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了权衡“集资建房”模式的时候了

(2006-11-17 10:38:46)
分类: 新闻和随想

主要内容:新时期全国第一例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在温州立项,此举把房价一下子拉低5000/。中国房地产想实现“软着陆”,从而不整体性地波动国民经济,适当地采用另一种有利抑制房价的开发方式,不失为上上策。关键问题还是国家如何正确权衡“个人集资建房”后的“得与失”的问题。

正文:

据《东方早报》报道,温州市“个人集资建房”牵头人、该市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日前在当地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个人合作建房研究会”上宣布:全国首例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可望在5个月后动工,由260位“会员”集资1亿多元,委托温州瑞安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买到了一块30亩的地皮,估计建成后的住宅最终取得成本仅5300/,比周边楼盘低5000/(详见:http://news2.jrj.com.cn/news/20061116/000000096958.htm)。

“个人集资建房”模式,早在两年前就被一些房地产研究人员视为平抑房价的“最佳途经”,它仅仅是在10年前国家加大土地调控、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才消失。但现时期真正个人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还属此次温州市营销协会组织的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因为此前中国各地方政府明令限制“个人集资建房”,如果此次不是社团组织的背景和开发商的积极参与,我想取得土地,并获得政府规划建设许可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个人集资建房不以赚钱为目的,如果今后这个模式能在全国发展起来,将给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制造不小的“麻烦”,造成房价的大“缩水”。

有人会问:这么好的解决房价问题的方法,为什么政府一直不支持呢?我们不妨给这个项目算一本帐:该项目占地30亩,土地款1.0458亿元,规划住宅建筑面积2,也就是说:建成后房屋总成本中的土地成本约5000/,加上土建成本和税费,扣除建成商业销售后所得,总成本约5300/。而该地段周边的销售价格为11000/。成本之所以下降了这么多,主要是因为放弃了一般开发商都孜孜以求的高额利润(也减少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忽略不计)。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这部分差价赚取的并不是开发商一家所得。如按现行价格销售,按税法,形成利润部分33%要作为所得税上缴,利润部分20%左右要作为土地增值税上缴,增加销售额部分还要补交5.45%的营业税及附加(还有一些小税种忽略不计),此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多头管理,个人集资还可以省去多种税费,这些全部加起来,国家至少少收入3000/。实际上从各自所得的角度看,个人集资建房的价格与开发商的价格之差只有2000/。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家和地方政府反而成了“个人集资建房”,这种“好人又好事”行为的阻力了。

但是房价问题现在已不是单单的经济学问题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如果继续只站在税费得失角度,考虑中国房地产的去向问题,民生的压力将越来越大,面对年均20%左右的房价增加速度,和各行各业都在涨价,政府显然已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中国房地产想实现软着陆(为什么房地产一定要软着陆,而不能一棒子打死,有兴趣请看我的另一篇博文《房地产是“纳税侏儒”,却是贡献国家的栋梁》:http://column.bokee.com/177298.html),从而不整体性地波动国民经济,适当地在该行业采用另一种有利抑制房价的开发方式,不失为上上策,关键问题还是国家如何正确地权衡“个人集资建房”后的“得与失”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