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啊,请到天竺来吧!——北印度游记(一)


标签:
白色大理石lp大厅贱民印度 |
一、梦里的北印度
天空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空虚
以便大地在那儿
建筑梦想的天堂
作为一个喜爱行走的人,印度自然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只是我一直觉得它离我有些远。梦想和现实本来就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它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神秘的宗教,给这个国家披上一种迷幻的色彩,也增添了我与它的心理距离。
来前我们对印度的了解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就知道英甘地(后来才知道她与圣雄甘地没有什么关系)、泰戈尔、德蕾莎修女、尼赫鲁、德里、泰姬陵、恒河等的,关键词不超过十个。
因此,当我与肖峻终于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们都相视而笑,感觉有些不太真实:我们真来了!
自古以来,当人们开始有梦的时候,地球上就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所有的梦想都找到了家园————这个地方就是印度。
与肖峻结伴远行,是近五年来的第四次,06年的西藏阿里,07年泰国和柬埔寨,09年的尼泊尔,以及今年的印度。许多年前我们俩分别被俱乐部评为最佳老驴和新驴时,就希望能结伴同行。这些年,远远近近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今年的印度行结束后,我们的携手可能要在两年以后了,因为他已经决定明年起用两年时间骑车环游中国的边境线,这是一项惊人的计划,我相信他能成功。
此行的线路安排主要是根据LP中文版《德里、阿格拉、拉贾斯坦》介绍的,参考了里面的“王公之旅”的一个月的行程,再根据小烟子她们过年时去的攻略,增加了瓦拉纳西和克久拉霍两个地方,行程20天。另外与她们优闲的行程安排相比,我们的行程比较紧凑一些,增加了斋普尔这个点。
出发前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印度北部四月大面积出现高温现象,破了52年以来的纪录,由于雨季迟迟没有到来,许多地方气温都是45多度左右,单一个拉贾斯坦地区就已经收到了100多人因高温致死的报告。另外印度的局势也非常紧张,欧美国家警告新德里将发生恐怖集击,后来更在五月一日,美、英、澳等国再次联合发出警告,称恐怖集击极可能在近期发生,号召本国在印度的游客注意安全,尽快回国云云。
在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时刻,我们却悄然踏上了印度古老的大地,不能不说需要一些勇气。
在德里下飞机的时候,遇到了来接机的我们驻德里站的站长,他听说我来玩也惊呼:怎么现在来啊?太不是时候了!
不过,我还好像从来没有在最好的时候去过最好的地方,其实,缺憾未尝不是一种美。
具体行程:德里/新德里——瓦拉纳西——塞特纳——克久拉霍——占西——阿格拉——斋普尔——乌代布尔——焦特布尔——格伊瑟尔梅尔——德里/新德里
二、德里/新德里
贪图果实
错过花朵
应该说德里/新德里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很少看到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如此混乱与肮脏的。由于德里机场和车站的骗子闻名于世,而我们到达德里的时间又太晚了,我们采取了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广州通过网络先订好第一晚住宿的客栈。不过德里人宰客的特性在网络上就反映了出来,它们的报价都比我们事先了解的高,肖峻发了几家客栈,基本都一样,一提折扣之事,对方连邮件都不回。最终也硬着头发订了家LP介绍的算是中等的客栈,800RB,算了挺贵的,但在游客聚集区,对方可以来机场接车,不过要收几百的车费,肖峻也硬着头皮照订了,反正就只住一晚,我们想象的中等客栈条件一定不会差,能够让我们一解近六小时飞行的疲倦。
不过我们想错了,接车司机接到我们后在酷热的街道上一轮狂奔,45分钟后七拐八拐进入了一个近似中国七十年代农村小镇的地方,昏暗的街灯下一群牛优哉悠哉,对我们的喇叭毫无反应,野狗到处狂吠,巷道越来越窄,这时司机说到了,晕死,这就是所谓的游客聚集区啊?司机很礼貌的说,就是这里,往巷子里走就是。
进了巷子不远,果然有不少客栈,有点像加德满都的泰美尔地区,不过却是乱多了。房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好,一个很小的房子放着两张几乎并排的床,空调是有的,只是安在了床头,声音轰鸣,很有气势:)
看了LP的地图,原来这里离火车站很近,我们就出去走走,顺便也想搞点宵夜吃吃。果然,走了不远就是火车站,天啊,怎一个乱字了得,广场上贱民横七竖八,警察一手拿枪,另一手拿着棍棒驱打贱民。街道上粪便处处,脏水横流。那些小食摊档却在这环境中红火着。各种油炸的食品吸引了不少的人,我们本来想喝个印度特色的酸奶,正想买之时,突然惊见脚下有一黑黑小小的老太婆蹲在臭水沟旁洗档口的杯子,顿时胃口全无,还是回客栈睡觉好了。
空调仍然在我头旁轰鸣着,一夜里我梦到的都是拖拉机。
第二天我们一早起来去火车站买去瓦拉纳西的火车票,我们穿过了横七竖八的人群挤进了火车站,找到了外国人售票处,很方便就买到了车票。印度的铁路系统是英国人统治时就建设起来的了,是印度人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营历史比中国早多了,感觉上还是比较方便的。
在德里/新德里我们要去的点不多,红堡算是一个,它是莫卧儿王朝最辉煌的时代留下的产物,尽管现在已经有些顾影自怜的感觉,但其公众大厅、私人大厅、清真寺等仍然雄伟。这座由红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筑成的古堡,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保存很好。后来我们发现印度几乎是所有的城市都会有一座类似的城市宫殿,基本上都能保护得不错,非常难得,我想这与印度近几百年没有太大的战争有关。
最令人印象深的是大厅中间有一道凹下去的槽与外界联通,开始看不明白是什么用途,细看之下原来是用于排雨水之用。由于缺水的原因,红堡所有的地方都有排雨水的沟槽,最后汇聚到一个大池子里。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也去了新德里,这个由英国设计师鲁琴斯以折中方案构筑的新区,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整洁与漂亮,其中心康诺特广场也到处是折拆建建,整个新德里好像也受到了广州的传染,都在搞穿衣戴帽工程。只是广场周边的高档餐厅并没有闲着,有钱的印度人与游客都希望在这里强劲的冷气中,躲过那气温灼人的中午。
我们用半天像走马观花的走过了德里,得到的印象未必是准确的,因为从身份上看,我们仍然是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