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2010-05-28 09:19:49)
标签:

阿克巴大帝

法塔赫

阿格拉堡

老城

布西格里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二)  法塔赫布西格西(FATEHPUR  SIKRI)

 

世界是一座桥梁,你可以跨过它,但不要在其上面建房。如果渴望一时,就会渴望一世。

       ————耶酥

 

    以上这句话用古兰经文刻在了法塔赫布西格里的贾玛尔清真寺的拱门内,我们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想出来的做法,如果知道,我们甚至可以让他告诉我们地球毁灭的时间,因为他太有预见性了。

 

在阿格拉的游人,比较多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一睹泰姬陵的风采后,基本上已是无欲无求,迅速赶往下一站。而法塔赫布西格里,通常是让人遗忘的一个点。

 

毕竟离阿格拉有4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按LP的指示找到了长途汽车站,这里有前往法塔赫布西格里的班车,车站售票员把这个长长的地名读得非常顺溜,像唱歌一样。长途车非常的破旧,有点像我们市郊停放着的报废车。不过票价便宜,每人只要27RB。

 

法塔赫布西格里的宫殿建在了一座山上,我们先去了山下的老城,以一个繁华市集作为街道的老城,出售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这里到处的小摊都摆放着一种叫KHATAIE的饼,被摞得老高来出售,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我们买了些来品尝,和我们广州的合桃酥味道差不多,不过是用牛油做的。

 

在一个热情的小朋友带领下,我们从老城爬上了贾玛尔清真寺,这座因纪念沙.贾汉皇帝的爷爷阿克巴大帝的战争胜利而修建雄伟建筑,有着一个54米高的入口,被称为“胜利之门”,这个门也是全印度乃至全亚洲最高的、最有气势的大门,按它的高度算起来足足有18层楼高,这还只是它的建筑高度,然而“胜利之门”建筑在一个山坡之上,再加上它高高的楼梯,高度更是惊人,于是所有人看它的时候都得仰视着。进了这个大门是宽阔的广场,可以想象当年阿克巴在这里“阅兵”的盛大场面。

 

寺里有一个白色大理石建筑,是一个圣人的墓,当年阿克巴大帝为求子来到这位圣人面前接受指点,后来终于有了儿子。阿克巴一高兴,说这地方既然那么好,我们迁都来这里好了,于是便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在清真寺后面的庞大的宫殿。

 

如今,这个白色的大理石建筑仍然香火很旺,无子的印度妇女仍然会来到这里,在印度修缮得最好的JAILS(大理石屏格)上系一根许愿的丝带。我和当地人一道进入了墓内,内室里有一个像中国的龙床般的墓,全用贝壳等闪光材料修饰,非常的漂亮。那些求子的印度人除在室内四角对着墓穴默默许愿外,还得绕“龙床”一周,最后恭敬的行礼,把花放在“龙床”上,有点像我们国家的遗体告别仪式(得罪得罪)。

 

而贾玛尔清真寺不用收取门票的原因,估计和这个如此灵验的地方有关,由于有太多当地人需要前来,不方便圈起来作为旅游景点。

 

阿克巴大帝进入了这个“胜利之门”,就在后面建设他的宫殿了,这里成为了印度最强盛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可谓辉煌之极。同时他也给这个首都的建设带来了新概念,除了建筑设计非常奇特之外,还体现了他人道的一面。城堡没有建筑任何的堡垒,或许他已经认识到,保护这座城堡,靠的不是武器,而是民心(看来他与孙子沙.贾汉都是建筑大师兼建筑狂人)。城堡建好后,好多原本在阿格拉的大臣都和不少的民众也搬到了这里。

 

但是,由于法塔赫布西格里这个地方过于缺水,水源不足,在熬了十多年后,在想了好多办法都没效之后,阿克巴大帝也终于顶不住了,毕竟有那么多臣民跟着自己,生活用水都没法解决,还怎样开展“科学发展观”啊?于是阿克巴一声令下:还是搬回阿格拉吧!

 

这迁都之事,阿克巴大帝与我们明朝的朱棣相比,确实是有些儿戏,不过也显得更加感性。

 

在成为首都十四年后,法塔赫布西格里遭到了彻底的废弃。

 

我们徜佯在古城里,这里的建筑特色确实与阿格拉堡不一样,没有了阿格拉堡的雄伟与精巧,但建筑之间留出了许多花园、水池等我们今天称之为人性化的建筑物,让人感觉到一种开放式的自然美感。花鸟鱼虫代替了刀枪火炮,壁垒森严变成了自在随意,特色非常鲜明,不能不说这是阿克巴的特别之处。它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通风的楼,每上一层建筑就会小一点,最后最高的地方只有一个小亭子,远看十分有趣,据说是原来侍女们住的地方,看来当年的侍女真不少。另外这里的雨水收集设计相当合理,所有的雨水都会通过相关通道汇聚到一个大池子里。可惜即便是这样,还是没能挽救这里。

 

耶酥的那句话像是一个预言,阿克巴大帝尽管跨过了“胜利之门”,却迈不过法塔赫布西格里的命运。

 

由于是迁都不久又搬走的缘故,宫内许多地方都呈现出未完成的迹象,许多柱子都只雕刻了一半,有些甚至来不及雕刻。热风吹来,我们犹如听到一首未完成的交响曲。

 

技术高明的大师造了许多新的神像,可时辰一到,就给抛弃在神圣的遗忘之河里了。

                                             ————泰戈尔

 

    缺水葬送了这个首都,让我突然想到了水,这种被我们称之为生命之源的物质,在我们广州的日常生活中好像并不缺乏(实际上广州也是缺水的),人们对水的珍惜程度有限;但在印度缺水的情况非常严重,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点。而在今年,印度持续干旱,雨季迟迟未来,气温居高不在,大多数地区无法耕种,水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们云南的旱灾大体也和这里一样。

 

我也想到了两个小故事,一是在书上看到的一个中国人在欧洲与一家比较富裕的人家住在一起,他注意到这家欧洲人用水非常节省,就认为这里的水费很贵。但有一天他终于知道了水费的价格,原来非常便宜。他就不解地问那家人:这里的水费那么便宜,为什么你们用水还那么省?欧洲人回答说:我们在乎的不是钱,是水!

 

另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我身边,我香港的亲戚一家有次住在我家,这家人两个大人两个孩子,我看到这个母亲在给两个孩子洗澡时,不是像我们那样用花洒哗哗的去冲洗,而是用一个胶盆接水来洗,她先用一盆水给小儿子洗了澡,又用这盆水给大儿子洗了澡,接着又用这盆水洗了小孩的衣服。我们正想过去告诉她这样洗得不干净、不卫生的时间,她却站起来问我们要不要把这盆水留下来冲厕所,我听到这话顿时哑口无言,感觉羞愧难当。我的这个亲戚条件比我好多了,却能这样节省用水,而我们自己呢?

 

时下有句用得挺多的名言:一颗马钉决定了一个帝国的兴亡;

而在法塔赫布西格里,一个水源也决定了一个首都的命运。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开住法塔赫布西格里的长途车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法塔赫布西格里老城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法塔赫布西格里“合桃酥”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54米高的胜利之门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胜利之门的背后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JAILS(大理石屏格)上布满许愿求子的丝绳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圣人之墓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进了这个不显眼的小门,就是昔年莫卧儿王朝的首都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堡内的红砂岩建筑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传说中侍女们的房子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从耆那教风格的占星术士屋向外观看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简洁而开放的建筑风格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雕工细致的柱子
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六)
这里的火热让水的精灵却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