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怒江大峡谷——奔向心中的香格里拉(二)

标签:
怒江大峡谷杂谈 |
一夜,飞机降落在一座狭长的山谷口,飞行员不知何故濒于死亡,四乘客安然无恙。第二天清晨,飞行员在临死前断断续续地说,这里是中国藏区,附近有一座叫香格里拉(Shangri一la)的喇嘛寺,他们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食宿。当他们正准备向香格里拉走去时,一位由十几个藏民簇拥着能讲一口纯正英语的张姓汉族老人出现了。老人告诉他们,这里叫蓝月山谷,是进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山谷前端的那座形如金字塔高耸人云的雪山叫卡拉卡尔,海拔28000
英尺以上。张带着他们爬山攀岩,几乎走了一天,最后穿过一片云雾缭绕的林海,终于到达一座喇嘛寺——香格里拉的中心。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
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数千居民,居民的信仰和习俗不相同,有儒、道、佛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领域,在处理各教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守着“适度”的美德。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罪恶的根源,只有适度是完美的。这使得香格里拉社会祥和安宁。
香格里拉有许多神秘、奇妙的事情。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山民都十分长寿,许多超过了百岁并显得年轻。长期修持藏传密宗瑜伽的最高喇嘛有250多岁,理政香格里拉已100
多年。然而,香格里拉的居民如果离开了山谷,便会失去他们的年轻。
在香格里拉,康威和张以及最高喇嘛进行多次交谈,探讨了一系列宗教、哲学问题。康威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两方面均十分优秀的年轻人。通过交谈,他已和最高喇嘛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心灵感应”,而最高喇嘛也有意选康威做他的继承人——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们的飞机降落在香格里拉的真
正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观察,他们四人均认为香格里拉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幸福的社会。康威迷恋香格里拉的优美恬静,巴纳德舍不下香格里拉丰富的金矿,布琳克洛小姐则准备在香格里拉传播她所信仰的宗教教义,他们都不愿离开香格里拉。只有马林逊总想回到英国,但路途遥远,又不能孤身一
人回去。马林逊终于抓住了最高喇嘛辞世。马帮脚夫送货到香格里拉的机会,请求康威作伴离开香格里拉,而康威因为香格里拉喇嘛寺里另一位神秘的满清皇族小姐洛森的原因,同意跟
他们一起离开。康威再次出现时,是在重庆的教会医院,他已丧失记忆,马林逊不知所踪,而在香格里拉看上去只有18岁的洛森,成了医生眼中“见过的最老的女人”,她在把康威送进教会医院后,也很快死去。在坐船回英国途中,康威在听肖邦的钢琴演奏曲时恢复了记忆。这时,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悲哀。一种“宇宙的,遥远而非个人的悲哀。当天夜里,他便独自一人悄然离去,不知去向。
小说描绘了一个隐藏在中国西南部的净土乐园--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藏族生息之地。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王国。在那里,三条河流交汇在一起,群山高耸入云,山顶白雪皑皑,脚下深草成茵,覆盖大地。
作者把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大萧条、全球探险热等融入书中的人物中。反映当时人们就是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这部小说惊险、刺激、离奇、富于戏剧性。更难得的是,阅读这部小说将是一次身体、心智和灵魂的体验。
而后来西方人在中国境内寻找香格里拉的经历,更是精彩,他们发现了许多具有香格里拉特点的地方,稻城、丽江、中甸、丙中洛、西藏等,这些地方都可能是香格里拉的所在。但根据小说中描述三条河流交汇、蓝月山谷、脚下的草甸、寺庙等特点,西方人觉得丙中洛是最具有这些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