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券?非诚不要!

(2009-02-11 14:24:39)
标签:

杂谈

分类: 热踪评论

主要内容:各地政府指望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和经济,有没有想过老百姓真正缺的是什么?没有救大众和救经济的诚意,这样的消费券宁可不要。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经济和消费市场出现明显下滑之际,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在内,不断有学者建言中国政府直接给百姓发钱或消费券,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2008年12月杭州市拿出1亿元,给市民发放消费券,中小学生每人100元,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人员、低保人员等每人200元;成都市向低保对象等38万人发放了3791万元消费券;南京市正在酝酿发行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将派发给主城区20万户城市居民,鼓励他们到市属40多个景点旅游,带动旅游业和购物消费。

 

当前正值地方两会召开之际,发放消费券更是成为代表们的热门话题,不同的建言版本层出不穷,似乎消费券不发不可、一发则灵。但是成为一名消费者,一名市民,我倒是在想:此时此刻,政府想到发这个券那个券给我们,是什么用意?是帮助我们,还是让我们埋头消费,掏空腰包?危机之下,有关专家不研究如何提高市民、农民的收入如何稳定,社会福利如何提高,一个劲让我们消费,什么意思?

 

     看看那些专家是怎么算这笔帐的吧。专家说,每一位中国公民获得100元人民币的购物券,如果3个月内消费完,可创造1.33万亿元人民币GDP,这相当于中国一个季度GDP的18%。南京市旅游局认为,2000万元旅游消费券能带动2个亿的购物消费,因为他们早就制订了一套办法:消费券必须和等额现金配套使用,为此,领取消费券的对象被“锁定”在富裕的江南八区,这里是非农业人口集中区。

 

好个“唯GDP论”!为了稳住GDP,让收入来源有减无增的公民拿着必须要搭钱消费的券去冲刺GDP,这是解决消费不振的根本办法吗?简直就象是“包裹糖衣的毒药”。专家们有没有想到:消费拉动了商场超市的消费,那些做小生意的人怎么办?人人都去消费,等券花完了,物价上去了又怎么办?稍长一段时间后,经济再出现萧条,又该怎么办?

 

为什么消费券不发给急需要的人,为什么消费券不是以现金的方式发放,为什么消费券深受热衷于经济指标的地方政府的新宠,原因不必细说。政府的这种心态和做法,与“如何追求全民财富提高”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国人都知道,为什么我们有钱不敢花,为什么我们缺钱花?就是因为我们中还有许多人没有医疗保险、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和就业环境逼着我们不敢多花钱。假如有一天真的消费券发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头脑一热,转眼花掉,这除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经济指标,对我们生活的疾苦能起到根治作用吗?能提升人民的整体社会生活水平,达到“共享发展成果”的效果吗?

所以说,政府发放消费券,非真心诚意,没钱的老百姓宁可不要,想救大众,救经济,就请发现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