气候环境,也孕育出众多俊杰良才。
这里也是出美人的地方,丹巴美人谷并非虚传。甚至整个四川,其实都是出美女的地方。而丹巴的美人,是指藏族的美女,相对于西藏的女子,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与西藏女子不一样的美。
从我们亲历西藏,再到文学艺术作品里西藏美女的形象,都是体格强壮,皮肤黝黑,明眸皓齿,笑容爽朗的,她们生活在高海拔、日照强、温差大、干燥季节极长的环境里,形成了一种粗犷豪放的美。而丹巴的美女,虽然同是藏族,但这里的气候已经完全不同,海拔不高,日照正常,温差不大、湿度合适,这样的生长环境,更容易养成秀美动人的风格。所以丹巴的美人是藏汉融合的美,她们保持了强壮体格和明眸皓齿,而肤色和容颜却似乎进行了“柔光”处理,是一种更容易让多数人接受的美。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离开甲居藏寨,“田园牧歌”结束,我们真正向高海拔进军了,今晚我们将到达色达。由于路程较长,我们又希望晚上能赶到色达五明学院看看夜景,所以我们取消了途中的一个点——观音庙。这个点相对比较折腾,不是此行重点,而且不能乘自己的包车了,要另外租车上山。后来证实放弃是正确的
这两天一直都是在山里的公路蜿蜒行驶,大家也比较疲劳,两队友也相继出现晕车症状。而我们要从甲居的2000米海拔迅速冲上色达4000米以上的海拔,对身体的考验是大的。
不上观音庙,我们在路上的时间就相对充裕一些了。途中我们找了个河对岸的小村,远看秋色不错,走过铁索桥,进村漫步也很舒服,缓解一下长时间坐车的疲劳。

桥对岸的秋色

小村之秋

小村之秋
下午到达一个叫腾都的小镇,秋色更浓,天气也渐渐寒冷起来了,我们在这里的河边停车休息。沿河的小镇很美,山上则是黄叶簇簇。一条吊桥横跨两岸(腾都桥),经幡在风中飘舞,玛尼经石沉默不言。
看了一下海拔,这里是2700多米,还不太算是高原。感觉这种小地方真的很好,宁静、安祥,很令人有归隐的心情,如果世界上没有地震,这里大概会更好。

腾都镇

腾都镇

腾都镇

腾都镇

腾都镇
不过我们也只是稍作停留,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奔向色达,奔向五明学院明亮的灯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