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与现代语言(三)

(2007-06-12 13:10:25)
     (续上篇)
    二十二、《棠棣》这篇是写兄弟、朋友、夫妻关系的,其中有三个挺有名的比喻,至今仍在用。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说的是棠棣的花萼紧紧保护着花瓣,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的关系,这里用作比喻兄弟的关系。在如今,棠棣之华不仅可以作为兄弟关系比喻,也可以延伸到一切良好互助关系的形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兄弟之间的事在家里自行解决,一致对外。兄弟阋墙也成为了现代的成语。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一看就会觉得这句很熟,是啊,我们经常都能在乡下一点的地方那些结婚的喜庆场合中看到,但通常是在门口的对联里。百年好合,琴瑟和谐,确实是一种美满的愿望。只是《诗经》大概也始料不及,它的句子能走进那么多人的结婚殿堂。
 
    二十三、《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天啊!我至今不敢相信这是人写出来的,只是十六字,简简单单的十六字,就把那么凄美的情景描述出来,情融于景,情景交融,实是难得,这种反朴归真诗句,真是文字中的上品。
 
    《采薇》很长,很难都记住,不过有了这一句,人们就难以忘记《采薇》。
 
     在紧接着的一首《出车》里也有相似的诗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与上句相比,意思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区别,只是上句的杨柳和雨雪的姿态更为优美一些,也更接近后世文字的表达方式,因此下一句只能望着上句喊出一句:既生瑜,何生亮!:)
 
    二十四、《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在《诗经》中有许多“于飞”的写法,不管是鸿雁、燕燕,还是凤凰、鸳鸯,还是什么能飞的东西,统统都用“于飞”,于是后世许多人在描述能飞的动物时,也用上了“于飞”。哪天我坐飞机了,不知道有没有用“浪子于飞”来描述?《诗经》与现代语言(三)
 
    “于”在这里其实只是放在“飞”字前的一个助词,没有什么实际含义,只是凑字数而已。好在别人在用这个意思时,都把“于”字带上了,没让它暗自落泪。
 
    二十五、《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这漫长的夜晚要到什么时候啊?夜还没到尽头呢!
 
    当一个人面对夜空发出如此的感叹时,你可知他等待的孤独?
 
    也许是这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诗句,使夜未央的说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在口语中我们很少看到,但在诸如歌词一类的东西上就很容易找到这个“夜未央”。
 
    二十六、《沔水》:莫肯念乱,谁无父母。谁无父母,这个如今仍然常用的口语2500年前就有了。
 
    二十七、《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首诗的诗句很有气势,如“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但他的结句更为精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以把它制成玉器。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成语了,它的意思也外延化了,就是别人好的经验,也可以为自己所用。
 
    二十八、《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临薄冰
 
    意思不用解释了,我想,如果我出生于古时,又那么有幸让皇帝挑去编词典了,当我苦苦寻找典藉时看到这里时,我一定会大喜过望,因为这一下子就有现成的好几个成语:)
 
    二十九、《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也。这句也证明了弹簧发明于2500年前,不然就不会那么早就有巧言如簧的成语了。
 
    唉,2500年前的人就知道口花花的人就是面皮厚,咋到了现在人们仍然没有改好啊?:)
 
    三十、《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望着高高的山,走在风景如画的大道上,这真是我很喜欢的意境,很有我们背包客走在原野上的那种感觉。
 
    而高山仰止作为现代的成语,则是表达对崇高目标的一种尊敬和羡慕,就像我在看《诗经》时的感觉一样。
 
    三十一、《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诗经》的篇幅到了小雅、大雅、周颂、商颂之后,开始变成了“长篇连载”,一篇比一篇长了,先前那些简短清丽的“小品”不见了,估计是众开始农闲时节,有时间陪着那些长篇过日子了:)
 
    不过在那些长篇中仍然有一些简短的好句流传至今,像这个进退维谷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也该让现代语言留一个位置给它。
 
    此篇中另外有一句我也很喜欢,也曾经见过在现代文中有人使用。靡有旅力,以念苍穹。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以能祈求上天的恩赐。这大概是一句无奈的慨叹。
 
    三十二、《云汉》这篇中有两个现在成语的出处值得一提。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当然,这里的兢兢业业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意思,就像害怕响雷和闪电一样。现代的兢兢业业,保留了谨慎的意思,增加了勤恳的含义。但《诗经》显然就是这成语的出处。
 
    这词在《诗经》里不止一次出现,如《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愿意与上句基本一样。
 
    另一个成语的出处是:我心惮暑,忧心如熏。我们现在用的是忧心如焚,不过焚与熏在古意上基本相近,都是烟火熏烤之意。
 
    虽然还有很多发现,但暂且记下这些,也算是我学习《诗经》的一个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