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房价不易,限地价又有何难?

(2007-09-22 16:51:43)
标签:

房产/置业

分类: 热踪评论
 

我所在的城市、我所在的地段,一年不足的时间,地价从150万元/亩飙升至450/亩。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降低房价”,或者理性一点说是“限涨房价”还有什么希望。我翻了翻温总理在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一年来政府的确按施政报告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教育领域),但可以肯定地说:“按四套方案进行整治房价”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目标。

放眼全国,各地房价、地价跟风涨,房子也已成为最抢手的“卖方产品”。当然,最能“卖弄、标榜”自己是“卖方”还是土地,现在哪块土地竞拍不经过几十轮、上百轮地举牌叫价?各地土地储备部门早已成为地方的“二财政”、名至实归的“大地主”。这牌子轻轻一举,就意味着近百万成本砸进了楼盘里了。抢房、抢地现象屡见不鲜,让人似乎感觉:中国已出现了房地产业“房荒”、“地荒”?

更令人忧心的是,现在谁会相信房价要降?有钱有房的,谁不认为房价是优先考虑的投资渠道?这么一来,房价上涨更会越演越烈。

再来看看土地部门是怎么反应的,国土资源部前一阵子放出话来:我们近期将曝光土地违法使用案件。房地产内业人士都知道,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开发商为什么抢购土地时敢一掷千金,不就是国家土地政策做了强有力的“后盾”?经营性用地一直在收缩,土地出让金不允许返还,毛地不允许挂牌,看起来似乎解决了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问题,实际上变相地打压了小开发商,使得房地产开发越来越趋向垄断,越来越胆大。有些开发商拿地时,光土地成本就已突破了现行的房价,就是因为他们看出土地部门现行政策越来越严,“土地口袋越扎越紧”,只要把十分稀有土地拿在手,不管花多少钱,都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土地大盘操控在手,还怕房价操控不了?这样的政策能不对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客观地说:土地是无本之源,政府不可也不能视土地为主要收入源头,而应该通过在土地使用中进行调控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土地政策和地价千变万化,政策过于死板,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举一个例子:法律尊重物权,但土地部门却借“盘活存量土地”为名,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收回“两年内没有开工”的经营性用地,用于新一轮的“招拍挂”,攫取更多的土地收益。而存量土地为什么不开发,许多原因是因为土地部门的政策变化快、管得过死,使得后续手续无法进行下去。所以,许多地方的土地部门和房地产主管部门,关于房价上涨过快的责任原因有关争论,我更不赞同土地部门的做法和说法。

相比之下,降房价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作,操作难度大,而土地部门限制地价相对就容易一些了。限地价,无非会使政府的土地收益下降,并不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作。据统计,全国每年新批建设用地400万亩,被新兴开发区占去七成,而这些开发区地均创造GDP和税收并不及零散型的建设用地,因此,放宽住宅用地指标,减少土地浪费现象(如扩大容积率也是一种节能节约行为),很有必要,也有利于平抑房价和国家利益。

具体的限制地价方法,我认为应该将土地的出让方式由单一的“比资金”,向“比管理”转变。土地供应前,政府应根据确定好的土地规划条件和房价控制目标,设定土地出让价“警界线”,事先确定好最终销售的房价,再进行公开竞拍。这样不但可抑制房价,而且可以通过公平原则,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竞争。土地的出让价格一旦超出“警界线”,也可以采取摇号的方式,确定最终取得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