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热踪评论 |
据报道,查处房地产与官员勾结将成为今年整治房地产的一项重要行动,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建设部、监察部等多部委督导组已临场办公,开始行动。如果情况属实,看似“惩治奸恶、拨乱反正”,实恐又要“拉”房价一把。因为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问:又要向开发商下手了吗?以后买房不是更困难了?不要忘了影响房地产最重要的中央机关并不是国家建设部、监察部等,而是国土、税务、发改委、央行,甚至是国家统计局;影响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不是房价本身,而是市场。
勿庸置疑,这样的行动只能影响个别部门、个别企业和个别人,对房价的增势大局不会构成影响。从国六条、国九条开始,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都直指开发商,然而几年后,房价还是上升到了让人不敢触摸的数字。过去的俗话是说“三十而立”,据统计,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他人帮忙,不吃不喝平均也要到38岁才能“而立”,因为买不起房算什么“而立”呢?政府再不严控房价,既失民心也失信心,因为除了“正规”媒体和国统数字显示,百姓看不到政府历年的调控政策起到了什么效果,人人望房兴叹,望政策摇头,中央政策在群众中的信心和权威能不丢分吗?
中国博客网中有许多关于房地产论断,我觉得其中许多不无道理。比如:提高物价部门对房价的控制级别,从源头抓起;适度放开土地供给政策,调整土地上市程序,提高房地产开发用地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减少税收,减少政府在房地产中的收益;政府支持个人集资建房等等。这些想法都是符合当前形势的,也能起到“强行针”。但是中央政策却一直没有过及这些做法,即使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价房的建设速度和数量”,按中国的政策惯性(地方贯彻中央政策要“细则化”实施),还不知等待几时。纠其原因,与担心房地产已“泡沫化”,不能实行“毁灭性打击”不无关联,他们十分担心影响国民经济20多个门类的房地产行业,不能实现“软着陆”。可是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房价越来越高,岂不是“泡沫越大越难吹”?
我们不知道持房地产“已呈泡沫论”者是怎么看待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从房价强势需求和土地越来越呈紧张的形势面前,泡沫在哪里?真的到了必须要实行“软着陆”的地步了吗?如果政策中脱离了需求,也许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确已呈“膨胀态势”,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万亿、全社会固定投资只有不到9万亿,房地产行业就占了一成多(2005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0768亿元,2006年略有下降),房地产行业规模何其大。但是看看火爆的楼市,绝不会让人看到存在“硬着陆”的风险,正因为此,利益集团还在不顾一切在房地产中赚取钱财,因为楼市没有泡沫迹象,再高价格的土地都有人敢摘牌,成本推动房价,房价自然就上升,而房价越上升,国家在土地、税收、收费上自然要增加,这就形成了房价“怪圈”,也就是现前人们关于土地和房价,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论。
我们应该正视市场本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具有强大的购买力支撑,还不存在“软着陆”的经济命题,只有顺应市场,适度增加房地产开发的数量和速度,形成了一定大的“泡沫”,市场才能慢慢萎缩。
当前房价不断上升,有人甚至担心十多年后中国房价如同美国比弗利山庄的地价一样,因此多想立即为很小的子女买房了,如果让房地产适度出现“供过于求”的“泡沫”现象,会出现这种情形吗?而反过来,人人不是提前买房,房地产的市场也不会出现如今的“强热”气候,这就是为什么希望“泡沫大一些”的原因,也是广州市长希望民众“过几年再买房”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