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大丰收的背后
(2018-07-10 10:08:02)分类: 公开 |
爱吃水果的人,今年真是一个好年。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以来应季下来的水果,几乎都是大丰收。基本上从四月份开始,各种水果大量上市的情况就没停过。
有人说今年是因为雨水较少,果树在开花的时候没有受到影响,有人也说是因为风较大,利于果树的授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不是农科人员,说起这些都不是本行,没有太多的说服性。但大自然的奇妙,造物者的随性,又不是我们普通的人能够参透的,人的身体的长成没有大年小年,但水果的收成却有大年小年。
开始是李子、桃子、樱桃、杨梅这类初夏的水果,这一类水果的特点都是不太好放,容易腐烂,运输途中损耗较大。而且这类水果成熟的季节很短,大多就是十天半月。由于这些特点,这类水果相对价格是较高的,特别是樱桃,往年国产的卖到七八十一斤也是正常的。
但今年这些水果的价格下来了好多,好的樱桃也就三四十,普通的十多二十就行了;五月份我在贵州时,杨梅大量下来,又放不了多少天,于是满街都是10元5斤的,有些甚至10元8斤。
到了六七月,热带水果下来了,打前站的是岭南佳果,让苏东坡不介意长做岭南人的,让杨贵妃露出会心微笑的,没错,就是荔枝了。这个荔枝的大年小年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常常让果农叹息。
今年荔枝下来的速度非常迅猛,开始有些小打小闹,但不到几天,火红的荔枝便席卷岭南。去年荔枝是个小年,普遍都是10元一斤,好的(如糯米糍、桂味等)可以卖到20元一斤左右,有时你想买还没有。
不过今年的产量之巨大,让供求关系直接调了个头,价格直线下降,最好的品种都超不过10元,再到了收成的旺季,那不是10元一斤了,而是10元3斤、4斤、5斤,而且还是最好的品种(糯米糍、桂味),网友把价格低叫做白菜价,可这时再说白菜价,荔枝就笑了。
我有天在花都买玉米,10元十个大玉米,我感叹好便宜啊,菜家阿姐说,今年什么农作物都便宜,水果更是便宜得没人要。她指着旁边一档卖荔枝的说,你看那么漂亮的糯米糍都只能卖3元一斤,去年这样子都可以卖20元以上的,更要命的是即使3元一斤,还没几个人买。我说那么好的品种都没人买,那些品种一般的槐枝、黑叶等的咋办?菜农阿姨说,那些品种根本就卖不出去,在树上连摘都没人去摘,省得浪费人工。
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广西的荔枝果农,在与收购荔枝的商人在谈价时,估计时价格太低,低得让人无法接受,一气之下干脆把几筐荔枝踩个稀巴烂,一年的辛劳顿成满地的糖浆,让人惋惜而又无奈。
我单位在新机场搬迁时,在围栏边上种了近百棵芒果,当时为了好成活,选择的都是粗生、容易长大芒果品种,这些品种容易长成,但挂果不多,果实较小,肉少核大,并非是改良的品种。这十多年来,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收成的,结果的季节,稀稀拉拉挂上几个,一阵大风或是一场小雨,果实落尽,树上又回复郁郁青青。
十多年中只有一年,芒果挂了枝头,果实的重量甚至把树枝垂到了地面,我们笑说趴在地上都可以摘芒果。
而今年的芒果,比那一年的结果还要多,而且很明显比那年的芒果好吃了。一批成熟后又接着一批,黄橙橙了结了满树。大家开始很高兴的采摘着果实,但果实实在是太多了,吃也吃不完,即使人人都大袋大袋的带回家,它还是层出不穷。
最后满地都是熟透了掉下来的黄橙橙的芒果,一路都是芒果的芬芳,但这些只是为清洁的阿姨增加了劳动量,非常可惜。
说到底,植物收成的大年,除了是人们的辛勤劳作外,也是大自然丰厚的馈赠,本来是个大好事,但发生在商品社会里,又会令到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造成浪费,处理不好这种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一个成熟的社会生产保障体系,它是应该能够做到处置和减轻农业生产的高收成和低收成时期所产生的矛盾,令到生产平稳发展,收入保障稳定。水果大年小年的问题,从水果的本质来说,水果还是水果,它的价值并不因大年小年而发生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是它的价格,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后的价格变化。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生产保障体系是否可以发挥作用呢?比如政府的导向,让罐头厂、酒厂、干果厂等食品加工行业去消化这个大年,大量收购大年的水果,并在小年中推出这类水果的制品,以补充小年中顾客需求的缺失;又或者政府提供交通运输上的便利,将大年农作品大量运输到不生产该类作物的外地,尽管运输增加了部分费用,但在外地也能有个好价格,更重要的是不会浪费这种上天的馈赠和农民的辛劳。这也能做到减轻大小年对农业生产和收成的影响,平衡顾客的需求,这样的社会生产保障系统才是有效的。
诚然,要做到这样,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但总体的得益肯定大于付出的,但问题是现在没有一个组织者,这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了。
另外也会有人说,生产者都太自私了,为啥就不能将这些作物送给贫困的人,送给那些吃不起的人。为什么宁愿烂在地里或直接踩烂也不成全他人呢?
这时我又突然想起了小学的政治课本里曾经有过这段一段教材,那就是在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好多养奶牛的农场主,因为生产的牛奶卖不出去,干脆把牛奶全都倒进了臭水沟。我们的课本上批判这种行为为资产阶级冷酷无情,宁愿这样也不愿意施舍给街头流浪的众多无产者。
这个问题离开了经济领域,瞬间上升到政治和思想领域里了。诚然,如果你是一个慈善家,你拥有无忧的生活和无限的财富,你当然可以在某些时期放弃你的部分收入和财富,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但作为一个以生产为生活来源,他们每一步的生产都是辛劳的,并不是个个都富足的农场主、水果种植的农民,他们并没有慈善家们的经济实力和富足的生活,他们又凭什么一定要拥有慈善家一样的心胸呢?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当习惯了低格和免费的产品后,这个产品的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回到高的价格,这对于以此为生的生产者来说,他们的利益损失是巨大而又长期的。生产者自毁产品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已利益的保护。
再推进一层,那些所谓的“有需要帮助的人”、“流浪汉”到底有多少?是不是真的个个都需要帮助?如果在别人辛勤劳作的时候,你却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么你凭什么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呢?
当我们批判“资本家”的无良时,我们的“无产者”是不是该先自强起来、自立起来,不要靠施舍度过你的一生。
所以,当政治的倾向性太强的时候,我们会偏离和违反了经济的规律;当你上升到道德层面去要求别人的时候,你自己的道德先要达到这个高度。
不然,社会的价值观也会出现大年小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