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梦瑶在网上打上了3D,祝贺.文:梦瑶妈妈)
昨天陪女儿上了一天的围棋课,她说,"妈妈陪我上课,我很开心".班上又来了几个刚升入1D的6,7岁小孩.看见兴奋的家长,我也是这么过来的.跳班伴随着家长的兴奋,憧憬,担心...种种复杂的心情纠结编织在一起.其实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又何尝也不是在不断成长着?
我几次见过,老师也说过,班上有个1D的孩子,尽管在原来班上没有对手,但跳到高段班后,几个月里没有开胡过(没有赢过棋),不断输棋,其实在一点一点地折磨着孩子的自信和兴趣,渐渐地孩子上课也不爱听讲,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没有及时帮助他,那么这个孩子基本上也就学不下去了.在班上,一般老师都比较喜欢关注冒尖的孩子,毕竟能够让老师高兴,以后说出去"某某老师带的学生3D,4D,5D..."会比较有面子.对于后面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注意到.孩子是越挫越勇型还是需要不断鼓励来增进信心的那种类型,也许最清楚的也只有家长了.
记得第一次考2级时,女儿5连败,提前结束比赛,从送她出来的老师眼神中,我能够读到,家长是否还能够坚持让孩子继续学下去的意味.是否能够坚持,什么情况下,中断孩子的学习,这些都在考验着家长.围棋毕竟是十分耗时的,能够进入3D,4D的孩子非常少,2升3需要12盘赢8盘,3升4更是难,需要12赢9,75%的胜率,而升5D更是凤毛麟角,类似于水中月,梦之花的事情.
我并不认为孩子学得好,是因为孩子聪明,尽管我当时非常痴迷胎教和早教.学得好应该取决于,孩子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家长是否用心,善于和正确引导;取决于是否付出得多.
现在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尤其是学棋的孩子,越学到后面越如此.是否能够学到高段,并不是因为孩子是否聪明,更取决于家长和孩子是否能够坚持.





90后的侄子,当时不用学奥数,5,6岁开始学国象.小学阶段,哥嫂经常陪着他,到处打比赛,那时,我经常说,"你们怎么能够家里什么都不顾,难道整天就孩子学棋这一件事吗?"
而如今,我家也如此,只不过我们的心态平和些.我们没有让孩子参加太多不必要的比赛.也并不认为,生活中只有学棋这一件事情.侄子的最好成绩是一级棋士,但到了中学,没有继续下棋.见他一路走来,棋,没有给他升学,工作带来什么帮助,性格等方面也没有留下过多痕迹,最重要的是,现在他都不再去碰棋了,这和我们对于孩子学棋,最起码应该是一种终生感兴趣的爱好这一想法,相差太远了.对于侄子,哥嫂无论是在时间还是金钱上,都付出很多,而仅仅"一级棋士"一个称号,又能代表什么?
学到后来,家长的平和心态,更为重要.
不要关注于孩子的最好成绩,更关注那些陪孩子的日子,一起经历的苦与甜,伴随这个过程的成长,那种不怕困难,勤奋坚持的精神,以后学什么,都将是孩子和我们巨大的财富!
加载中,请稍候......