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流”与“浊流”

(2011-03-27 00:04:01)
标签:

杂谈

在中国的古代,皇帝不知道是日理万机、劳心劳力的缘故,还是由于三宫六院、妻妾成群的原因,万岁千岁与万寿无疆之愿望有点虚幻,连长寿的都不多,往往是很年轻就一命呜呼。

 

年青的皇帝呜呼了,常常年幼的太子就登基了。由于太子年龄尚小,常常需要其母辅助。而在封建时代里一个女人的学识和能耐通常又都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对政治的敏感度是比较弱的,遇事自然也会找一些亲近的男人去商量解决,最最亲近的自然是自家的人和侍奉自己的人,于是外戚以及宦官实际上掌握了很大的权力。

 

这一类的外戚和宦官之流,基本都那些在宫庭里把关系学玩得溜溜的人,它们亲近着皇帝,掌握了皇帝的所需,并借助皇帝的力量,打击异己,谋求私利。这类人在当时被称为“浊流”。

 

而一些依靠才干与学识登位的官员,它们是真正的实干家,并自称为“清流”。它们痛恨“浊流”势力,并伺机铲除“浊流”。

 

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某角色出场,观众们总喜欢问:这人“忠”还是“奸”的?如果电影了出现了这两类人物,“清流”肯定被定性为忠的,“浊流”自然就是奸的了。

 

“清流”要清算“浊流”并不太容易,因为与皇帝的距离的差别总是让“清流”处于劣势,它们的铲除计划总是无法实现,反而因此遭到“浊流”的镇压。宦官常常将犯事之“清流”以官僚结党为由,将无数“清流”投狱或处斩。

 

这是古代政治斗争中很常见的一幕,这种斗争的结果往往是,稍有骨气的人都被打压,而以关系和贿赂的官员当权。一个皇朝到了这个程度,离灭亡通常都不太远了。

 

这历史一路走来,这样的剧情不断上演,历史的经验未能吸取,历史的教训却总是重现。到了今天还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肯定是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古代的人明知“清流”处于弱势,还是有大多数的人抱紧正义之感,不惜牺牲,而以成为“清流”为骄傲,人民大众也视之为英雄的话的话。当代社会可悲的是,趋利的思想已经让大多数的人选择更容易得势得利的“浊流”,视“清流”之牺牲为可笑。

 

“清流”与“浊流”不是无是生非,而是人生的大是大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浊流”得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时代就得更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棉
后一篇:牡丹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