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你扶吗?
(2011-09-13 21:00:52)
标签:
杂谈 |
如果我二十年前问你这个问题,你可能会骂我:你丫脑子进水啊?当然扶啦!
因为那个年代基本上谁遇到这事,都是会去扶的。
我今天再问这个问题时,我大概还是会捱骂:你丫脑水进水啊?当然不能扶啦!
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今天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择不扶的人更多了。
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昔日与如今的选择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区别?从表面上看是出现了一些老人跌倒后恩将仇报,指证扶起他的人就是撞倒他的人,让本来做好事的人惹来一身骚,洗也洗不清,有可能落得个做好事却变成了坏人的悲惨下场;从深层看这也折射了人们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的缺失。
昔日扶起跌倒的老人仿佛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这是人们同情心的一种表现。扶助弱者的爱心通常也会得到受助者的感谢和社会的赞扬,人们何乐而不为呢?说真的我也真的扶过跌倒的老人和小孩,做了这些好事,我的内心会得到一种满足,不什么不扶呢?
如今人们面对跌倒的老人,心里是复杂的,其实是想扶的,但又担心扶起后,一些老人找不到人为跌倒买单,正好抓个替死鬼。虽然这种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但发生过一次两次就足够让人们警惕,因为此类事情的影响太坏了。事实上小问题确实是会影响大事情的,像一个郭美美就足以毁掉整个中国红十字会外加影响整个中国的捐款一样,按这种破坏程度来算,枪毙郭美美都可以。
在社会與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层面为该不该扶老人争论不休之际,卫生部仿佛很合时的推出了一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请注意是技术指南),在这个时间推出,是个正常人都觉得是针对社会这种争论而推出的。
但明眼人(甚至是盲眼人)都会觉得,这技术指南所指引的与社会争论的扶不扶老人的问题是两码事。人们争论的焦点是一个伦理道德与法律的问题,是人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的问题,而卫生部的指南完全是技术问题,对争论完全不起指导作用。
这个指南,光是个名字就让人不好看懂,什么叫技术干预?虽然我文化不高,但月儿弯弯照着的九洲比我文化还低的人多的是,那些人都能看懂吗?除了对争论不起作用,我觉得甚至还对这个问题起负面影响,在社会正呼唤见义勇为精神、提倡伦理道德的今天,这个指南的发布有唱了反调之嫌,似乎为见死不救的“冷漠”提供了新的借口。
我想这指南更像是医生用的,人民大众更需要的是一份伦理道德与法律的指南。
至于技术干预指南,一般人不会有那么多的医学知识去评断老人当时的身体状况,从而介定该不该扶。也不可能看到跌倒的老人,就先去了解有否这个症状那个症状的,采取这个方法那个方法的,估计等到你了解完了,处理完了,那老人如果不是挂了,说不定也已经能自己爬起来了,还扶个鸟啊?
我问过好多朋友,在见到老人跌到时扶不扶时,大多数都会说不扶,有一些回答说直接打120好了。究其原因不是大家没有爱心了,而是心中没底,也怕麻烦,怕惹事上身。甚至于120也不打,直接闪人算了,你打120也会留下你的手机号码啊,你就不怕人家就是指证打120的就是肇事者吗?
好端端的这事情,弄成这样,直让人怀疑这社会到底怎了?郁闷,纠结啊,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我脆弱的心HOLD不住了!
其实,无论于情于理我们都是应该扶的,问题是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地方可以说通情和理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